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美德学生 > 宿迁 > 正文

孟 达:经历过风雨,迎接你的不仅仅是阳光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2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孟达:经历过风雨,迎接你的不仅仅是阳光

——江苏省宿迁中学分校孟达同学先进事迹

  孟达同学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接受长辈善良淳厚,乐于奉献的熏陶,得到了心灵的洗礼,养成了良好的品质。孟达同学没有特别的人生际遇,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他天性至真至纯,追求尽善尽美,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真实、集中的展现新时代初中生应该具有的美德,似一朵清新的荷花悄然绽放,受到老师,同学以及认识我的人的喜爱。 

  孟达同学能够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懂得遵纪守法,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在学习上勤学善思,那只不过是一部分而已。良好的兴趣,开阔的视野,刻苦的努力,为他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平时他博览群书,每天让自己徜徉在书的海洋,热爱读书和写作,每年的压岁钱我全部用来购买各种科普、励志等方面的书籍,用学到的读书方法,如饥似渴地吸取着精华,知识面不断增加,视野也更加开阔。几年来,其藏书达到了100余册,读书笔记足足8大本。每当其他学生沉醉于玩耍,他却默默的伏案阅览或解题,在家有时候很晚还在看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孟达同学各个方面变得越来越出色。 

  在学习上,孟达有一股钻劲,从不向任何难题低头。能学好书本知识,充分利用课堂四十分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及时理解、消化和吸收,课后独立完成作业,做到每天任务当天完成,保证与老师所教内容同步,并给新知识的学习留有自学的空间,这样学习起来会更加的轻松,因此他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在学校里,每位同学都是他的好朋友,他喜欢看见同学们灿烂美丽的笑容,于是,每次谁有困难,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的,都会找他帮忙,他也会尽力帮助。在班里,孟达的书包是最沉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不仅把所有的课本和练习册都带上,还要多带些练习本、笔、橡皮,甚至素描纸,宣纸等,另外还提着一个沉沉的手提袋,里面装的是最大最全的英汉和汉语词典,当上课时同学们缺这少那的时候,他的书包就是百宝箱了。 

  平时,孟达同学总是尽可能的去帮助同学们。学习上优异的成绩成为他帮助同学的有利条件,他对同学们真诚、热情,无论对谁的问我题都能详细讲解,没有任何保留。有些同学不愿与差生交往,但他认为差生同样有许多优点值得学习。孟达从不与人斤斤计较。无论谁有困难,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同桌的资料书没带,他主动把自己的一套给她用;有的同学座位下脏了,他会帮着一起清理干净;同桌的习题不会做了,他启发同桌一起分析;同学受到表扬了,他也为之由衷地高兴。每天,班里同学值日,孟达总会主动留下来帮助扫地、倒垃圾。在他的带动下,班里关爱集体的同学越来越多。孟达同学主动帮助别的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补课。他说,靠一个人的本领是不行的,只有让全体同学都进步,那才是一件大乐事。也正因为他的真诚和耐心,他结交了许多好的朋友,获得了同学们的信任。故而,孟达总是说,与同学们相处是最快乐的时光。 

  孟达同学很阳光、开朗,往往会感染身边的其他人,让他们忘记烦恼;他爱挑战,什么事都想尝试,学校里有什么活动我都参加,不是为了得奖,只是为了锻炼一下自己。 “时间是挤出来的,我要多学习多锻炼自己,为学校争得荣誉。”孟达总是这样要求自己。校内外的学习、活动常常忙得不亦乐乎,但他总是充满自信地面对。每次集体活动他都认真准备,付出了许多辛劳和汗水。多少个中午,别人休息时,他早早来到学校在教室里反复练习;多少个傍晚,做完家庭作业,他总是仔细揣摩,一个动作、眼神都力争做到最好。记得那次参加班级的演讲比赛,由于比赛时间紧迫,他就利用晚上休息时间练读一千多字的讲稿,第二天早晨五点就爬起来背诵。因为感冒扁桃体红肿发炎,嗓子很痛,但他仍坚持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他的顽强刻苦、不懈努力,在比赛中大气沉稳,声情并茂,脱颖而出,取得了老师和同学的好评。而面对大家的赞扬,他只是对大家微微一笑,其实,在他的心中已经立下了更高的目标。 

  孟达同学热爱体育运动,像初升的太阳焕发着勃勃的生机。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份作息时间表,严格作息时间。每早6点钟准时起床,6点半准时跑步。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都打得很好,每学期学校举行的体育节,他参加的项目最多,得到的荣誉也最多。这不仅锻炼了他健康的体格,更重要的是让他有了阳光般的心态,不怕挫折,乐观向上。 

  孟达同学一直坚信:世事艰辛,前途坎坷,我们也许有时会对命运失望,却永远不能绝望,因为路还在我们自己脚下。只要勇敢而坚强地踏出每一步,我们的梦就最终会实现,因为我们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而且,只要我们经历过风雨,迎接我们的就不仅仅是阳光,更有那五彩斑斓的彩虹。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