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美德学生 > 扬州 > 正文

许心妍:将美德的种子播撒在爱的心田里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2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将美德的种子播撒在爱的心田里

——扬州市邗江区甘泉小学许心妍同学先进事迹

  在扬州市甘泉小学,有一位熠熠闪光的校园之星,她取得了许多荣誉:校文明之星、学习标兵、三好学生、市优秀小志愿者……她脸上总挂着自信的微笑,明亮的双眸透着智慧,她就是甘泉小学四(1)班中队长许心妍同学,一个阳光女孩。她充满爱心,自强自律,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以自己的行动不断地为胸前的红领巾增光添彩。 

  从小,许心妍就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还在爸爸妈妈怀抱里撒娇的时候,她就在很多方面学会了自理自立。自己刷牙的时候,都不会忘记帮助家里人挤上牙膏。上学了之后就更加懂事了,有好吃的东西总要分给家里每人一份,鸡腿从来不是她的专利,总是爷爷一个,奶奶一个,她总是说:“你们年纪大了,要多补充营养。” 

  由于家离学校较远,爷爷长期在外地工作,爸爸、妈妈单位都比较远,每天早早就出门了,许心妍每次都是由奶奶接送的。时间一久,奶奶的腿就落下了毛病,还需要治疗,卧床休息。一时许心妍的接送成了问题,才上一年级的许心妍说:“没关系,我自己坐公交车上学。”在别人家孩子攀比自己家的私家车是什么牌子的时候,许心妍逐渐学会自己独立坐交车上放学。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心妍更是利用自己学习之余的时间帮忙分担家务,洗衣服,整理房间,煮饭、下面条、简单的炒蔬菜,包饺子,钉纽扣……样样活儿都学着干,抢着干。每次妈妈一到厨房干活,她就自觉地系上小围裙,帮着忙这忙那,买个生姜那是小菜一碟。在妈妈生病住院期间,她变得格外懂事,主动承担起家里的很多家务活。得知妈妈要出院,她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准备以干净整洁的环境迎接妈妈的归来。妈妈在家休养期间,她主动为妈妈削水果,倒茶……一点儿也不嫌麻烦。爷爷血糖高,许心妍成了家里的小小监督员,该吃什么,吃多少,不该吃什么,都在她的严格控制之中。 

  许心妍不仅在家这样懂事,对待邻居更是如此。邻里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夸赞她懂礼貌。有一次,邻居家的小孩在外面玩,被锁在了门外,许心妍热情地把小女孩带回家当客人一样招待。每到周末,小区的孩子总要缠着许心妍陪他们玩一会儿。遇到纠纷,孩子们总要找许心妍姐姐去评一评理。 

  在学校,许心妍同学对待学习一丝不苟、脚踏实地。每一次的作业都按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地完成,有着良好的阅读和写作的习惯。许心妍能够每天坚持阅读和写作,她的习作经常被当做范文在班级里传阅,有好几篇在报纸上发表呢!   

  在班级她是语文课代表,英语组长,宣传委员,在学校她是小小志愿者,课间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很多同学都担心多一个岗位就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可她却说:“这些岗位能锻炼我的能力,我很乐意为大家服务。” 

  她爱好广泛,喜欢书法、弹琴、绘画、手工。一手漂亮的字令人啧啧称赞,经常帮班级出黑板报。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她踊跃参加,在绘画、硬笔书法比赛、手抄报比赛中都获得一等奖。 

  在同学心中,许心妍同学更是被大家公认的热心人。不管谁有困难,她都会伸出热情之手,朱雨轩同学学习上有困难,她主动要求和她做同桌,在学习上与她结对,帮助鼓励她。同桌的水彩笔没带,她会主动递过去一支;同桌座位下脏了,她会帮着一起清理干净;同桌的题不会做了,她启发同桌一起分析;同桌受到表扬了,她为之由衷地高兴。每天,她会主动留下来帮助做值日,扫地、拖地、倒垃圾。在她的带动下,班里关爱集体的同学越来越多。同学们都说她是新时代的“小雷锋”。 

  作为一个小公民,许心妍能自觉遵守公共场合的秩序,上车总是依次排队,她的奶奶怕她吃亏,上车没有位置坐,就让她稍微往前挤一挤,抢在别人前头上车,她说:“还是把座位让给比我更需要坐的人吧!我站一会儿没关系!”她的环保意识很强,一个小垃圾袋能抓在手上20来分钟,直到看见垃圾桶才扔掉,她还向同学们宣传垃圾分类的常识。 

  作为小志愿者,她能够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各项公益服务活动,还主动承担起自己小区的环保宣传工作。许心妍所居住的小区是一个没有物业的小区。每逢双休日,她都要在小区做一些有利于环保的事。通过观察,许心妍在小区里经常看见大妈们把废电池扔进垃圾池,她意识到自己是志愿者就应该主动维护小区里的环境。于是她在家人的支持下,整理出家里的废旧品到废品收购站换回了十个小铁桶,分别把这些小铁桶上写上“废电池回收桶”,放在小区每一个单元楼的明显的位置。一个月过去了,每个小铁桶里都放了不少废电池,她又到社区居委会告诉谈阿姨,让阿姨帮助联系回收站,定期来小区把这些废电池带走,这一举动赢得居民们的啧啧称赞。 

    这就是许心妍,她全面发展,积极进取,奉献为乐,表现优异。她是优秀少先队员的代表,是文明的宣传员,是一位美德好少年。我们相信,许心妍同学秉感恩之心,以爱心待人,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演绎更多的精彩。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