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视点 > 正文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专业

作者:龚放 发布时间:2017-08-07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专业

——从杨振宁的例子说起  

  ■龚放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结束,填报高考志愿成为青年学子及其家长关注的头等大事。其中,令人困扰的是:优先选大学还是选专业?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学科专业的选择,可以用杨振宁的实例来说明。

  2005年杨振宁访问南京大学时举行了一场小型座谈会,我有幸参加并聆听了这位著名物理学家的“往事追忆”。1945年杨振宁赴美国留学深造,立志在实验物理学领域有所作为。当时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正筹建一台40万伏特的加速器,杨振宁如愿成为该项目主持人艾里逊教授的研究生。然而,杨振宁的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物理实验时常出纰漏,以至于当时实验室里流传一则笑谈:“哪里有爆炸声,哪里就有杨振宁。”这时,一直关注杨振宁的“美国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教授找他谈话,建议他,“不必坚持一定要写一篇实验论文,把已写好的理论论文充实一下作为博士论文,我做你的导师”。

  此外,曾经在西南联大教过杨振宁的赵忠尧、王竹溪两位教授,还专门为杨振宁的研究方向给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写信:“……以目前美国情形,高电压实验较难进行,可否略予变通,以应时宜。杨君对原子核物理之理论,尚有门径,赴美深造,适得其时。”最终,一心想在实验物理学领域大展宏图的杨振宁接受了几位教授的建议,承认自己动手能力较弱而理论思维甚强的现实,改向从事理论物理研究,与李政道合作进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研究,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告诉我们,即便像杨振宁这样的科学奇才,其禀赋和能力在不同领域、方向也有高下之别,在学科专业乃至专业方向的选择上也需要有所鉴别、有所调整。如果杨振宁依然坚持在实验物理学领域攻博,则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我们在实验物理学领域多了一位普通甚至平庸的研究者,却少了一位在粒子物理和凝聚态物理领域的巨擘!

  青年学子对学科专业的选择有两个十分重要的维度。所选的学科专业最好与社会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趋势相一致,最好是“朝阳学科(专业)”而非“夕阳学科(专业)”,这是一个方面;高考志愿填报应当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将成才目标、专业选择同自己的最佳才能、性格优势和兴趣爱好相契合,这是另一方面。高考志愿的选择最需要做的功课是识读学科专业和了解自我。

  首先是要识读学科专业。大学的学科专业与中学所学的科目既有相关性又有很大的差异,往往是中学生所不熟悉、不了解的。这就要求考生家长和考生一起,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不同学科专业的性质、特点、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走向。如果准备投身学术研究,则要特别重视学科的发展趋势、走向及其地位、价值;如果旨在实践、应用,则不妨更关注学科专业与当下和未来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才市场的契合程度。

  其次是把握和认识自我,也就是了解“我是谁?我的长处在哪里?”对于刚高中毕业的学生来说,“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并非易事。这就需要教师的参与和指导,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的长短高下、兴趣特长以及“学术性向”,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科学、合理地填报高考志愿。

  (作者系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李朋飞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