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髓救母的勇敢少年
——兴化市大邹镇中心小学徐宇航同学先进事迹
2015年的夏天,正是学生们放暑假的季节,而11岁的大邹镇中心小学学生徐宇航却在苏州医院捐献骨髓,提取造血干细胞,挽救他那身患“白血病”的妈妈,以超乎同龄人的坚强和勇敢为母亲赢得了重生的希望,他不愧为“孝老爱亲”的好少年。
就读于兴化市大邹镇中心小学六(2)班的徐宇航,居住在大邹砖瓦厂前一套不足50平方米的二层宿舍楼里,爸爸平时以在农村帮厨为业,虽然收入不高,一家人却也能够相依生活。徐宇航的妈妈身体一直不太好,经常头晕,本以为就是普通的贫血而已,然而今年6月份,她的身体出现异常,去兴化检查后转院苏州,被确诊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即“白血病”,唯有骨髓移植才能延续生命。
徐宇航的妈妈从小是被钓鱼镇的一户人家领养的,只有她的独生子徐宇航可能适合配型。当徐宇航的爸爸怀着复杂的心情问他是否愿意的时候,小宇航像个小大人似的回答:“只要是为了救妈妈,我愿意!”
徐宇航和妈妈的配对结果是半相合,抱着希望,妈妈陈红英进入了净化舱,准备“清髓”。受药物影响,她不停地呕吐、掉发。唯一的安慰是,儿子每天会通过舱外的电话给她说笑话,逗她开心。
对于徐宇航来说,这段日子也并不轻松。“针头很粗,比别的针粗很多,很疼。”他皱着眉头回忆。手术前一周,徐宇航需要先抽取400毫升血。但之后,一天几次为提高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含量而注射的动员针,则让孩子骨头酸胀,整夜睡不着。
手术定在7月中旬,一个多小时后,徐宇航被从手术室推出来,一直站在手术室外等待的爸爸徐万书和孩子奶奶,眼泪瞬间掉了下来。徐万书说,他第一次看到平时活泼爱动的儿子这么虚弱。
医生后来告诉夫妻俩,一名10多岁儿童体内的骨髓量在2000毫升左右,而小宇航一次就捐出了1000毫升。
捐髓手术后第二天,徐宇航又用了两个半小时抽取外周血,从中提取造血干细胞。结束后,医生逗徐宇航,问他要不要吃鸡腿,他没有犹豫,“想吃全家桶!”一句话,把周围一圈大人都逗乐了。此前因为抽骨髓,他已两天没有进食。苏州的医生护士对小宇航赞赏有加,“勇敢”“不娇气”,还有医生竖着大拇指夸他,“小朋友不简单,古时候有沉香救母,如今你也做到了。”
暑假结束,去年9月开学,徐宇航按时回到了学校。老师明显察觉出了他的一些改变。“过去上学放学都是他妈妈接送,现在不论刮风下雨,全是自己骑着自行车来,作业也不拖拉了,在班上也不淘气了……”班主任夏长林感受尤其明显,“这个孩子和以前不一样了。”他后来从孩子家人处得知,捐髓之后,如果长时间坐着,徐宇航会出现腰疼的情况,“但在学校,他没和老师抱怨过一句。”
现在小宇航不但把功课学好,还照顾卧病在床的妈妈,经常帮妈妈消毒,端茶递水。
徐宇航捐髓救母的行为得到了许多人的大力赞扬,纷纷夸赞,11岁的小孩真是不简单,为了救妈妈,真是够勇敢、够坚强!
“当一个人鼓起勇气迎接苦难时,苦难就像喝茶一样,入口苦涩回味清甜。”孝道历来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基本的元素,徐宇航用行动再一次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种担当、一种责任”,他既感动我们,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