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美德学生 > 连云港 > 正文

任国乐:他在心中种下一颗太阳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23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他在心中种下一颗太阳

  ——连云港市特教中心任国乐同学先进事迹

任国乐在和其他同学一起课外阅读

  任国乐,现年18岁,连云港市特殊教育中心盲部职高一年级班长,校共青团学生干事,校互帮互助雷锋队队长。提起他,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会不由得竖起大拇指,为这位身高188,阳光帅气,淳朴善良,自立自强,勤奋好学、热心助人的大男孩点赞。他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是同学心中的道德模范,更是特殊教育中心一道靓丽的风景。

  他品学兼优,学习认真踏实,每门功课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课余时间广泛涉猎,不断丰富,充实自己。经常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利用课余时间帮老教师按摩。他能严格要求自己,做事精益求精,还特别爱干净,教室的橱柜,宿舍的衣柜,他都打扫的干干净净,物品摆放的整整齐齐,不仅值得同学学习,老师们看了都自叹不如,赞不绝口。我曾问他,视力不好,为什么衣服还洗得这么干净,物品还整理得这么整齐?他说我喜欢干净,视力不好没关系啊,用心去做就会做好的。多么朴实的话语,是啊,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要用心,什么事都能做好!你也给老师上了生动的一课。在他榜样的带动下,宿舍和班级的卫生有了很大的改善。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快乐。在生活中,遇到别人有困难时,他总会主动帮助,他将爱心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对于学习、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他总是给予帮助,从不厌烦。在校园里,每逢上操、就餐时,总会看到两个相伴而行的身影,那就是任国乐担心方向感不好的全盲生张冬磊会摔着碰着,挽着他的胳膊前行。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教他练习定向行走,教他洗衣叠被。在他的帮助下,张冬磊同学的生活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张冬磊的母亲对他充满了感激。

  在班级里,他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对于班级这一团队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只要是集体活动他都积极参加。班级的卫生、晚自习的纪律、课间的生活,他都能管理得井井有条。从不让老师操心,班级的各项评比总分总是名列前茅。

  在寝室里,他是生活老师的得力干将。帮助生活老师管理午休纪律、打扫宿舍卫生,脏活累活他抢着干。帮助低年级同学整理内务,安抚小同学想家的情绪。甚至同学间有了矛盾,他主动帮忙协调解决。因为处理问题公平公正,同学有什么事都喜欢找他,深得同学喜欢。

  在食堂里,总会看到他忙碌的身影,那是他在帮同学打饭盛菜,这是多数孩子不愿意干的事情,因为帮助同学打饭盛菜,自己只能等到最后吃,他却主动承担这一繁重的事务。有时候忙了半天,他的饭菜已经凉了,有时候分到最后,轮到自己时,菜却分完了,自己就用汤泡饭将就一下,从无怨言。做好事不难,难得是持之以恒,他做到了!

  任国乐同学不仅深得盲部同学的喜爱,跟聋部同学相处得也很好,在盲聋同学之间搭起了友谊的桥梁,改善了盲聋同学之间的关系,为盲生和聋生和睦相处立下了汗马功劳,让校园真正做到了盲聋一家亲。

  他兴趣广泛,唱歌、写作尤为擅长,每次班级出简报,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他的认真和积极,也为他赢得了很多的成绩。饰演的小品《一百根琴弦》荣获市一等奖,参加省中学生百科知识竞赛荣获二等奖,多次参加中学生跳绳比赛荣获一二等奖的好成绩,在校园十佳歌手评比中,获得“校园十佳歌手”称号。这样的称号还有很多。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也为他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这么优秀、懂事的孩子身后却藏着一个心酸的故事。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国乐从小就被查出患有先天性青光眼,爸爸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在他八岁时就离他而去。母亲改嫁重新建立了家庭,自父亲去世后,母亲患有精神上的疾病,每天都要吃大把的药来稳定病情,因此,母亲不能给他更多的照顾,只能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小小年纪就不得不背负家庭的重担,也过早地体会到人情的冷暖和世事的艰辛。因为视力不好,经常被同龄孩子嘲笑和欺负。奶奶去世后,他只能寄养在姑姑家,姑姑也有四个孩子,加上他,负担也很大,童年对他来说伴随着心酸恐惧和无奈。每每想到这些,他的眼中总是闪烁着泪花。谈到将来,他说他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学好按摩知识,以后开个按摩店,挣钱减轻姑姑的负担,能够早点孝顺亲人。回报在成长路上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他的家庭是不幸的,童年是痛苦的,可是生活并没有将他打垮,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阳光大男孩。

  这就是一个平凡而又触及心灵的大男孩的故事,他的品格,他的坚韧,他的积极让我动容。我想对你说,孩子,只要心中有光明,就不惧怕黑暗。

任国乐在按摩店帮病人按摩

任国乐正在教年龄小的同学叠被子

责任编辑:陈光明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