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视点 > 正文

“在线教师”贵过“网红”,你怎么看

作者:堂吉伟德 发布时间:2016-03-29 来源: 《新华日报》

  网眼聚焦

  近日,微信朋友圈里晒出了一张在线辅导老师王羽的课程清单,2617名学生购买了一节单价9元的高中物理在线直播课,扣除20%的在线平台分成后,他1小时的实际收入高达18842元,这个薪资甚至超过当下火热的网络女主播。

  目前某在线辅导平台注册的生源有1500万,在线辅导课程囊括初中、高中的语数外等8门课。在线辅导没有房租、场地、人数的限制,平台抽成20%,大头达到80%给老师,同时老师也相对自由。据有的教师介绍,平时零碎时间利用起来,感觉更加自由一些,而且不用跑到学校去上课,有电脑有摄像头有网络就可以了。“学生可以以1块、5块这些极低的价格享受到1对1的辅导效果,非常吸引人。”在南京某高校从事英语教学的靳老师说。

  南京市教育局一位负责人表示,南京市教育局曾出台《关于禁止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规定》,虽然“线上辅导”是新生事物没被列入其中,但应该属于“在校外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兼职从事学科类教学、文化补习并从中获取报酬”一类,所以是被禁止的。 (3月28日《京华时报》)

  新闻链接

  3月28日,被媒体报道的在线教育公司官方微博回应称,该平台上的老师多数为非公立学校老师,不属于教育主管部门禁止的群体。目前至少有五位老师单小时收入过万,很多老师月收入超过5万。在线教育使一些教育欠发达和资源匮乏地区的学生分享到国内最顶尖的教师资源,同时支付的费用比他们当地的辅导低很多。他们致力于利用互联网技术,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合理地分配。

  在线教育不应一棍子打死

  一小时数万元收入,从劳动报酬来看,这比网络女主播要“红”多了。这让人不禁喟叹:扎实提升教师劳动价值、彰显优劳优酬的,不是节日殊荣,而是“互联网+”。可以想见,生源数量还会呈现几何级增长,优秀“在线教师”恐怕会在基数增长之下创造更为“天价”的辅导收入。

  客观地说,“在线教师”是三方得益的教辅范式:一方面,它为培训机构节省了场地、管理成本,乃至于应付各种检查与暗访的“风险成本”;另一方面,参与辅导的老师也更方便,躺在被窝都能随时辅导,且游走在“在职家教”政策边缘,较为安全。当然,对于辅导教师及培训机构来说,这是实现致富梦想的最好路径。只要基数大到一定程度,每人三五块的“听课费”,足以兑现“知识就是力量”的人民币版。

  “线上辅助”亮点在于购买课程仅仅只需要一块钱,贵的也不过五块钱。如此低的价格,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分享到教育的权利。课外辅助不再是一种“奢侈品”,相对于那些高达一节好几百元的天价补课,这种“线上辅助”更加平民化。在教育资源不均衡颇受诟病的背景下,在线辅导教师所做的工作,恰恰有利于让更多的学生、特别是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校的学生,分享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更何况,这也是市场对教师价值的尊重,可以激发广大教师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

  勤劳致富并不是坏事,真正的问题在于以下两个层面:第一,这样的辅导,如果是在职教师参与,究竟该如何定性?第二,当在职教师于在线服务中“尝到甜头”,相较于一堂课数万元的收入,他还会在乎每月几千块钱的本职工作吗?当“在线教师”收益打滚儿翻倍,课内课外还能否平衡成为问题所在。

  最值得反思的是,当社会机构创新出“在线教师”有偿服务,公立学校的课外辅导却仍停留在“自习室阶段”。时间与精力都够得上的各级学校,却迟迟不肯在信息化教育中往前多走一步。如果每个学校的优秀教师能在网上义务为学生提供适度的在线辅导,家长和学生也不会选择培训机构。 光明网 邓海建

  教育捞金别忘了从业底线

  在线教育是网络平台的“教育领域运用”,通过网络平台的辐射效应,将线下教育同线上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线上的课外辅导动机和模式,跟线下没有本质的区别,因而在线辅导本身并没有原罪。所不同的是,在线教育成本低、覆盖群体广,互联网带来“聚沙成塔”效应,既摊薄成本,又增加收入,可以说达到双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运用,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结合,已成为无可阻挡的潮流,在降低公众教育支出的同时,获得更具性价比的教育服务。当在线辅导深受追捧之时,这个“蛋糕”会越做越大,更多在职教师可能被诱惑,他们的精力和心思可能会倾向于获利更多这一边,丢弃职业道德的底线。近年来,不乏公办在职教师乱办班、乱补课,为吸引生源采取课上“留一手”、课下“多面手”的恶劣做法。试想,在线辅导平台提供的收入远远超过学校,线上挣的钱比线下本职工作多得多,这么丰厚的收入来源,如果不加以监管,恐怕没有多少老师能够抵挡在线“捞金”的冲动,保证学校教学不受影响。当教师为了赚钱,除了“在线上课”,还要“在线辅导”,时间和精力分出去,学生就要遭殃。

  在线上与线下此消彼涨的辩证关系下,做好线上的监管也是对线下教育的促进,因而要做到管理的高效化,必须确保措施的体系化,否则就可能顾此失彼,无以形成良性的循环。

  对此,做好在线教育的管理和规范,应当坚持几个最基本的原则,包括做好事前审查、事中管理和事后评价,除了产品提供者要承担第一责任人之外,平台支撑者要肩负连带责任;监管部门要迅速跟进,做好审查和审核,像网络购物那样注重社会评价,畅通社会投诉举报渠道,给予维权救济与支持;从法律和技术层面加强管理,让监管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尤为重要的是,对中小学在职教师的从业行为进行严密的监督,对有偿家教包括参与在线辅导的行为严格控制,避免为获取线上利益,牺牲线下教育的质量。

(堂吉伟德)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