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美德学生 > 扬州 > 正文

陆锦洲:品学兼优 多才多艺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2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品学兼优 多才多艺

——高邮市第一实验小学陆锦洲同学先进事迹

  陆锦洲是高邮市第一实验小学五(3)班的学生,班级的班长。他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热爱集体。多年来,在老师和家长的精心教育和培养下,他以良好的思想品质,优异的学习成绩,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为大家所熟悉。 

  一、关心他人,模范带头 

  他能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小学生守则,讲文明,懂礼貌,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富有爱心,乐于助人。他还是同学的好伙伴,同学生病了,他总是设法帮他们补上落下的课程。当同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就会给他打电话,他不惜花费时间,耐心细致的讲解,坚持和同学共同进步。他关心集体,爱护公共环境和身边的一草一木。几年来他一直担任班长工作,他能认真负责,任劳任怨,身先士卒,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圆满完成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在班内发挥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称赞和表扬。 

  走出校园,他同样把自己的爱心献给需要帮助的人,尊老爱幼,助人为乐。他积极参加为灾区、贫困儿童捐款捐物等爱心活动,并将自己积攒的零用钱全部捐出。作为一名红领巾小志愿者,他还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多次为前来参观高邮市抗战纪念馆的游客讲解,带领来我校参加大运河申遗一周年纪念活动的北京同学们,参观高邮的名胜古迹,并作了精彩的介绍等,去年还被扬州市教育局评为“扬州市优秀红领巾志愿者”。 

  二、勤奋学习,开阔视野 

  在学习上,他刻苦好学,勤于动脑,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遵守课堂纪律。能坚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认真完成各项作业,扎实掌握学习内容,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各科成绩优秀。 

  他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完成老师留的课堂和家庭作业,而是主动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每天写完老师留的作业后,还给自己留些课外的作业,认真的去思考去钻研。因为他可以在课前熟读课文,解决词语,把段意总结出来,有什么疑难他会在上课的时候仔细听老师讲解,这样会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从一年级到现在,他各科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年年获得“四好少年”称号。课余时间,他还爱好书法,多次在各级书法比赛中获奖。 

  读书是他课余的一大乐事,从童话故事到历史读本,从自然科学到天文知识,他都读的津津有味。广泛的阅读开阔了他的眼界,同时也提高了他的写作水平,他的作文经常被当作范文在同学中传阅。他参加了扬州市首届“二分明月”小学生经典诵读大赛,经过学校初赛、高邮市复赛、扬州市决赛,最终获得了三等奖,是我校获奖同学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今年他还在我校“悦享读书节”学生诗歌创作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三、勇担重任,勤于创新 

  作为班长,他不仅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而且是班级的小当家。他总是积极、认真地完成老师分配的每一项工作,尽心尽力帮助班主任管理好班集体,遇到什么问题与其他班委共同商量,决定最佳方案,如果解决不了的,就及时找老师解决,坚决不以一个人的思想左右大家,不搞个人主义,因为他相信集体的力量大无边。他长期坚持这样做,不断总结如何搞好班级工作的方案,改进工作方法,得到了班主任老师和全体同学的一致认可,班集体内形成了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好风气。他积极献计献策,勇于创新,将班级的工作开展的红红火火。他向班主任老师提出组织开展“讲文明,改陋习”活动,使得班级处处洋溢着文明新风;在“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中,他发动全班队员行动起来,使得学校及周边环境卫生有了很大的改观。     

  四、全面发展,多才多艺 

  他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活动,均获得了好成绩,为班集体、为学校争了光。他曾在全国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扬州)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扬州“七巧科技”竞赛中获二等奖;高邮市第二届少儿英语绘本故事表演大赛中,荣获特等奖,并获得了“高邮市小学生英语故事大王”的称号;在我校“悦享读书节”学生手抄报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二年级开始,他爱上了打乒乓球,经过刻苦的训练,争取到了参赛的机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赛中不断磨练自己,去年在扬州市第十二届运动会青少部乒乓球比赛中获得了小学男子第四名、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他最爱的是下围棋,从幼儿园到现在六年级多了,一节围棋课、一次比赛都没落下过,经过自已的刻苦钻研,老师的悉心指导,现在他已经是业余四段选手了,他的目标是六年级前拿下五段,我们等着他的好消息。 

  在陆锦洲的身上还有许多的闪光点,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他将谱写出更辉煌的人生乐章!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