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晓庄,樱花烂漫,梅花飘香,小河畔,绿柳旁,如画的美景让许多青春学子流连忘返,然而却有一个身影总是脚步匆匆,穿梭忙碌在教室、办公室、各学生组织里,他就是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2013级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方向的陈佳麒同学,教师教育学院教师技能训练营的负责人,2014年青奥会“感动青奥人物”。
行走在大学的校园里,他看上去是个不显山不露水的青年,但在学生工作的岗位上、在志愿服务的舞台上却有他的一番天地。三年的大学生活,他从一名小小的干事做成了一个有4个部门40多名成员的训练营负责人,三年的志愿服务,从地铁站到青奥会的赛场,从学校旁的解溪村义务家教到远赴千里的贵州山区支教,一路走来,挥散汗水,播洒希望,奉献社会。
汗洒青奥·做一个感动青奥的 “小青柠”
青奥会,是青奥志愿者一生的记忆。2014年6月,青奥会在全校招募志愿者的时候,陈佳麒同学第一时间提交了报名表,当他得知自己被录取的时候,内心万分激动。在志愿服务工作正式开始之前,他跟小伙伴们接受了为期两周的专业课培训,而更令他开心的是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乐于奉献的小伙伴——“小青柠”。经过了培训,他和小伙伴最们终站在了马术馆的场地上,志愿者的工作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每天跟着队伍从学校出发,到了场馆后就要协助各种相关工作。他所承担的任务是技术信息助理,帮助主管检查设备,一开始的时候,他的内心无比紧张、忐忑,生怕工作中出现错误,但是在场馆办公室的经理和学长学姐的帮助指导下,他慢慢放下了心中的包袱,不管大事小事,他都用最好的姿态,去面对去挑战。测试赛期间,别人都是轮班上岗,只有他依然坚持每天去场馆,做好自己的工作。
志愿服务最后一天,比赛结束后,其他业务口的志愿者都在跟运动员、赛马合影,而他一心只想着继续工作、继续奉献,帮助其他工作人员将所有设备都归总在一起。收拾完了以后,其他业务口的志愿者已经坐校车回学校了,他跟着剩余人员依然在忙碌的工作着,不觉得累,心中唯有不舍。身为一个志愿者,哪怕再苦再累,他也随时打着百分之两百的精神,用微笑去对待所有。因为他知道,汗水换来的,是他的成长、是他的收获!他恪尽职守,严格按照要求行事,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感动了身边的伙伴,最后被评为“感动青奥人物”。
社团领袖·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他热爱学生工作,对各类学生活动有着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责任心。大一刚进校,他就被学校各类学生组织和社团吸引,最终成为了教师教育学院技能训练营组织部的一员。
一开始的他,会为在面试小先生的工作中出力而感到兴奋;会在面对前来咨询的学长学姐提问时感到忐忑;会在帮部长排课、做好表格受到表扬而感到开心;会在去查课,推开门进入教室时感到紧张。这些工作看起来很琐碎、平常,但他明白,细节决定成败,若想办好一个活动,每一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非常重要的。在他们部门认真负责的工作下,第十、十一期技能训练营圆满成功了,他为他是这个优秀团队中的一员而感到无比骄傲。
大二,他成为了技能训练营学员部的部长。在此期间,他跟其他部长们一起想点子、写策划、办活动,一起解决了很多出现的困难,他的工作充实而又让他快乐。同时作为技能训练营中的一员,他自己也积极加入了小先生的队伍,用自己所学的东西去帮助刚进入大学的学弟学妹们。做小先生不容易,在学习之余,为了把课上好,要写教案、做课件,但是他在看到学弟学妹们掌握了新技能的时候,会觉得虽然牺牲了课余时间,但是值了。在学期末,他因为出色的能力被评为“优秀团干部”、“优秀小先生”,他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肯定,激励着他不断向前,不断成长。
今年,他担任了技能训练营的主任,与技能训练营的指导老师王为正老师一起,优化组织结构,让部门更好地服务于全体师范生。他们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技能训练营第一届三笔字大赛,在他的组织下,部门宣传部微信制作能力大大提高,开展多个板块,采访优秀毕业生、采访师院名师、密切关注与师范生息息相关的信息,在第一时间向全体师范生进行推送,获得了老师与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千里支教·给大山的孩子一个美好的明天
2015年暑期,他参加了“携爱黔行·筑梦童年”支教活动。支教团从南京火车站出发,历经近47个小时,跨越约1600公里,来到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洋川镇天山小学,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义务支教活动。支教期间,除了语数英基础课程外,他们也把富有晓庄特色的手工、书法、儿童剧等带进天山小学。他们结合老校长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学理念,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天山小学开展“缅怀历史忆先烈·核心价值促前行”红色主题德育课程,还与绥阳县委、电视台合作举办了“安全知识讲座”。
南京到绥阳的距离很远,但他们与孩子们的心却很近。能陪孩子们过一个充实快乐的暑假是非常值得回忆的经历。当听到一同支教的小伙伴聊天时说五年级的学生最喜欢数学老师陈老师的时候,他从心底里感到开心,不过同时也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很多地方有待提高。有一次开班会,ppt上放了晓庄学院的一些照片,学生们说:“哇,好漂亮!老师你们学校真好看!”当时他的心里有些苦涩,“并不是说我们学校不美,而是南京、江苏、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上还有更加美丽的风景、而学生们拥有的只是大山。我真的很希望,他们将来能考出去,去外面更漂亮的世界看看”。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走的那天师生都哭了,孩子们不愿意回家,执意要送支教团到车站,“明年李子熟了你们还会再来吗?老师,你说这里的天很蓝、难道你们真的看够了吗?老师,你们什么时候才算是大人?因为你们说过等你们成为大人了就会回来看他们。老师,老师…………”孩子在离别时说的每一句话都直戳泪点。挥手告别,又是一年的等待。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觉得自己能带给这些孩子们的东西,实在太少了。最有意义的是带给孩子们一个丰富多彩的暑假,而孩子们教会了我更多,让他知道了当一名教师、班主任是多么的不容易,以后该往哪方面努力,老校长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个暑假快乐而充实,因为我收获的,不仅有感动,更有成长”。
一路走来,作为晓庄陶子,他沿着行知的足迹,踏歌前行,他传承着晓庄的精神,知行合一。他青春的诗卷上写满奉献,因为他说:“青春是用来奉献的,因为奉献,所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