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美德学生 > 南通 > 正文

左 佑:美德少年 美的人生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23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左佑:美德少年 美的人生

——南通市如东实验中学左佑同学先进事迹

 

    她,爱心满满,热心公益;她,睿智阳光,勤勉好学;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她不怕困难,勇于担当;她意志坚定,汗洒赛场......她是“快乐的百灵鸟”、“爱心小天使”、“学习智多星”、“运动会上的明星”、“画报栏的设计师”。她是谁?她就是如东实验初中822班的左佑同学。

  踏实求真知 苦学亦天堂

  在校园里,她酷爱学习、积极上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08年至今,连续8年担任班长,连续8年被评为“三好学生”,成为小伙伴们的标杆和榜样。作为一班之长,她总是从自己做起,感染并带动全班同学自觉维护班级、学校荣誉,协助老师做好力所能及的班务工作,担任学校执勤干部,更是恪尽职守,成为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在纠正不良校风、整肃班纪校纪,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方面,她总是敢于动真碰硬、勇于“亮剑”,各项管理工作做得井井有条,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啧啧称赞!在学校开运动会上 ,面对1500米的长跑项目,身为班长她积极带头,尽管她小时候也是体弱多病,但是她有股不服输劲儿,她不怕吃苦,每天坚持5点就起床,及时到操场上参加集训。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市级运动会上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这不仅锻炼了她健康的体格,更重要的是坚定了她不怕挫折,乐观向上的信念。在校内校外举办的各项活动中,她表现优异, 2013年被评为“如东县文明标兵”;2014年被南通市少工委授予首届“南通好少年”的称号;2014年在南通市体育局举办的少儿田径比赛中获南通市女子儿童组跳高第三名、获南通市女子儿童组4X100米接力第三名。她还热爱阅读,酷爱写作,2015年她写的《奔跑在青春的起跑线上》一文发表在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初中生世界》杂志上。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在社会上 她又幻化为“爱心小天使”,像一只播洒阳光和爱意的小燕子,积极参加各类义务活动“如“关爱空槽老人”、“关心留守儿童”等”以及扶贫济困、献爱心活动,每次活动,她都慷慨解囊、伸出援手,以实际行动担当起“社会小公民”的神圣义务。 2008那年父母带她一起去看望岔河镇兴发村的贫困学生朱永强,小永强虽然家境贫寒,却善良懂事,每天放学回家还要喂猪,干农活,但是他依然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她被小永强这种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所感动。于是每年她都主动拿出自己的压岁钱,捐助给朱永强,帮助他摆脱家境的窘困,并鼓励朱永强扬起理想的风帆。她的帮助和鼓励使朱永强感受到人间的真情和温暖。左佑从三年级开始参加掘港小学组织的大型手牵手活动,为甘肃会宁的小伙伴捐衣捐物,捐资建篮球场,资助困难学生。从四年级开始参加掘港小学的自愿者服务活动,义务护送低年级小朋友平安进出校园,五年级开始与同学们一起关爱如东的濒危保护动物勺嘴鹬,到社会上呼吁宣传,该保护活动被中央电视台拍成专题片《云与梦之间》,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东县洋口镇是一个海边的边陲小镇,城区的好多义务活动因为路途较远无法开展,从2011年开始每个月她都会选择一个周末去洋口镇的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她,爱心满满,热心公益;她,睿智阳光,勤勉好学;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她不怕困难,勇于担当;她意志坚定,汗洒赛场......她是“快乐的百灵鸟”、“爱心小天使”、“学习智多星”、“运动会上的明星”、“画报栏的设计师”。她是谁?她就是如东实验初中822班的左佑同学。

   修学先修人 处世德为先

  在家庭中 她坚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到自主自立,提高自己适应环境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她学会了做饭、淘米、抄菜、洗碗、擦地板、洗衣服等,家里的活,样样拿得起,放得下。独生子身上的那种娇惯、羸弱、任性和霸道在她身上找不到一丝痕迹。百善孝为先,她孝敬老人,体贴父母,得到邻里的由衷夸赞。她可真是爸妈的“贴心小棉袄”,知行合一,才能表里如一!长辈们总夸她是善解人的“快乐小精灵”。

  “江山代有人才出,自古美德出少年”。从左佑同学成长的点点滴滴中,从她不断登攀的人生的高峰中,我们欣慰地看到左佑同学承载着飞翔蓝天的梦想、沐浴着江风海韵的成长历程,我们由衷地赞叹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所作所为。她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社会、无愧于学校、无愧于家庭。她是一个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美德学生!祝愿她在追梦的路上展翅翱翔,一路播撒正能量。

 

责任编辑:李月昭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