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中学的一个世纪

——安徽省安庆第一中学采访侧记

作者:王琼 黄莉萍 发布时间:2017-09-17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本报见习记者 王琼

  创办于风雨飘摇的晚清,经历过战火纷飞的民国时期,承载着有识之士的强国之梦,坚守着办学者的教育理想,它的演变堪称安徽中等教育的一个缩影。它,就是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

  革命传统 激励后人

  1906年,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向当时的安徽巡抚恩铭建议办一所师范学堂。由此,安庆一中的前身安徽师范学堂正式创办,首任监督为桐城派后学大师姚永概。从晚清到民国时期,再到新中国,几经易名,1956年,安徽师范学堂正式定名为安庆市第一中学。

  学校的创办是晚清政府自救的一部分,安庆一中师生一直站在反帝爱国运动的前列,站在争民主、求解放的前列,学校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安徽省一系列爱国学生运动均发轫于此。1923年以安庆一中师生为主体的中共安徽、安庆最早的党组织在此创建,声援“五四”新文化运动。郭沫若在此撰写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陈延年、陈乔年、王步文等革命家、军事家从这里踏上了救国图存的征途。

  优秀的革命传统不断激励着安庆一中的学子。新世纪以来,学生们肩负使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努力。学生们组建了安徽省第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宣讲团,倡议并承办了全省首届“未来精英”高中生圆桌会议,成立了全省第一个中学生模拟政协社团。该社团负责人、学生马星萌说:“关心国家、关注社会、勇于担当是学校的传统,这培育了我们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

  文以化人 培育新人

  安庆一中不仅有金戈铁马的豪情大风,也有文化传承的浅吟低唱。在安庆一中的校史馆里,有一块“開”的半字碑,出自曾国藩亲题的“天开文运,为国伦才”石刻,寄寓了国家对人才的渴望。校长丁长青在该校110周年校庆时说:“110年办学史所留下的宝贵经验就是文以化人,其命维新。学校为引入新文化而办,而新文化也促进了教育的更新和发展,熏陶培养出一代代新人。”

  2016年,丁长青上任伊始,就把目光投向学校的校史馆,广罗史料,遍征文物。校史馆向全校师生开放,并组建学生讲解员队伍,举办征文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史馆的育人功能。在丁长青看来,校史馆是重要的课堂,学生走进校史馆,就是在上历史课、政治课、文化课,追寻先贤步履,树立远大理想。

  校史馆的学习让学生们对学校有了新的了解,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面对传承百年的校训“诚毅”二字,学生刘定川有自己的见解:“‘诚’是指对祖国、对民族要无限忠诚,‘毅’是指学习知识、修身养性、锻炼体魄要持之以恒。”除校史馆外,学校还保存了大量文物,如安徽建省标志——谯楼、省立图书馆旧址、中共安徽地委旧址等。这些文物给学子留下了宝贵财富。

  中西交融 开放自由

  安庆一中自举办伊始,就推行新学,坚持“西学十六七、中学十二三”的办学主张。这种教育认知,影响深远。据史料记载,当时学校聘用的教员,既有科举旧人,也有修习新学、洋学的毕业生,甚至还有洋人。这种兼容并包、开放自由的教育理念,让安庆一中站在了安徽省基础教育的制高点。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始终坚定“中西交融、文理并重”的教学方向,着力推进办学规范化、课程多元化、教学信息化、活动特色化。

  从2011年起,学校开发校本教材近百种,形成“学术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活动型课程、实践型课程”五大系列。学校实行“走班制”,学生自行选课,每名学生至少有一次课题研究经历,参加一个社团,拥有一次学校管理经历,进行一次游学活动,从事一次公益活动,熟悉一门大学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利用校友资源,从2015年开始在全省率先实施课程化的“学长助学”项目,邀请新加坡国立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0余所高校校友,开设研究型学科课程,指导学生撰写研究论文。2016年,“学长助学”课程增加了安庆地方经济研究内容,受到社会和学者的关注与称赞。


   【手记】

怀天下,所以勇担当

  ■浙江教育报 黄莉萍

  与国俯仰,心忧天下。为引入新文化而创立的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延续了110年为国担当之情怀。

  百年前,进步师生在此建立全国最早的中共党团组织。新文化运动以来,安徽省的一系列爱国学生运动均发轫于此。百废待兴的新中国,10位院士从这里出发,中国计算机之父慈云桂、地质学家汤中立、金属物理学家宋家树、通讯与信息系统专家陈鲸……

  从危难时的救亡图存、诚毅有为,到新时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等六大核心素养,110年来,安庆一中学子胸怀天下的情怀从未改变。

  “面对日益严峻的道德危机,我们是冷酷地作壁上观,还是矫枉过正地唾弃?”这是安庆一中学子在全国作文大赛获奖作品中发出的声音。

  “我会用自己有限的精力去攻克人类未解的难题,为文明作贡献,为人类谋幸福。”这是荣获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的安庆一中学子韩衍隽的真情告白。

  ……

  因为这样的情怀,安庆一中成为安徽省“未来精英”高中生圆桌会议的倡议者和首届承办学校,组织全省优秀高中生一起畅谈“学生建设未来学校”;学校全力支持的模拟政协社团,频频出击,在全国模拟政协活动中囊括了重要奖项。

  “要让学生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翁,更应让学生先成为校园生活的主人翁!”2015年,安庆一中逐步建立“学生提案反馈机制”,每年召开学生代表大会,面向全体学生征集关于学校工作的提案。2016年,安庆一中对39份涉及学校常务制度、设施建设、学习教育和社团活动的学生提案进行甄别、回复、采纳,点亮了一颗颗通往未来的心。

责任编辑:李月昭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