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 > 正文

扬州大学53名贫困生为“雅安妹妹”圆梦

作者:沈大雷 张运 森青 发布时间:2015-09-10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刷盘子、下车间、上工地,半月募集两万多

扬州大学53名贫困生打工赚钱为“雅安妹妹”圆梦

拥有一双红舞鞋一直是“雅安妹妹”的梦想,现在终于实现了

暑假本应是休息的日子,扬州大学能动学院“牛津团”的一群大学生却比平时更加忙碌,刷盘子、下车间、上工地……53名学生冒着炎炎夏日,半个月挣了两万元。接着,又历时60个小时,赶了五千多里路奔赴芦山支教。这一切只是为了一句对雅安地震期间结识的灾区孩子的承诺:“等到暑假,哥哥姐姐来看你们。”

为雅安灾区募捐 扬大有个“牛津团”

“牛津团”的成员是扬大的一群90后贫困大学生。今年雅安地震期间,学生们通过募捐、义演等方式为募集资金。募捐时,因为没钱雇佣车辆,大伙儿就拎着一只只硕大的“牛津包”奔走于扬州各大社区,这种独特且真诚的方式感动了所有的人,大家亲切地称他们为“牛津团”。

“抬着大大的牛津包,起初真不好意思,怕别人认为自己是骗子,但事情一旦做了起来,也就觉得很自然了。” “牛津包”很多成员都有这样的体会。

在后来的援助过程中,大学生们发现,山区的教学条件十分落后,很多孩子中途辍学,他们更需要一种长期的支持。于是,“牛津团”又以情感结对的方式与山区孩子们建立长期结对帮扶关系,并且作出了“等到暑假,哥哥姐姐来看你们”的承诺。

53名贫困生暑期打工赚两万余元

为了帮助雅安的小朋友实现他们的梦想,“牛津团”的大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假期留校打工,想尽一切办法攒钱。53个团员,53份爱心,终于在7月底凑齐了活动经费两万余元。

大二学生印莹是一个典型的90后女孩,漂亮活泼,喜欢音乐,一直都是老师和同学们心中的“小公主”。但这个暑假,为了帮助结对的山区的孩子,这个外表柔弱的小姑娘一个人兼职两份工作:在扬州一家“必胜客”快餐厅当服务员和每天傍晚带着吉他上街义演募捐。短短半个月,她凑了1500块钱,而这个本来白白胖胖的“小公主”已经变得又黑又瘦。“半个月减肥四五斤,真值!”她打趣说。

在一家木炭厂工作的学生丁伟被大家戏称为“新时代的卖炭翁”。他告诉记者,每天要背数千斤的木炭,一天下来腰酸得直不起来……“大学两年来,我共获得八千多元的资助,人要懂得感恩,累点、苦点也值得。”

“电子词典、变形金刚、红舞鞋……在五十多个团员的共同努力下,雅安孩子们的梦想一个个实现了。”队长王昊一说,“梦想礼物”装满整整七个行李箱,每一个梦想的实现都凝聚着团员们的心血。“我们曾经是受资助者,现在却能够成为一名资助者,这是在反哺社会。

吃泡面 蹲着洗澡 “牛津团”远赴芦山支教

为了将扬大哥哥姐姐们的爱心带给远在大山里的孩子们,“牛津团”选出6名代表在七月底奔赴芦山县龙门镇晨阳希望小学。团长王昊一介绍说,从扬州奔赴庐山,需要先从镇江乘坐30个小时的火车到达成都。接着,再由成都石羊乘坐3个半小时的大巴沿着山道到达雅安市区。而雅安到庐山县城的行程要花费近两个小时。最后,还要通过走一段漫长的山道才能到达目的地,整个行程耗费60多个小时。

“香菇面、老坛面、牛肉面……一路上大家都靠着泡面支撑到最后。”团员杨梅苦笑着说,行程中,同学们为了将更多辛苦赚来的经费留给山区孩子们,大家尽量节省不必要的开支。“从未如此恨过泡面。‘恨它你就吃掉它’。” 杨梅幽默地说。

为了节省开支,中途在庐山县城休整时,“牛津团”团员们选择了最便宜的小旅馆。结束了一天行程,本想冲个热水澡,但当地设施条件差,淋浴的水压很低,根本流不出热水,结果大家只能蹲着洗澡。

“从芦山县城到目的地,还要经过一段崎岖颠簸的山道。” 王昊一介绍说,一路上没有公交车,团员们只能雇佣一辆面包车。有些同学无法适应车辆在颠簸的山道上上下起伏, 上吐下泻,但大家戏称这“感觉就像坐着过山车”。

兑现承诺 创“板房希望小学”“三个第一”

“上课喽,上课喽……来自扬州的哥哥姐姐给咱们上课喽……”学校还没有上课铃,年近五十的班主任骆良园用扩音器通知了孩子们这个消息。

芦山县晨阳希望小学现在又叫做“板房希望学校”,雅安地震将学校四座教学楼全部变成了危房。因此,孩子们也只能在操场上搭建的临时板房里上课。教学条件十分落后,板房不隔音,不时传来隔壁教室学生朗读声,屋顶嗒嗒的雨声也十分清晰。

团员们很早了解到了这里的情况。在这支教活动中,他们把许多新鲜的东西带到了大山里。笔记本电脑、投影仪,一批最新的教学器材搬上了课堂;变形金刚、洋娃娃,孩子们分到了各种从未见过的玩具。

“姐姐,山外面是不是还有山啊?”听到小朋友这样的问题,团员们都为之心酸。这里的孩子很多人从未走出过大山,没见过大厦,没吃过洋快餐……见到最多的就是视野尽头的山峰。他们对山外世界的所有认识,只有课本和电视上那么一丁点。

“当看到夏令营里孩子们如饥似渴的求知眼神时,我们感到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团员杨梅这样告诉记者。

在夏令营开课的第一天,本来预计只有二十个孩子的课堂,一下子来了四十多个人,教室里挤得满满的,很多后到的孩子趴在窗口听完了一个上午的课程。

此次芦山支教,同学们带着打工赚来的两万余元兑现了对雅安小朋友的承诺,同时帮助芦山县晨阳希望小学完成了校史上的“三个第一”——从此,这个大山里的板房学校有了第一个国旗班礼仪队、第一个科普实验室和第一笔“雅安妹妹”圆梦基金。

本网记者沈大雷 通讯员张运 森青

山区孩子们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科普实验室

孩子们在简陋的板房教室外成立了第一个国旗班礼仪队

板房教室外的合影

编辑:沈大雷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