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美德学生 > 扬州 > 正文

张其乐:勤学好问 礼貌待人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2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勤学好问 礼貌待人

——扬州市江都区郭村第一中学张其乐同学先进事迹

  我叫张其乐,今年十五岁,来自江都区郭村第一中学初二(1)班。 

  校园里,我是一个好学生。我爱学习,勤思考,肯钻研,求知欲强烈,各门功课都努力学好。课前,我能认真做好各门功课的预习;课堂上认认真真地听讲,积极思考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遵守课堂纪律,踊跃发言;课后,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科作业。为了在学习上有更大的进步,我还自己主动学习了《新概念英语》,参加了作文辅导。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习负担虽然增加了,但是我的视野开阔了,水平提高了,能力增强了。汗水浇灌,绽放鲜艳的成功花朵;不懈努力,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年年“三好学生”,是对我最好的褒奖,也是我给家长辛苦付出最好的回报。认真学习之余,作为老师的好帮手我认真负责,凡是学校、老师交给的任务,我总是一丝不苟地完成。作为班干部,我严格要求自己,各方面起带头作用,协助老师认真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我能团结同学,同学们有什么困难及时帮助。许多同学常在作业难题不会解的时候,爱向我询问,我总是耐心给他们讲解,好几位同学学习成绩提高很快。这样做,看似耽误了我的学习,其实在我讲解时,我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帮助了别人,快乐了自己。我还爱护班集体,帮助班里出黑板报、擦课桌、擦玻璃,还悉心照料班上的花草,它们长得可好了。 

  校园外,我是一个好孩子。我孝敬长辈,爱护小伙伴,礼貌待人有公德心和公益心。每当家人为我准备了可口的饭菜时,我总要和我九十岁的老祖母分享。家人都说我的人缘好,到了周末和放寒暑假,来我家玩的小伙伴是络绎不绝。我从不和小伙伴吵架斗殴,比我大的比我小的同伴,都喜欢和我玩,邻居们经常夸我很懂事有礼貌。我还是邻居们公认的“义务小教师”,左邻右舍的小学生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总爱来问我,我也喜欢帮助他们,邻居们常夸我,说“小张老师,教学不丑”。公交车上,看见年龄大的腿脚不方便的我会主动让座。有一次妈妈在公交车上大声接电话,我小声提醒她公共场所不能大声讲话,妈妈及时改正并且回家后把我夸了又夸,说我是她的小老师。现在提倡绿色环保,低碳生活。在家里我从不点长明灯、不淌长流水。我总是将用不完的练习本收集好留做草稿本,做到充分利用。家中的生活垃圾,我总是把塑料、玻璃、金属特意分类用小桶存放,再让家长送到废品站,倒不是图卖几个零钱,主要是让垃圾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社会环境就能有所改观。 

  我兴趣广泛着呢!课余,我喜欢看书,看文学名著,看自然百科,我还爱看电视节目《自然》、《科学与探索》。我爱好运动,喜欢打乒乓球、打篮球、还喜欢和爸爸比赛玩轮滑。我喜欢看NBA,喜欢球星乔丹、科比、库里。爱看球赛,也爱打篮球。从小就因为受爱打篮球的爸爸影响,我喜欢在篮球场上的纵横驰骋,突破、妙传、三步上篮、三分绝杀,让汗水尽情挥洒,让青春肆意飞扬。这不仅锻炼了我健康的体格,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更重要的是让我有了阳光般的心态,不怕挫折,乐观向上。我还爱唱歌,爱吹笛子。说到笛子,我吹得可好啦!因为从小学4年级开始,爸爸妈妈就送我到老师那儿专门学习吹笛子,每周一节课,每天坚持练习,老师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天不吹,老师知道,两天不吹,父母知道,三天不吹,邻居知道。所以即使学习任务再重,每天我也坚持吹笛子。到现在,我学会了《姑苏行》、《水乡船歌》、《扬鞭策马运粮忙》等许多经典曲目。学习笛子,不仅陶冶了情操,更是传承了传统文化,弘扬了国粹。爸爸每次听到我的笛声,都像喝醉了酒一样的陶醉。在班级、学校组织的文艺表演活动中,我的独奏总能赢的老师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我也从小学生变成了中学生。六年的小学生活,在老师的教导父母的帮助之下,我从一个爱哭爱闹的小宝宝长成了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每学期末,我都能捧回一张张鲜红的奖状:“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四年级我获得过教育系统“美德少年”的称号;五年级,我获得了第十五届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扬州赛区一等奖;我还获得了“扬州市优秀少先队员”和“江苏好少年”的称号,当然,我自己最看重的是获得2013年江苏省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一等奖。在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少年向上 真善美伴我行”主题教育活动中,我的作品《燕之歌》,荣获征文比赛中学组三等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爸妈常教导我说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要继续努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