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思政老师致敬

作者:谈洁 发布时间:2018-03-26 来源: 南京日报

  2016年3月31日,南京日报“我的大学”版策划推出“走进大学课堂 感受思政魅力”栏目,在醒目位置,图文并茂地推出了6所高校的9位特色思政老师。5月5日,又在“我的大学”版的头条位置,以“南航辅导员借故事讲道理成大V”为题,在全国媒体中,率先报道了党的十九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的事迹。

  在相对较短的一个时期内,浓墨重彩地聚焦高校的思政工作,源于报社领导对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存在问题的了解。

  90后大学生自信、张扬、善于表现,但不够成熟;正义、热情、追求上进,但对问题缺乏理性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夹杂着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文化元素披着“普世价值”“大众文化”的外衣不断向我国渗透,导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淡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在新形势下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认识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引导学生认清方向、分清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新命题。

  报社希望通过一个个老师的生动事例,给更多思政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启发。事实证明,报道确实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位高校的年轻思政老师告诉我们,思政课的改革高校非常重视,学校花了很大的力气科研、集体备课,但是收到的效果却不甚理想,学生上课玩手机、看小说、趴着睡觉的现象仍然可以碰到。看到我们的报道后,他说,尽管他们在教学上也做了改革和探索,但是力度上可能还是不够、视野还不够开阔。尤其是看了南京工程学院曹成老师用音乐教思政,通过唱歌的形式将学生引入相应的历史年代;南京晓庄学院余守萍老师将课堂搬到革命老区现场,通过调研激发学生的兴趣后,他感叹:没想到,原来思政课可以这么上!

  徐川的报道见报后,更是引来了全国媒体的追踪采访。徐川老师被各大高校邀请传授经验,成为全国“两学一做”的首个典型。

  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发力,是思政老师们受到拥戴的一大原因。而在具体的采访过程中,思政老师们的用心也让我们收获了满满的感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0后女教师何畏被学生称为“毛概女神”,她上的课,学生都会提前去“抢”前排座位,每次她组织的活动,参加的学生也是爆满。更神的是,听了她的课后,两位学工科的男生在报考研究生时,居然放弃原来的热门专业,改投到她的门下学了思政。何畏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这门课已经7年,但是每一学期,同样的理论内容,她都会引用最新的理论观点、时事热点和社会案例,为了找到一个更好的案例,她经常熬到深夜两三点。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刚老师为了把课上生动,让学生更好理解,自掏腰包买了一台高清摄像机,自导自演,请夫人帮忙拍摄微课短视频,上课现场“亲自当导游”,带着学生跟着他的镜头走进革命根据地。为了拍好视频,仅是安徽省凤阳县的小岗村,王刚老师就开车去了3次。

  高校思政老师承担着全校师生的思政课程,而不少学校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缺编严重、工作量大的现实。党的十九大闭幕后,高校马院老师们又是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主力,任务不轻。向他们致敬!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看到更多兢兢业业奋战在岗位上的思政老师创新方法,充满活力地向大学生们传递真理、指引人生。

  (作者为《南京日报》民生新闻部副主任)

  

责任编辑:潘磊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