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美德学生 > 泰州 > 正文

许玉龙:爱心满满的好少年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24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爱心满满的好少年

 

——江苏省姜堰中学许玉龙同学先进事迹

 

  每次经过高一(15)班,都会觉得窗明几净,一尘不染。这离不开班级劳动委员的辛勤付出。说起这位班委,他高高的个子,戴着一副眼镜,一身得体的校服显得格外精神,这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子名叫许玉龙。他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母亲是一名幼儿教师,从小,他们家的墙上就贴着“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的家风家训。父亲积极配合,共同营造良好的育儿环境。许玉龙的爸爸妈妈都是共产党员,他们一直秉承自力更生、勤劳致富、乐于奉献、严于律己的生活作风,从而培养了许玉龙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优良的道德品质。

  在家里,许玉龙是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独立自强的好孩子;在学校,他是位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优秀团员;在社会上,他是位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的小公民。街坊邻里,只要认识他的,个个都夸玉龙是个懂事能干的好学生。

  许玉龙同学兴趣广泛,热爱书法,喜欢打乒乓球,下围棋,游泳,弹吉他……这些爱好让他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每年春节,他都主动为邻居、亲朋好友书写对联,有些年纪大的老人家,许玉龙会帮忙到底,把对联贴上,方才回家。他从小就酷爱读书,他懂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一有空闲,他就徜徉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他曾参加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经过层层选拔,在江苏赛区中获得三等奖;2014年在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得三等奖......高一上学期,在姜堰中学举行的题为“我们应该更多的阅读现代文学(古典文学)”的辩论会中,获得了最佳辩手的荣誉称号。

  学习上优异的成绩成为许玉龙帮助同学的有利条件,他对同学们真诚,热情,无论谁有困难,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有一次下楼梯,同学摔伤了腿,已经是饭点了,别的同学蜂拥奔向食堂,而他,搀扶着受伤的同学,在人流中反向逆行,在把伤员送到医务室安顿好后,又小跑着去食堂,打好饭菜,又小跑着回去照顾同学吃饭,最后护送他回班。同学的家长非常感动,要答谢许玉龙,被他婉言谢绝。他说:帮助同学是应该的。教过玉龙的老师都会发现,只要与许玉龙同桌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态度都会变得端正很多,学习进步也很大。刚开始进入高中,同学们下课的时候都会有许多问题请教老师,直到上课铃再次响起。许玉龙觉得这样不利于老师和同学的休息。于是,他建议同学们分别写出自己的问题,然后互相讨论、汇总归纳,最终再将难题请老师集体释疑解答。这样,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增强了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

  许玉龙同学勤俭节约,从不与别人攀比物质。他的钢笔及一些文具都是数年伴随他。他勤劳能干,善于动手。班级设立了阅读区,在他的带动下,同学们纷纷从家里带来了自己的书籍与大家分享阅读。一群视书为宝的学生每天晚上放学后都要把书搬到老师的办公室锁起来,才放心回家。为了减少同学们的负担,玉龙到五金店买来了几把锁和几副不锈钢门搭扣,又从家里带来铁锤、起子等工具,放学后和几个男生进行安装。后来,同学们就无需做搬运工了。大家都觉得许玉龙同学真是太能干了,竟然会干木工活。有一次,班上的投影仪不听使唤,玉龙主动请求试一试,在他的用心操作下,投影仪又乖巧起来。

  别看许玉龙是个男生,身为劳动委员的他对卫生保洁很有经验。楼梯上的口香糖,他带领同学们先用铁铲铲掉,然后用洗衣粉擦洗,保证一次性清除死角。

  许玉龙不辜负老师、家长的期望和厚爱,尊师孝亲。他体谅父母工作辛苦,小学开始,就自己走路回家开门,自己看书完成作业。吃完饭,他还主动洗碗,帮爸爸妈妈整理厨房。每到周末,做完功课,他都会整理房间,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从不怕影响学习。他认为“学习也要劳逸结合,做家务等于是休息放松!”父母有时因工作或生活琐事,心情烦闷,每到这时,他就用平时看到的一些幽默滑稽的笑话来逗他们开心,用自己看过的励志故事给他们鼓劲。《人生第一课》、《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等文章许玉龙都朗读给爸爸妈妈听,同爸爸妈妈一起畅谈感想,互相勉励。在他们的小家庭里,这样和谐的画面举不胜举。从小到大教过他的老师,都夸他有礼貌,不管在哪里,哪怕是远远地看见老师,都会跑过去热情地跟老师打招呼,即使是不认识的老师,他也会主动问好,这样许多老师都认识他,喜欢他。每晚放学临走前他都要到老师面前或者老师办公室向老师说一句老师再见,别人不解,他说,这是给自己的一天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这样一个懂得感恩的学生,哪个老师不喜欢,不乐意去教他呢?许玉龙在给老师传递爱的能量,给同学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

  记得在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后,许玉龙积极呼吁大家为灾区孩子献爱心,不仅自己主动把平时攒的零花钱、衣物捐赠给灾区,还带领全班同学发起倡议,争取身边的亲人、同学和朋友积极为灾区孩子损款捐物。并通过勤工俭学捡饮料罐子与灾区的小朋友共渡难关,他用一颗炽热的心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习、生活、成长的路是艰辛而漫长的,但他懂得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他正用自己的正直和善良为歌,热心和宽容为曲,弹奏暖人心扉的歌曲;他正用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笔,进取和奋发为墨,谱写充满希望的画卷;他正用爱心、恒心、信心、诚心为自己的美好明天奠定基石。

责任编辑:陈光明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