高扬素质教育的旗帜,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

——淮安市淮海路小学简介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6-12 来源:

   

  校徽:打造和美教育第一品牌,创建素质教育示范名校   

  淮安市淮海路小学是一所有近七十年办学历史的省级实验小学。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文明单位、全国诗教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江苏省科学教学特色学校、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红旗大队、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市教学质量先进学校、市教科研先进单位、市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市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十佳单位”,多次受到政府嘉奖。

  淮安市淮海路小学采用集团化办学模式。小学部拥有淮海路、石塔湖两个校区,共70个教学班,3300名在校生。小学部有专任老师221人,学科教师比例合理,师生比为1:14.96,学历达标率100%。拥有区级以上骨干教师50人,受到过市级及以上表彰的有30余人。

  淮安市淮海路小学占地面积67025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0.2平方米。校舍面积35503平方米,生均10.7平方米。教育装备已达《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II标准》的要求。两校区共有5个科学实验室,2个科学仪器室,6个美术室,2个美术准备室,8个音乐室,6个器乐室,4个图书阅览室,共有图书85697册,生均25.9册。建有塑胶运动场1个,体育器材室4个,体育器材齐全,体育设施到位。生均活动面积8.6平方米。共有教学用计算机368台。建有校园网、学校网站,无线覆盖校园,实现班班通,建立家校互通平台,课堂教学多媒体使用率在90%以上。

  淮安市淮海路小学以“构建和美文化,实施和美教育”为办学理念,以美立校、以美育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全面实施和美德育、和美课堂、和美艺术教育的研究,着力于和美教师队伍建设,和美少年培养,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学校努力建构组织形式儿童化、教学方法情境化、练习形式多样化、评价方式欣赏化的“和美课堂”。“三和三美”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在各学科广泛开展,小学数学“五步走”教学模式被评为淮安市“十大教学模式”之一。学校大力研发校本课程,《淮安风情》《牵手好习惯》《快乐乒乓》《英语快乐阅读》《心理与健康》等市优秀校本教材,彰显了“和美课堂”的内涵与活力。近五年有20多位老师参加省市优课比赛、基本功比赛摘金夺银。申报成功20个“十二五”规划课题、教研课题,两个省规划立项课题,七个市级规划立项课题。学校先后加入了“江苏省名校俱乐部”“全国和美教育研究所”,作为全国“和美”教育论坛发起单位,全国和美教育联盟理事学校,连续三届参加了全国和美教育联谊会暨和美教育教学高峰论坛,并作交流发言。

  学生就像一颗美丽的种子,在和谐尚美的校园内才能更加茁壮成长。学校大力构建家、校、社会一体的德育网络,构建完整的“和美”德育的课程体系,让儿童在和美教育场中“立美修德”,争当“善、忠、勇、诚、智”的美德少年。淮安作为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乡,学校更是将总理精神作为文化瑰宝,通过“知周”“爱周”“学周”等系列活动,推进市、区“周恩来班”的创建,学校多次被评为市创建“周恩来班”先进集体。少年军校、“和美之声”广播站、庆“六一”主题大队会等学校德育工作的品牌,真正把“德育为先”“以德育人”落到实处,给孩子们创造和谐发展的生长空间。

  作为省艺术特色学校,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国家课程外,均参加社团活动。学校先后投资了270多万元,创办了“石塔湖少儿活动中心”,成立了五大类近四十个学生艺体社团,让孩子们畅享艺术教育的甘露。器乐社团的学生已有5000多人次通过省级定级考试,最高已达到十级。书画类社团学生参加市级以上比赛,获一、二等奖已逾百人。学校成功举办了十四届艺术节,每次艺术节都有千余名学生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学校每年一次 “苏派教育·艺术”高层论坛的成功举办,让学校“和美”艺术教育特色在省内产生广泛影响。原市委书记丁解民视察我校时欣然题词:“培养艺术人才的摇篮”。省艺术特色学校验收组专家赞叹“淮海路小学是淮安大地上一朵名副其实的艺术奇葩。”

  学校严格执行“五严”规定,开足体育课,精心安排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开设乒乓球、三棋等校本课程,组织成立了校田径队、乒乓球队、三棋队,亲子运动会、轮滑比赛、武术操比赛、队形队列比赛、一日军训活动、大课间活动评比等体育特色活动开展地有声有色。连续举行了26届校田径运动会,连续十二年在全市小学生运动会中稳居前三名。在市轮滑比赛中荣获团体冠军,市乒乓球比赛中获得二等奖,为省市运动队输送游泳、击剑、田径等优秀运动员百余名。积极开展体艺2+1专题教育活动,每个学生都有一项艺体爱好或特长。学生心理健康、体质健康合格率达96%以上,学业合格率在96%以上。

  展望未来,前程似锦。踌躇满志的淮小人将继续高扬素质教育的旗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倾力打造“和美”新校园,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

责任编辑:李朋飞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