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美德学生 > 无锡 > 正文

蒋钱程:十月怀胎重 三生报恩轻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25 来源:

  十月怀胎重  三生报恩轻    

  ——宜兴市培源中学八(2)班蒋钱程同学先进事迹 

  和所有幸福的孩子一样,她沐浴在爱的阳光里,是爸妈的希望,是他们的骄傲。和其他幸福的孩子又不一样,小小年纪的她用诚挚孝心书写了人间大爱,捐髓救母演绎反哺真情。朴素的言语至今让老师同学深受感动:我要救我妈,我要救我妈,因为妈给了我生命,我无以回报。 

  上天似乎很不眷顾这个孩子,不给一丝丝的准备,让本身就处于忙碌学业的她遭受飞来横祸,多期望这只是一场梦啊,若是少了那些苦涩,它也一定如梦幻的童话般美好。 

  在她六年级快毕业的时候,妈妈因为白细胞偏低住进了宜兴市中医院,原本以为只是一场普通的感冒,只要挂几瓶水就可以好了,没想到确诊是白血病。当消息传来,全家人都快要崩溃了。暑假伊始,爸爸也只好放下手中的工作,急急忙忙赶回家。随后的一段时间,爸爸就开始到处联系朋友,寻找附近专业治疗白血病的医院,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爸爸接到朋友的电话,说苏州医院治疗白血病很专业而且正好有床位,于是爸爸一挂完电话就和妈妈焦急地收拾行李直奔医院。 

  到了八月,妈妈因为白细胞太低要输血,爸爸已经输了两三回了,心急如焚的家里的几个亲戚都准备去抽血,这一次把她也带去了。到那里已经是傍晚时分了,外面还下着雨,于是她们便一路小跑去医院看妈妈,她是第一个进去,还没有走进病房就闻见一股很浓的药味,进入病房看到妈妈一个人躺在那边,干涩的嘴巴裂出了口子,那原本就消瘦的身体被病痛折磨得更加瘦弱,被药味紧紧包围住的妈妈,忍不住地痛苦呻吟着,看见这一切,她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可是妈妈用她瘦削的手指擦掉孩子的泪安慰着:“孩子别哭要坚强,妈妈会好起来的。”但是看到妈妈原来那漂亮的秀发,现在被剪成了短发,加上强烈的药物刺激,泪水又悄然落在洁白的床单上。 

  进了初中,妈妈仍然要定期住院,每月进行化疗,残酷的化疗让妈妈一次次忍受着可怕的摧残,这个可怕而又折磨人的病痛不知何时才能结束?她边学习边忧心忡忡。 

  开学一个月后,医院说要匹配骨髓,于是她和舅舅都去化验了,舅舅是五星,她是五星半。深思之后,大家决定采用干细胞移植,问她的想法,她轻松地说自己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 

  很快,爸爸叫舅妈接她去了苏州,在一个多月里,她每天早上从出租房走到苏州医院去打增白针。懂事孝顺的她为了减轻爸爸的负担,每天还会帮着送饭,到了无菌病房门口,就请护士阿姨送进去,然后隔着厚厚的玻璃,静静地看着妈妈把饭吃完,心里默默祈祷,希望妈妈快快好起来。那一刻,她仿佛是妈妈,肩上挑着责任与义务,而妈妈,成了她的孩子,等着她保护和关怀。 

  采血的日子到了。在验血科,她平静地躺在床上,等着医生来扎针。医生到了,她看到了一根像钢针一样的针头,那么的粗,扎进去还了得!她不禁害怕起来,可一想到躺在床上的脸色苍白的妈妈,她的心里不由泛起一阵阵疼惜。她咬紧牙,纤细的手指攒成一个拳头,“嗯”随着她闷哼了一声,坚硬的针头扎进她的血管,她的身体开始打颤,可她依旧握紧双手,就像握住了守护妈妈的信念。一秒,两秒,三秒……终于结束了,这磨人的短短几个小时,让她觉得就像熬过了几个世纪。她看到自己的干细胞被抽进一个袋子里,然后血又回到身体里。一切结束,她连站都站不起来。抽血的过程真是痛苦而又漫长,她必须一动不动地躺在病床上,全力配合医生的要求,几小时下来,人似乎石化了,稍微动动,浑身酸痛。而且,为了方便第二天再抽血,她手上还扎着镏子针。可是她无所畏惧,咬牙挺住,因为她脑海里牢记着“我要救妈妈,那是哺育我长大的妈妈,我决不会退缩。”就这样,一连抽了三天的血,她的任务终于完成了,虽然其中的疼痛无法想像,可她心里却非常满足,因为自己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母亲的爱。 

  她的事迹感动了母校的师生,感动了远亲近邻,大家纷纷奔走相告,解囊相助。在大家的真诚帮助下,妈妈的病情也在好转。她怀着感恩的心,一边在学校刻苦学习,一边在家与父母同担重负。想起母亲那苍白的脸颊渐渐红润,她发现,自己的生命曙光其实一直都没有散去,只不过是因为一些世事变迁,曙光暂时被乌云遮住,但是妈妈用她的坚强意志、伟大母爱撕开乌云,让她重见曙光,再获新生。 

  “她是我的妈妈啊,那是含辛茹苦把我养育长大的妈妈,乌鸦都能反哺,羊羔也知道跪乳,我一定要救我的妈妈。”那时在手术门前郑重许下的誓言,她依旧铭记于心。 

  她就是宜兴市培源中学八(2)班的蒋钱程同学。爱的指引,带我们众里寻她;孝的承诺,温暖你我心灵。2015年,阳羡茶馆为她做了专访《芳桥再现——目连救母》,同年,她获得“宜兴市首届美德好少年”“宜兴市尊老孝亲”的称号。面对记者的采访,她笑着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顺自己的爸爸妈妈是我们做孩子的本分啊!” 

  拥有一颗清纯圣洁心的最美孝心少年,带来的不是几个精彩的片段,而是灵魂的洗涤。千里寻她,让我们看见了人性中的那一束光芒,那源于内心的深深震撼。她用单纯、善良的孝行诠释着血浓于水的亲情,让我们中华民族“尊老孝亲”的传统美德代代传承。 

    

责任编辑:沈大雷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