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学生苦叹“放假苦” 期盼快开学

作者:王晶卉 发布时间:2017-02-09 来源: 中国江苏网-《南京晨报》

转自中国江苏网

  中国江苏网2月9日讯 寒假里,不但没能歇着,反而更累了。辗转在各大培训班之间,从节前上到节后,还要赶做一堆作业,一些学生苦叹“放假苦”,甚至发出了“寒假过得累死了,不如早点开学吧”的呼声。据了解,伴随着校外培训热潮,部分家长这个假期掏出了上万元的学费。

  一手抓才艺一手抓数英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个寒假里,南京部分中小学生沾春节的光,只休息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其他时间都被培训班占据了。

  “趁着还没小升初,先把钢琴十级过了,明年全力冲学习!”五年级学生家长李女士给女儿的安排是:从放假起,每天学钢琴,一直上到1月25日,其中有两天是乐理课,从早上八点半一直上到下午四点半,中午还要送饭去,最后一天是乐理考试。这是节前,节后转战奥数,从2月4日一直上到9日,10日又报名参加数学竞赛。最后歇一天,就准备开学了。“孩子这两天是一边上奥数,一边赶学校作业,也真够苦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很多是一手抓才艺一手抓数英,两头都忙,短暂的假期空闲的时间所剩无几。

  一天时间要上3个课

  对于小升初的孩子,寒假更是启动了“噩梦模式”。各种奥数班、英语班、冲外班、小课、团课、私课、一对一辅导等瓜分着孩子们的时间。

  “我恨不得把所有时间报满。”南外仙林学生的家长杨女士坦率地告诉记者,眼看离小升初越来越近了,看着大家都在努力,感觉稍微放松就会滑下来。“本来我还给孩子报了学而思的数学、英语百科,还有爱思哲的冲外班,但是觉得孩子太苦了,最后还是退了。”即便如此,杨女士的女儿还有英语、数学两个小课要上,都是在外面找的老师授课,数学上10天,英语上15天。“我又有点后悔报少了,有好几天没事。他们班上有的孩子除了英语、数学,语文也上。一个寒假也没闲着。”

  “节前1月19日到1月25日上午学而思英语、1月20日到1月25日下午书人数学。节后2月4日到11日下午上爱思哲冲外班。”芳草园小学学生的家长叶女士说,只有趁着春节带儿子回趟老家并到周边转了一小圈。“我们家还算好吧。听说有的娃一天要上3个课,光冲外班就报了两个。”据了解,在家长口中风传的冲外班就有乐灵、爱思哲、李磊等多个,有的人同时兼报两个。

  寒假学费动辄上万元

  “本来想放假好好玩玩的,结果发现更累了。”南师附小五年级的昊昊告诉记者,上学至少平时不用上奥数班,周末上一次就行了。放假了要连上一周,天天早起不说,还有那么难的作业要做。上完奥数,又被爸妈报了一个音标班,“真是倒霉透了!”

  家长们也不容易。一边要逼着熊孩子们补课,一边还要准备好充足的“弹药”。价格不菲的学费,有的需要家长付出两个月的薪水。“我报的英语班是一对二授课,每节课400元,15节课就花掉6000元。数学班每节课200元,10节课又花掉2000元。”家长杨女士说,这个还算少的,班上不少家长花了有上万的学费。“有的冲外班,14天的课开价6200元,高强度训练。有人同时报两个,肯定上万了。再加上学而思、书人的课程,有的家长一个寒假就要交掉一两万的学费。”

  除了培训班的学费,各种考级、竞赛也在报名、收费,自然又要家长破费不少。

  寒假“减负”为何成“增负”?

  校外培训班为何如此疯狂?寒假“减负”为何成了“增负”?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家长报培训班,都是从众心理。一句“别人都在报……”,道出了盲从心理和被裹挟的状态。“别人都学,你不学,你就落后。”一位家长无奈地告诉记者,其实也想让孩子轻松轻松,但是大环境不允许啊。还有家长认为,如果不在课外加餐,光靠校内教的那些,连考试都应付不了。

  更多的家长是奔着升学而去,指着培训机构的证书作敲门砖,或者超前学习应付学校选拔。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小升初招生不与证书挂钩,也不得搞选拔性考试,但架不住市场的需求。对此,有不少家长呼吁:“既然禁不住,根源还是招生制度。能否恢复小升初统考?考试不得超纲。这样既公平又减负,不用再学奥数、奥英这类乱七八糟的东西,只要把课内的知识搞搞好就行了。”也有家长理智地分析,根源还是高考制度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在目前的情况下,孩子们只能“负重前行”。

南京晨报记者 王晶卉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