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 > 正文

南航学生:留在学校的暑假一样精彩

作者:车卓雅 朱宏 王璐 发布时间:2015-09-09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本网讯 (通讯员车卓雅 朱宏 王璐)从七月开始,各高校学生陆续迎来暑假。大多数大学生都迫不及待地回家和家人团聚,也有不少学生开始了策划已久的旅行,而还有另一部分学生却选择了留在学校。记者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调查中发现,虽然都是留在学校,但同学们留在学校的原因却是多种多样。

志愿者:服务亚青

因为亚青会,这个暑假有不少大学生志愿者都选择了留在南京。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的孙青松便是其中之一。这几日,孙青松形容自己“忙疯了”,“从7月14日开始起,我们就住进了南京晓庄学院,开始了为期7天的封闭式训练。每天早上8点开始上课,学习亚青会礼仪、团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到下午5点半结束白天的课程。晚上7点开始继续上课,8点半结束以后还要开会,安排7月21日以后的工作日程。”

孙青松告诉记者,忙归忙,但是他仍然把这当成难得的机会,“其实做志愿者这件事并不像大家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简单,我们很辛苦的。为了做志愿者,好多人暑假都没能回家。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们虽然辛苦,但为保障亚青会顺利召开我们心甘情愿 。”

飞行员:外教授课

来自2009级的170多名名飞行学员们,每天身着制服,在学校接受着为期四个月的地面课程培训和相关的英语培训,“经过这样的最后系统的学习,让我发现离我最后的飞行梦想,越来越近,”飞行学员小杨笑着说道。

“由于航空公司和国外航校的相关安排,我们在国内接受为期四个月的地面课程和相关英语的学习,”飞行学员班的班长介绍到,“我们的老师、教官也是南非的航校直接派遣过来的,而每天我们的上课时间也是从上午八点,一直持续到下午三点半。”

而在面对这样高强度的学习时,他们却另有一番感受。“通过这样的学习,让我更加明白了飞行员的责任重大,自己的技术操作,关系着飞机上的上百条生命,”小谭感慨地说到,“这也让我不得不时刻谨记着,辅导员和教官的谆谆教诲。”

研究生:做实验

吴奇是南航自动化专业的大四毕业生,也是准南航研究生。大学四年三个暑假都没有回家的他,这个暑假仍然选择了留校。“我爸妈都很希望我回家。但是怎么说呢?作为年轻人,我虽然也想回家,但是更希望自己能趁年轻多闯荡一下。” 吴奇在学校主要是负责导师交付的科研任务。“白天黑夜都在实验室里,每天花在科研上的实验大约有8到是个小时。”吴奇向记者诉苦道,“有的时候在人人、QQ等社交网站上看着别的大四同学都回家潇洒去了,自己却还要这么辛苦地做实验,心里难免有些苦涩。但是坚持心中理想吧。”

学霸:发奋考研

对于南航自动化专业覃海群同学来说,大三的暑假格外的忙碌。由于准备在下学期考本校的研究生,覃海群决定留在学校复习考研。她常常一天将近7个小时都呆在自习室里。

至于为什么选择留在学校复习而不在家里复习,覃海群说:“学校有假期开放的自习室,周围的同学都在学习,在学校比较有气氛,学习效率很高,而且自习室里有空调,可以安心地复习功课。”为了缓解考研的紧张节奏,覃海群也找了一份家教的兼职,“这样复习考研也不会太无聊,又可以补贴一下生活费。”覃海群说。

据了解,南航在每年暑假都会开放4号或2号教学楼的教室,为留在学校学习的同学提供方便,并且在自习室开放空调,在炎炎夏日为学生们提供凉爽的环境。南航图书馆也定期开放,方便学生在假期借阅图书。除此之外,南航食堂从早上6点到晚上8点也是空调开放,成了学生们学习交流的聚集之地。

实习生:为就业积累经验 对于一些大三、大四的高年级学生,无不为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担心,不少学生选择暑假留校进行实习,了解一下专业对口单位的工作状况,为毕业后找工作打下基础。

“这几年新闻专业的就业状况不是特别好,我也希望多锻炼一下自己,积累一些工作经验,所以选择到一个新闻网站去实习。”南航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准大三的学生海燕这样告诉记者。这个暑假,海燕利用一个月的假期时间,到南京一个新闻网去实习,虽然说在炎炎夏日中跑来跑去地采访,很是辛苦,但海燕觉得很值得。“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嘛,在实习中学习到了很多技巧,也接触到了不同领域的人,收获很大。”海燕说。

学校服务工作使学生满意

针对于每年暑假几百名学生留在学校的情况,各个高校也都做出了相应的措施来为学生们提供方便。在大多数高校,学生如果想在寒暑假继续住在学校宿舍,需要提出申请,做好记录,以便于学校的管理。而学校也会根据留校学生的人数对后勤服务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南航,宿管阿姨会定期对宿舍人员进行检查,对照着学生离校返校登记表,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对照人数,确保留校学生的住宿安全。学校每个假期也会开放一两个食堂,让学生吃得放心。

编辑:沈大雷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