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美德学生 > 南京 > 正文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作者:李月昭 发布时间:2016-03-25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事迹简介 

  丁思予,南京江宁科学园小学五年级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她长期结对帮扶湖南山区的一位留守儿童,五年中寄钱寄物从不间断,还为这位山区的小伙伴身患重病的父亲募集捐款三万多元,帮助他们一家度过难关。她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孩,也是一个有大爱的智慧的女孩,除了身体力行地去帮助他人,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她能把自己对爱、对公益的理解抽象出来变成艺术作品,影响更多的人。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记南京江宁科学园小学丁思予同学 

    

  丁思予是一个富养的女孩儿。 

  富在教育,富在引导,富在对人格的培养,富在对兴趣的挖掘,这个十三岁的小姑娘,是个不折不扣的精神上的富二代 

  爸爸说,你就是你,不是“别人家的孩子”。 

  妈妈说,对一个人好不要期待回报,因为你在付出的过程中就已经得到了回报。 

  “思予”这个名字是爸爸妈妈共同为她起的,希望她常思给予,常思给予她关爱的人,怀感恩之心;常思给予他人关爱,怀爱人之心。     

  生活在爱里的孩子,更有爱人的能力 

  八岁那年,爸爸妈妈带着丁思予走进了湖南的大山里探望留守儿童,那是她人生中第一堂郑重其事的爱的教育课。就在那天,她第一次见到喻清瑶。九岁的喻清瑶很瘦、很黑,比我矮一大截,我以为是个小妹妹呢,可是妈妈告诉我她已经上三年级了,是个小姐姐。 

  像大山里许许多多留守儿童一样,喻清瑶的家里只剩下她和爷爷。年久失修摇摇欲坠的老屋、窄小的木床和破旧的被单、客厅里唯一的奢侈品是闪着雪花点的黑白电视机……这些都让小思予深深震撼,原来在大山里,和自己一般大的小伙伴过的是这样的生活。 

  为了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喻清瑶的爷爷端出了一盘小炒肉,肉很少,大部分都是青椒,瑶瑶忍不住多夹了几块肉,爷爷马上凶巴巴地瞪着她,瑶瑶吓得不敢再伸筷子,这些都被细心的小思予捕捉到了。同行的还有好几个同学,看到瑶瑶家的小白猫,新奇不已,争先恐后地去夹碟子里的冬瓜丢给小猫。妈妈悄悄在思予耳边说,别人家里本来就不富裕,不应该浪费他们的粮食。看瑶瑶,连一双好鞋子都没有。果然,瑶瑶的脚上只有一双破破烂烂的凉鞋,瑶瑶说,冬天也是穿这双鞋。小思予觉得自己的心里揪了一下,多冷啊!她想。 

  和小思予一行来探望山区留守儿童的还有一位记者,问起瑶瑶父母和家里的一些情况,瑶瑶告诉记者,自己的爸爸妈妈都在长沙一家空调厂打工,每年过年都会回来,回来的时候都会给她带礼物。大家都信以为真,可是后来思予的爸爸妈妈和瑶瑶爷爷聊天,才知道瑶瑶父母已经几年没有回家,更不用说给孩子准备新年礼物了。 

  一开始,小思予很生气,觉得瑶瑶怎么这么不诚实,竟然撒谎骗大家!可是到了晚上她就想通了,跑来告诉妈妈,那并不是有意的欺骗,而是瑶瑶心里的一个梦,她其实是多么盼望自己的爸爸妈妈能够过年回来团聚,能够给自己礼物和宠爱。“妈妈,瑶瑶太可怜了,我们帮帮她吧。” 

  从湖南回来之后,在小思予的积极撮合下,丁思予一家决定结对帮扶喻清瑶,负担起她的学习生活,每个月500元的助学经费,“我们当时开玩笑说你的压岁钱也要贡献出来帮助瑶瑶哦。妈妈说。“行!”小思予想都没想就一口答应了。 

  小思予一诺千金,从那以后,每年的压岁钱都会主动上交,请爸爸妈妈帮她寄给瑶瑶。大山里通讯不便,小思予和瑶瑶平时只能通信交流,但她心里无时不刻地挂念着这位千里之外的小伙伴,她还一直有个特别强烈的愿望,想把瑶瑶接到南京来玩,四年级暑假,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爸爸特地请了两天假,把瑶瑶从湖南的大山里接了出来。小思予带着瑶瑶去溜冰,带她参观博物院,带她去吃麦当劳,让瑶瑶感受到了姐妹般的温暖,分别的时候,两个小伙伴手牵着手,依依不舍。我一定再去看你!思予向瑶瑶保证。 

  从小,丁思予就有各种各样的义举。一年级的时候,她发现每天都能在教室里捡到很多同学们丢弃的铅笔、橡皮,便和妈妈一起制作了爱心箱,号召同学们把不用的文具捐赠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四年级下学期,隔壁班的一个男生不幸罹患白血病,思予二话不说拿出自己积攒下来的1000元压岁钱,又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和《现代快报》取得联系,组织同学们周末走上街头,义卖报纸,筹集善款;不久前,瑶瑶的爸爸又患上了肝腹水,让这个原本就贫苦的家庭雪上加霜,小思予又一次发起了爱心募捐活动,募集善款3万多元,帮助瑶瑶一家度过难关,在小思予心里,瑶瑶有难,自己义不容辞 

  “可能我们的家庭传统就是这样。”在妈妈郭子辉的印象中,自己小时候,妈妈也经常和她说外公外婆的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特别困难的那段时期,很多人都吃不饱,那时候到郭子辉外婆家来串门的人每天都有很多。外婆宁愿自己饿着肚子,只要是来到家里的人,都要想方设法地招待他们一点,“我外婆就是传统的中国妇女,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但是心地非常善良,乐善好施,到了思予外婆这一代,再到了我这一代,我们家的孩子都是挺愿意去帮助别人的,可能这种家庭氛围潜移默化对丁思予也会有一些影响。” 

  和妈妈一样,丁思予对自己的外婆也充满了崇拜之情,“我的外婆是个非常好的人,她曾经和我说过,给予别人快乐是自己最快乐的事情,自己最大的成功就是让别人获得成功。”外婆做过一件让思予特别感激的事儿,是妈妈告诉她的。外婆有风湿,不能下冷水,那年小思予出生了,外婆顾不上自己的病,每天帮她洗衣服、洗尿布,结果落下了病根,到现在每逢阴雨天腿疼得吃不消。思予说,看到外婆疼,我就很心疼,还有点惭愧。 

  思予的感情丰富、纤细,感受爱的能力很强,主动去付出爱的能力也很强,这一点妈妈郭子辉的体会最深。妈妈生病的时候,往往家里其他人还没有察觉,女儿却总是第一个发现。小思予七岁那年,郭子辉发了一次低烧,自己浑然不觉,小思予已经探着她的额头说,“妈妈,你的脸好红!”旋即端了一个小盆放在妈妈床边,因为她记得小时候,自己生病呕吐的时候,妈妈就是这样照顾她的。   

  用艺术为公益发声 让公益影响更多人 

  当同龄的孩子或许还在试着去理解“公益”的含义时,丁思予已经在公益的路上走出很远了。多才多艺的小思予,除了身体力行地去帮助身边的人,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她能把自己对爱、对公益的理解抽象出来变成艺术作品,感染更多的人。 

  2014年南京青奥会期间,丁思予和爸爸妈妈决定拍一个小短片,让更多的人了解南京,关注青奥。可对于一个小学生而言,这个主题确实太过宏大,从哪个角度着手呢?小学生能为南京为青奥做些什么呢?当爸妈还在为拍摄角度犯愁时,小思予已经有了主意,就以一个小学生的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她看到随地乱扔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翻跃栏杆,践踏草地,破坏绿化带果木等一系列不文明的现象时,她会怎么做?短片由小思予和爸爸主演,妈妈负责拍摄,视频上传到网上之后,孩子的美好纯净唤起了很多人对南京的热爱、责任,对青奥的支持与关注。 

  201512月,南广学院新闻让世界更美好大型晚会中安排了一个8分钟的重磅节目《寻人启事》。节目需要一个小女生的独舞,演绎一个自小与父母分开的被拐女童,对模糊童年的追忆,对父母的渴望,对回家的向往。舞蹈的配乐是徐佳莹的《寻人启事》。这是一首讲述思念的歌曲,每个人听到这首歌都有不同的解读,或许是失去,或许是遇见,更或许是未知。 

  说来也怪,小思予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就特别有感觉,安安静静地坐在客厅地板上把这首歌反反复复听了很多遍,似乎沉浸在那个分别与思念的故事中。后来,她悄悄走到妈妈身边,依在妈妈怀里,轻轻说了一句,“妈妈,我好幸福。 

  接下来的几天,这个被歌曲深深打动的小姑娘一做完功课就开始自编舞蹈,她还特意设计了一个毛绒小熊做道具。整个舞蹈的编排格外的顺利。正式表演的前一晚上彩排,已经在后台挨了一个小时冻的小思予听到就很快进入角色,找到了感觉。音乐从入场她伴着音乐的前奏,怀抱小熊,缓步走向舞台的那一瞬间开始,她仿佛走进了一个歌曲和想像建构的世界。看完她的表演,晚会的总导演红着眼眶对她说,你跳得太好了,让我没法不落泪。 

  第二天的正式演出,这个节目是当晚反响最强烈的节目,很多观众接受了现场采访,认为当晚最令人感动的节目就是小思予自编自演的《寻人启事》。 

  这些公益行为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心地善良的好孩子,也看到了一个多才多艺的好姑娘。小思予的爱好很多,荣誉也很多,喜欢古筝、热爱舞蹈、擅长主持,现在是江宁电视台“少儿新闻眼”栏目的签约主持人。她还喜欢琢磨机器人,去年暑假,她和队友参加世界青少年机器人奥林匹克大赛(WRO),捧回了中国赛区总决赛的一等奖。去年寒假期间,中国艺术联合会、中国国际交流协会授予她“文化交流小使者”光荣称号,代表中国青少年前往韩国进行文化交流。 

  别的家长也会来向小思予的爸爸妈妈取经,说你们家孩子已经五年级了,怎么还有这么多时间,发展这么多爱好?又是跳舞、又是弹琴,还要玩机器人,哪儿来那么多时间? 

  “她是一个特别有毅力的孩子。我们对她可能也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但她对自己有要求。比方说她喜欢跳舞,就给自己定下每天半小时的目标,不管是寒暑假、出门旅游还是伤风感冒,从没有一天间断。有时候,我们觉得她很累了,劝她去歇一歇,她还会一本正经地说,‘不行!难道就这样放弃吗?’” 

  “觉得特别逗,还有点不好意思,心想是不是我们在拖孩子后腿啊?”这一堂名为“坚持”的课,是丁思予给爸爸妈妈上的。     

  这就是丁思予,一个精神上富养的女孩儿,一个从爱中汲取了无穷的能量的女孩,一个拥有爱的能力的女孩。她没有见过阴云,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责任编辑:李月昭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