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神”到“陈妈妈”

作者:张同刚 发布时间:2018-06-29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从“女神”到“陈妈妈”  

——淮阴师范学院教师陈树萍先进事迹

 

  陈树萍:淮阴师范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文学院教授/博士;江苏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2015年淮安市“最美教师”。

  陈树萍老师是淮阴师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教授,也是燃灯戏剧社的指导教师。初识陈老师,你会觉得她是一个淡雅的人,微笑、谦逊,不张扬地做着一切,但她的微笑与谦逊格外有气场,把热爱文学艺术的人渐渐聚集在一起,在某一天忽然就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焰火。

  给课堂一种灵气

  陈树萍醉心于课堂教学,她的课似乎有一种魔力,学生们像被磁铁吸引的铁钉一样纷至沓来。从教20余年,她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新世纪文学批评》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校报记者胡芷睿曾写了一篇《陈树萍老师的课堂:我需要精神的飘摇》来描述她的喜悦:在老师的带领下泛舟书海,随意所及之处打捞起形状各异的珍宝,经由她的一番评点,立刻光芒闪烁。

  董玥同学是文学院大四学生,也是一个校园作家。说起陈老师,她用“怕”“敬”与“爱”来概括自己对老师的心情。“刚进大学,很多同学对陈老师有一点‘怕’,怕她的批评,更怕她无奈的神情。一旦她无奈地看着你,你立刻就觉得自己真的让她难过了。相处日久,我们就由‘怕’变‘敬’,变‘爱’,是小徒弟对师父的那种‘敬’与‘爱’,同学们会情不自禁地将她视为学业女神,跟着她一起探寻文学的奥秘。”鲁迅是令人望而生畏的作家,但陈老师却偏偏从鲁迅与许广平通信一事讲起来,一下子让同学们觉得鲁迅亲切如邻居,有趣如友人,大家不仅听得津津有味,课后更是找书来读,一读再读,最后就彻底变成了鲁迅的粉丝。

  从文学革命到新世纪文学,从鲁迅、萧红到余华、莫言,在陈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忽然发现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民族、与自己的生命如此相关,在阅读的喜悦与磨炼中,增添了许多学习的幸福感。面对同学们的尊敬与喜欢,陈老师却常常很淡定地表示:我不过是一个尽职的导游,能够告诉游客哪些是真好玩的景与物,而真正领略其美的过程都是同学们靠着自己的努力与悟性完成的。所以,与其感谢一个尽职的导游,不如感谢一直在努力的同学自己。

  给学子一股底气

  陈树萍是一位表面平静,但内心却常燃烧着一团火的老师,默默帮助同学向更高处攀登。董玥平常爱写文章,每有所作都会发到陈老师邮箱里去,最初并没有奢望能得到及时回复,但是陈老师常常利用课间主动找她讨论交流。日积月累,师生共赏共析,董玥的进步有目共睹。现在,她已经如愿考取了复旦大学创意写作专业的研究生,而她也是经由陈老师指点、培养,终于走进复旦,接受更好学术滋养的第5位同学。从淮师到复旦,陈老师鼓起了同学攀登的勇气,赋予了同学奋斗的动力。近年来,有30余位同学因为她的指导,实现了自己的考研梦想。

  在教书过程中,陈老师越来越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她一直在思考如何培养中文人才的核心素养,她并不满足于课堂教学改革,而是努力寻找更有效的课外延伸方式。她发现,戏剧是一个高难度而又非常有吸引力的艺术样式。为此,在2015年底,她发动同学成立燃灯戏剧社,将之打造成一个全面锻造同学阅读、写作、表演与组织、协调能力的综合体。在燃灯,她一直强调“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存在”,提倡各司其职,而又互相协助,尤其是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动笔记录演出的台前幕后,参与燃灯微信平台的采写与编辑工作。两年多来,燃灯在致敬经典与致力原创两个方向上都取得了令人赞叹成绩。戏剧社的同学们不仅成功排演了经典名剧《雷雨》与《茶馆》,而且推出了原创话剧《暮春》与《周恩来的1931年》。从校内的咖啡厅起步的燃灯戏剧社不仅走出了自己的校园,还走出了淮安,把戏剧送进了中学,送到了扬州与南京。更让同学们觉得自豪的是,2018年4月27日,他们携青春版《茶馆》登上了淮安保利大剧院的舞台,为全市市民奉献了一场文化盛宴。在戏剧社同学们的心里,是陈老师为自己创造了一种新的大学生活方式,他们因此亲切地称她为“陈妈妈”。从女神到陈妈妈,陈老师表示自己也很无奈!

  给学术一些静气

  在陈老师看来,能够静心读书是一件非常幸福而又奢侈的事情。因此,她倍加珍惜求学与治学机会。从淮安到南京,从上海到台北,她遍访良师益友,而图书馆就成为她最为喜爱的处所。近年来,她潜心于学术研究,成果颇丰,得到同行高度肯定。在多年研究过程中,她逐渐凝练出了现代文学出版与当下文学批评两个专业方向。在进行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时,她不仅尊重历史史实,能坐冷板凳,搜集大量一手资料;而且注重借鉴传播学与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现代出版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研究,体现出较为开阔的学术视野,她也因此成功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研究工作。与此同时,她积极介入当前的文学创作,在评论界权威刊物《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南方文坛》等发表多篇批评文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陈老师先后被遴选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带头人等。

  给地方注入氧气

  陈老师不仅是淮师学子们的偶像,也是淮安文学爱好者倾慕的对象。她把自己对文学的痴心全部释放出来,从哈维卡的“微课堂”(淮安市民讲堂)到知行空间的话剧演出策划,她担当起了传播文学的新使命。从“回望鲁迅”、品读《野草》到推荐《雷雨》,再到策划话剧著名片段的专场演出,她用温柔与敏锐的述说滋润着人们的心灵。

  2016年8月,陈老师接受了淮安市委宣传部的委托,为筹建中的张纯如纪念馆进行文案总修改与解说词的撰写工作。张纯如以一人之力向西方世界勇敢揭示南京大屠杀真相,告慰无数冤魂的壮烈之举深深感动了陈老师,而张纯如为此付出的生命代价更让她震撼不已。在夜以继日的阅读与研究中,她努力通过文字与图片呈现张纯如的灵魂之美以及精神之痛。在文稿定版之后,她又与设计施工人员一起为每一幅图片寻找最佳展示方式。2017年4月7日,纪念馆正式开馆。在陈老师看来,她觉得自己义不容辞,能够参与纪念馆的文稿撰写工作就是自己向这位杰出的华人女性最好的致敬方式。

  以文学之舟渡己,得益者只是自身,而以文学之舟渡人则更有意义。陈老师多年如一日,不仅用文学熏陶着热爱她的学生们,而且潜移默化着热爱文学的市民大众。

 

责任编辑:李朋飞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