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 > 正文

走下三尺讲台,宜兴“老园丁”当上教育“新兵”

作者:沈大雷 发布时间:2015-10-21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帮后进生、办家长学校、设家庭辅导站,5000多名退休教师在老有所为中重新寻得育人的乐趣——

走下三尺讲台,宜兴“老园丁”当上教育“新兵”

江南小城宜兴,以“教授之乡”闻名于世。

作为浓郁崇文重教风气的延续,近年来,一支以退休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志愿者队伍活跃在青少年教育工作战线,日益成为江苏省宜兴市教育的又一张闪亮名片。

“截至去年11月,宜兴市共有5339名退休教师,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比例达95%以上。”宜兴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关工委主任孙全芳告诉记者,“如果算上参与捐资助学的,退休教师百分之百地参与到关心下一代活动。”

年逾花甲的年龄,颐养天年的岁月,宜兴为什么有这么多退休教师对关心下一代工作情有独钟?

走下三尺讲台,“老园丁”变“新兵

从教37年的陈秀娟老师,前不久刚从宜兴市陶城实验小学老师退休。“乍离开倾注半生心血的校园,我的心里空落落的。”在收到“退休证”时,一张附带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志愿者登记表”让她眼前一亮。

在宜兴,每位教师退休时都会收到这样一张志愿表,上面有市教育关工委准备的关心下一代工作项目。宜兴市教育局关工委副主任张福康说,“许多‘老园丁’惜别校园时,写下志愿书,选择成为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中的‘新兵’”。

“好的团队,离不开坚强的心脏。”这是张福康常说的一句话。“老园丁”来了,怎能没有“好园长”?每次乡镇、街道教育关工委主要领导换届的时候,是张福康最忙的时候。

“为了挑选合适人选,磨破了嘴,跑断了腿,有时还要搬上救兵。”张福康说。徐舍镇教育关工委重建以来,年年荣获市级先进集体。当初为了请现任主任吴德成“出山”,65岁的张福康愣是赶过去做了三次动员,还请来了市教育局领导做工作。

“关心下一代工作,事关民族未来,没有理由不重视;老同志发挥余热,无私奉献,没有理由不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老同志起‘主体’作用,没有理由不关心。”宜兴市教育局局长王敏辉在谈到关工委工作时,连续说了“三个没有理由”。

在宜兴市教育局大力支持下,教育系统关工委建立了三级管理网络,第一级是教育局关工委,第二级是19个镇、街道教育关工委,第三级是覆盖119所辖区学校的关工委。“关心下一代的力量,延伸到宜兴教育的角角落落,无处不在,成为宜兴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重要力量。”张福康说。

“不过,我们是一套人马,两套班子。”张福康笑言。在三级管理网络里,教育关工委无一例外地与退休教师协会并在一起。

“闲时,我们聚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球;忙的时候,我们就一起出力。关工委力量大得很,退休教师都是后备军。”退休两年的东山中学老校长尹永根这样描述。

关工委“搭舞台”,老教师当上“主角”

身穿褪了色的旧衣裳,脚上一双沾满灰土的解放鞋,今年69岁的刘金根老师看起来像一位憨实的老农民。刚见他时,你很难想象他竟能把一个青春期的叛逆孩子教育得服服帖帖。

2006年上半年,宜兴教育关工委对2005年未成年人犯罪原因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在校期间是“问题学生”。 一名退休老教师、一名任课教师、一名优秀学生干部,加上需要帮扶学生的家长,一项以“四帮一”为形式的教育活动随即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

曹亮,父亲三次离婚,长期在外打工,和8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抽烟酗酒、打架斗殴,甚至小偷小摸,濒临退学边缘的时候,他成了刘老师的结对帮扶对象。自此,刘老师的身影就时常出现在他身边。

有一次,曹亮沉迷上网,连续五天五夜没有回家,他的奶奶心急似火,赶忙请刘老师帮忙。年近七旬的刘老师,骑着电动车,硬是跑遍了附近三个乡镇的网吧,才找到他。看着刘老师苍老的身影,曹亮眼睛湿润了,“刘老师是真心关心我啊,我要是不听他的话,怎么对得起他那一头白发?”

在刘老师的帮助下,曹亮品行习惯有了明显改善,中学毕业后顺利升入新的学校,并成为学校篮球队的主力中锋。“多亏了刘老师,在孩子最困难的时候拉了他一把。不然孩子真可能走上岔道了!”曹亮奶奶说。

去年的“四帮一”教育活动,798名退休老教师与后进生结对帮扶,530名学生取得明显进步。宜兴市教育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陈富君说,“退休老教师有威望、有经验、有时间,在帮扶‘问题学生’时扮演了主演角色。”

“四帮一”教育活动只是宜兴市教育局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工作项目的其中之一,“我们还有特色家长学校、家庭辅导站、网吧义务管理员等10余个其他项目,为退休教师奉献余热搭建了舞台。”陈富君说。

跨越代沟,他们办起特色家长学校

宜兴市地处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全市外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青少年家庭教育情况不容乐观。如何更便捷地向家长讲解青少年教育方法,对不同类型家庭开展针对性指导和培训?2008年3月,宜兴市教育局关工委向全市离退休教师发出“动员令”。

此后,旨在化解代沟的“爷爷奶奶家长学校”、为单亲家庭准备的“单亲学生家长学校”、针对偏僻乡村家长的“山区巡回流动家长学校”等特色家长学校纷纷在各地出现。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49所特色家长学校,近2万名家长参加听课。

位于宜兴市东北部的屺亭街道,许多青壮年长期在外打工,爷爷奶奶承担了照顾孩子的责任。街道里的退休老教师动起办“爷爷奶奶家长学校”的念头。很快,他们组建了学校领导班子,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还为学员们准备了丰盛的“培训套餐”,有参观学校教学设施、讲解教育法律法规、邀请专家作报告和家教经验交流等。

每月的15号和30号是“爷爷奶奶家长学校”开班的日子,爷爷奶奶们特别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每一次开课,教室都挤得满满当当。

“有一次下大雨,我担心大家来不了了。一来到教室,里面还是坐满了家长,有两个学员还特地从10多公里外骑自行车赶来。”庄俊颜老师告诉记者。

参观学校时,一位78岁的村里老干部流着眼泪说,“我出生在旧社会,小时候没有机会读书,看到孩子们在这么美的校园,有这么负责的老师,我的心里踏实了。”

“过去,家长对教育政策和学校培养理念缺乏了解,觉得让学生吃饱穿暖就是爱孩子,忽视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长学校上过课后,他们更懂孩子的教育了,也更理解支持学校的工作了。”宜兴市悲鸿实验小学校长裴士芳说。

在“老有所为”中,寻求“老有所乐”

“献了青春献白发,为了江山为子孙”,在宜兴市教育局关工委的办公室里,这样一幅对子赫然悬于墙壁。在本该安享晚年的日子,众多宜兴“老园丁”选择继续奉献,在“老有所为”中,他们寻得了教书育人的乐趣。

在宜兴采访,丁维英老师的名字时常被人提起。已是83岁高龄的她精神矍铄,讲起话来声音洪亮。每逢周末,有3个孩子会来到她家,由她辅导功课,

最大的孩子叫颜妍,在宜兴市城北小学读六年级,现在和丁老师是“忘年交”。“刚来时,她可不服气我。上课迟到,也不爱和我说话。”丁老师说。

丁老师有自己的小绝招,除了关心她、爱护她,丁老师还借生活中的小事开导她,在她取得小进步时发奖品鼓励她。“对孩子,空洞的教化没用的。”

丁老师也有头疼的事情,有些数学题让她觉得吃力。她的老伴也是退休教师,孩子们来的时候,丁老师就要求老伴不能出去,碰到难题,老两口就戴上老花镜,一起研讨。

现在,颜妍成了其他孩子的榜样,还因成绩进步得到学校表彰。“能够碰到丁老师,是你最大的幸运。”在表彰会上城北小学德育老师薛君对颜妍说,颜妍使劲地点点头,那一刹那,丁老师感动得热泪盈眶。

72岁的退休中学教师费炳华,14年前办起了家庭辅导站,从渔船民工子弟,到外来民工子弟和单亲家庭子弟,至今已经270多名学生在他家里学习和生活,16名学生还考取了大学。

“只要孩子们需要我,我愿自找苦吃,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捧着“感动宜兴‘精神文明建设’十佳”奖杯,费老师开心地笑了。

“爷爷奶奶家长学校”的庄俊颜老师说,“虽然我们退休了,但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们,现在我们有稳定的收入、空余的时间,为什么不为下一代的孩子多做点事呢!”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当这些年逾花甲的老教师们走出校门,离开为之倾注半生心血的教学岗位,他们依旧是可敬的教育人。

(为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文中涉及未成年人名字均为化名)

编辑:陈路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