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作者:唐小芳 发布时间:2019-05-09 来源: 南京审计大学报

70场教师“下午茶” 60场学生座谈会——

立德树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9月20日一早,新疆克州,2017届南京审计大学毕业生俞乐领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工资”。确切地说,这是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的7、8月份工作补贴。

  拿着钱,俞乐很激动,他添上一些自己的积蓄凑个整数5000元,以特殊团费的形式,捐赠给了母校南京审计大学。这是他大学时就有的心愿,“反哺母校的第一步”,而反哺母校是反哺社会的第一步。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强调必须抓好青年的价值观。大学四年,是青年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南京审计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帮助青年学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从规范日常行为到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

  这绝非一日之功。

  (一)70场教师“下午茶”,60场学生座谈会,德育工作要一个一个地去影响“育才造士,为国之本”。而贯穿其中的根与魂,在德。

  “政治无处不在”,南京审计大学要建设高水平大学,根本鹄的还在于育人。育人,就要首先帮助学子“系好第一粒纽扣”。

  近年来,时任南京审计大学党委书记王家新、校长晏维龙带头讲党课,党员校领导先后到各基层组织讲主题党课;每位校领导均面向新生开设“校长微课”,结合个人经历指导新生“如何度过有意义的大学、人生”,生动诠释党的育人宗旨;同时,他们都站到了形势政策课的讲台上,亲切,温暖,接地气。

  先锋书店,这座由校友全资捐建的南审人文地标,建成后,老书记王家新时常在那里出现,遇到学生就会亲切地聊上几句,在南审十五年期间,几乎工作日的每天,这位老校长、老书记都会在校园内与学子对话、夜聊,向万千学子传递着他对教育的“情与怀”。

  自2015年3月以来,南京审计大学时任校长、现任党委书记晏维龙先后召开了60场学生座谈会,每场30人次,约1800名同学直接与他面对面,在关于大学学习、生活的畅谈中,引导学生们树立远大理想信念。甚至,他带头做起了11位16级学生的导师,“我就不信,带不出来你们!”

  自2014年9月4日以来,该校党委书记联合校长以“下午茶”的形式,召开了70场教师座谈会,包括海归人员、新进教师、书院导师等多批次791人次参加,围绕办学的方方面面深入交流,直面问题,解疑答惑,正本清源。

  “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通过座谈、调研,努力让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才能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今年9月,在教师节到来之际,南京审计大学表彰了王钦、兰孝国、孙黎明、李淑萍、贾云洁、梁红等20位优秀书院导师。他们中———有坚持做到“四个一”的吴青老师:帮助每一名学生规划学业发展;几乎每一天都与学生进行QQ交流;坚持每一课与学生深度探究;坚持每一次作业帮学生认清不足;有开设《中国国际战略分析》等多场通识教育讲座的高志虎老师:多次与书院读书小组一起研读经典,指导学生大创,参与考研辅导;有“长江学者”金太军,多次为书院开设学术讲座,指导学生项目首次获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并入围“挑战杯”终审决赛。

  育人先育己,师者何其重要!正是这样一位位认真负责的老师,在课堂内外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把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之心、对国家命运的大爱情怀,通过一点一滴的言行影响到一个个学生。

  正如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所言,“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二)四轮“五个一”计划打造学生党员先锋“把牢千里航船之舵,扎实广袤精神之纲”。立德树人,永远都是变革、创新、发展的目的。

  五年来,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学校将改革创新作为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

  书院制就是这其中的一个大手笔。目标是架起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的桥梁,培养“完整的人”。

  2014年,作为一所财经类的特色院校,南审全校推行书院制改革,设立了润园、泽园、澄园、沁园四大书院,打破专业局限,将学生分配到各个书院,辅导员全部进驻书院。书院通过实施社区化管理与开展各类特色活动来推行通识教育。

  比如润园书院推行的“先锋计划”。在润园书院,要想成为一名党员,从入党积极分子开始,就有“五个一”培养计划,包括“签署一份承诺、研读一本经典、参加一周义工、组织一次活动、开展一次调研”,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和基层组织每个阶段都有“五个一”要求。

  这个计划是润园书院党委2015年5月开始启动的党建创新工程,为的是加强学生党员培养、发展、再成长的全过程管理,共有3500余人次参加五期先锋计划。获省高校2015-2016年度“党建工作创新奖”二等奖。

  除此之外,沁园书院的品读荟,泽园书院的国学大讲堂,澄园书院的女生小课堂都是书院通识教育的生动实践。

  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只有能够引领时代前进的方向,才能实现其根本目标。

  在立德树人这个根本目标的指引下,南审人“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2014年开通的官方微信为标志,利用新媒体开创育人工作的崭新天地。

  官方微信平台成为校党委统领意识形态工作、抢占新媒体时代舆论制高点、展示办学风貌与成果的有力抓手。全年推送,几乎无休,以7万+的粉丝量为特色审计大学建设造声势、讲故事、记历史,网聚正能量、传播善动力,把新闻宣传、思想教育、文化建设融为一体,更形象地表达学校理念与精神,更丰富地展现师生风采与个性,更生动地传播重大资讯与价值。

  五年来,报道师生校友超过千人次,榜样示范、朋辈引领,在“润物细无声”中对师生进行思想教育。

  (三)“把党支部建到来校的流动打工人员中”

  最近,在“双抓双促”大走访大调研时,晏维龙给总务委员会党总支提出一个想法,“把党支部建到来校的流动打工人员中”。

  “往来无白丁”,这是南审意识,也是“三全”育人的要求。因为,校园里的每一位员工,都是“园丁”;一举一动、一扫一勺、一草一木都在无声营造着育人氛围。所有的教育最后都要归到自我教育。校党委在把好“总开关”的同时,尽力构建安全友好丰富的校园环境,放手让学生们去做,去成长。

  近年来,“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愈来愈火,已经成为辩论圈里的热门话题。今年国内外380所高校报名参赛,《人民日报》网络客户端专门开设直播,总决赛获2000万人次关注。让人惊讶的是,这样一场影响日盛的赛事,均是由南审学生们自己组织张罗。

  在校园之外,还有成千上百的学子走出校门,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今年8月,世界女排大奖赛在南京举行,就有南审166名同学承担此志愿者服务。“我们是中国队的礼仪助理,每次中国队上场的时候我们负责拿着国旗,听着国歌一次次在场上响起的时候,内心无比激动和自豪。”

  这是一位志愿者的心声,也是千百位志愿者心中激荡的情怀:为了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更美好,我们愿意奉献自己的青春。

  俞乐就是受到这样的感召而去行动的人。“在南审这片土地上,真的有太多有梦想有情怀的人,也正是他们身上这种气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我,让我成为一个比曾经更有责任和担当的人。”

  在谈到为何选择“西部计划”去援疆时,他说,“我觉得年轻人不能双重标准,不能既希望这个国家变得更好,又不愿意到最艰苦的地方,我们或许没有高尚到可以无私奉献一生,但至少应该做到,当它来临时,不退缩,迎难而上。”

  今年9月,又一批新生入校。

  校长刘旺洪在与学生交流时说,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文化,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润物无声不断融合的过程,希望每一位南审学子历经四年的洗礼,都能成长为一个科学、理性、平和、有人文情怀的人。

  晏维龙书记与新生座谈时要求,“要有理想,一定要把自己的目标定高一点,定远一点,为你们的未来负责,为30年后负责,为30年后还是中国、世界上响当当的人才负责。”

  这是南审人的期待,是他们的希冀,也是教育者永恒的使命所在。

责任编辑:李朋飞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