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美德学生 > 宿迁 > 正文

孙禹卿:孝顺自立好少年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2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孙禹卿:孝顺自立好少年

——沭阳县如东实验学校孙禹卿先进事迹

参加2014年沭阳县青少年“十佳歌手”比赛排练

  他叫孙禹卿,14岁,沭阳县如东实验学校初三(18)班学习委员。孙禹卿是一位成绩优异、素质全面的学生,更以其文明有礼、孝顺感恩、拾金不昧等美德成为同学的榜样。 

  孝顺自立好少年 

  寄宿生活让他学会了自立,也让他认识了父母的辛劳,学会了感恩。他从小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因为父母工作比较忙,上初中后他就选择了寄宿,洗衣服、叠被子、扫地拖地这些原来他从没关注过的事情,都需要自己独立去完成了,真正开始做的时候,他才明白父母的不容易,一开始他虽然因为速度慢和内务不整齐被老师批评过,但从未跟父母透露过一个字,而是通过早起几分钟、多做几次以量补质,两个星期的锻炼,他就成了内务整理的高手,宿舍里床铺整洁、清爽利落;教室内试卷和书本整理得有条不紊,他还经常指导、帮助起了其他同学,班会、家长会上经常被老师作为自立自强的榜样表扬,2015年,他被学校评为年度“生活自立阳光少年”并在升旗仪式上代表获奖学生上台领奖。 

  周末回家,他总是主动打扫卫生,摘菜洗菜、洗衣服,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他的爷爷、奶奶年龄大了,住在乡下老家,每个星期,他都一定要抽出时间去看望爷爷、奶奶,陪爷爷奶奶说说话,帮爷爷奶奶干干活,有时候父母陪他一起去,有时候父母忙走不开,他就乘公交车自己去。 

  文明礼仪志愿者 

  他就读的学校非常重视文明礼仪教育,2014年开始,他就加入了学校“文明礼仪志愿者”团队,作为学校“志者一团”的副组长和学校“首届学生参议会”的“政教主任”助理,他组织了“爱护公物、做主人翁”,“捡起身边的垃圾、捡出文明新风尚”,“说文明语、做高尚人”等主题活动。他性格内向,但工作时似乎变了个人,只要看到随手乱抛、说脏话、践踏草坪等不文明现象,他总是挺身而出,责无旁贷的进行制止、劝导,一开始常会遇到冷嘲热讽,但他不为所动,始终如一。他以他的付出在自己的身边营造了文明有序的氛围,连续两次被评为“优秀志愿者”和“优秀学生参议员”。在自身的礼仪方面,他更是堪称楷模:见到老师,他总是轻声问好,鞠躬行礼;对待邻里,他都能面带微笑,以诚相待;遇见同学父母,他大声说“叔叔阿姨好”。他与人为善,休息时间绝不会制造噪音影响邻里的休息,得到所有邻居和学生家长的喜爱。 

  校园快板艺术家 

  他学习勤奋、乐观向上,成绩优异,而且多才多艺,班级黑板报的绘图和书写都是他的任务,201410月,他代表学校参加团沭阳县组织的唱歌比赛,以一首《父亲》斩关过将,摘取了“十佳歌手”的桂冠,评委的评价是:“这孩子不仅是唱得好,更重要的是饱含着发自内心的深情,而他的大部分同龄人都只会和父母斗气、只会想父母提要求,实属难得”。更难得的是,他竟然还掌握了快板这门几近湮灭的传统艺术,在宿迁市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推进会上,他以自己的校园生活为题材,自创内容,并教会同学,向大会精彩展示,博得满堂喝彩。   

  拾金不昧小雷锋 

  他诚实正直、友善待人。每次政教处表扬捡到胸卡、钱物的同学,总会有他的名字。有一个星期日下午,他在公园放风筝,坐下歇息时,一个橘红色的钱包进入了他的视线,他环顾四周,发现钱包的主人并不在附近,于是便拿起钱包坐在原地苦等了半个小时。此时天色已暗,他的父母很焦急地找到他,并责怪他贪玩没有回家,受到了父母严厉批评,他没有吱声,也没有争辩,他牢记并遵守着《弟子规》中“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教导。当父母看到他手中的钱包时,他才娓娓道出事情的经过,他父母就和他一起打开钱包,想从钱包里查找有关主人的线索,钱包里有几张银行卡,一张身份证,九百元钱和四枚古币及失主的单位信息,他的爸爸用手机把这些都拍了下来,并打电话给失主单位领导请其联系失主,等了半个小时也没有等到回话,这时已经晚上八点多了,孙禹卿想到失主可能正在焦急万分地寻找钱包,就恳请父亲开车循着钱包里的地址,找到了失主。失主在清点过钱包中的物件分文不少后,决定将钱包里的九百元钱赠与孙禹卿作为回报,但是孙禹卿和他的家人再三推辞,坚决不要一分钱,失主万分感谢他们,并称他为活雷锋,两天后,失主辗转找到学校,送来锦旗和感谢信,由衷的表示:在这个扶不扶摔倒的老人都要讨论和纠结的时代,小同学拾金不昧并且用半天来寻找失主的行为让他感到了温暖和美好。  

  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他还难得的勤俭节约,作业本用完后,再用反面做练习,当草稿纸;父母给的零花钱,他总是攒着不动,他从没有买过商店的零食、饮料,每有捐款活动,他又是最慷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留下必须的生活费后倾囊以出。对于困难同学,他总是乐于伸出援助的小手,真诚相助;周末有时同学忘了带课本回家,他知道后总是赶紧做完作业把课本借给同学使用。

  面对博大复杂的世界,他有一颗简单、天真的童心,小小心灵装满了追求真、善、美的理念。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