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播种路上

作者:秦爱梅 发布时间:2019-10-16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海安市雅周镇中心幼儿园 秦爱梅

  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阳光带给人们温暖,带来希望。幼儿教师就是播洒阳光的“太阳神”,从走出学校大门的那一刻起,我就带着无限的美好走上了工作岗位,去播洒心中的光。

  然而,在众多人眼中,幼儿教师是“高级保姆”的代名词,工作内容就是“哄哄孩子”“给孩子擦擦屁股”“陪孩子唱唱、跳跳、玩玩”等等。一些人对幼儿教师职业浅层次的认知和偏见,挫伤了年少满腔热情的我。

  唯一值得满足的就是我“混”得了一个“好老师”的称号。在很多农村家长眼中,孩子识多少字、认多少数、会做多少题,是衡量老师是否称职的标准。因而我每天照顾完孩子的吃喝拉撒后,就教他们识字、写数、做题。也因此,我赢得了家长的欢迎,为此我曾沾沾自喜,全然没注意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一家文化机构组织的阅读活动。这是我工作后第一次有机会走出小镇参加活动。我带着上幼儿园的女儿一同前往。那是一节小学生的绘本阅读课,我发现,女儿在课堂上那样专注、入迷。对于一个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能坚持很专注地听完一节小学生的课,是难能可贵的。活动结束后好几天,孩子还能凭记忆把绘本课中的故事讲出来,而且能认出在绘本中出现过的字。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也让我对自己以往的教育方式产生了怀疑……我的心蠢蠢欲动,我不想再继续做家长心中的“好老师”,不愿再做“高级保姆”了,而是想做一名孩子心里需要的“好老师”。

  正当我困惑、迷茫时,一个多年行走在播种路上的人——本镇的小学教师吉忠兰出现了。在吉老师的影响下,我每天陪班上的孩子一起诵读童谣,给他们讲故事,同时自己也大量阅读童书和相关理论书籍,弥补这方面的空白。渐渐地,我也想和吉忠兰一样,做一名阅读推广人,把阅读的种子撒在自己的班级上,撒在走过的每一个地方……

  “阅读”是一项长期工程,短时间是看不到效果的。而要想让家长信服阅读在带给孩子快乐的同时,还能引领孩子爱上读书和学习,实属不易。然而,我坚信行动是最好的证明。于是,我从自己做起,从自身的班级做起,坚持每天给孩子讲故事,把图画书带进课堂,和孩子们一起诵读童谣、儿歌,一起在文字中寻找快乐,共同成长。

  阅读就需要书,书从哪里来?若是让家长出钱买,难度较大,于是我只能另想办法。我开始自己花钱购书,或者到吉忠兰家里借书读给孩子们听。这是我给孩子们的第一桶“金”。一学期下来,班上大部分孩子有了明显的变化,回家不再盯着电视机寸步不离了,而是缠着家人讲故事,讲完一个还想听第二个、第三个……

  渐渐地,除了听,他们更想自己“读”故事。孩子们的眼睛总是直勾勾地盯着我手中的书,下课后总是想尽办法,在书的周围来回走着。但因为书有限,不可能人手一本,只能几个孩子堆在一起“共读”,或是把书奖给表现好的孩子先“读”。此时,单靠我买书、借书读给孩子们听,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了。就在我为书发愁时,幸运之神眷顾了我——我获得了“南通教育博客之星”称号,赢得了“南通教育博客博文”大赛二等奖,因此获得了免费赠书的机会。就这样,我给班上的孩子赢得了第二桶“金”。

  看着孩子们捧着书津津有味地读着,我觉得很幸福,家长也开始对我有了新的认识,逐渐认可了我。有了家长的支持,工作就容易多了。通过召开家长会,我把自己想要给孩子们买童谣书的想法告诉了家长,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家长们自己选取代表给孩子们买了书。

  3年的经典润泽,孩子们得到了快速成长。夏浩然、张珂等小朋友创编的主题故事登上了《童话世界》;狄文怡小朋友创编的故事被《早期教育》刊载……点点收获对我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让我更坚信了阅读推广这条路,我走对了。

  在推广阅读的过程中,我自己也爱上了写故事,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写作点——儿童文学。我先后出版个人书籍20多本,代表作有《别笑范胡图》系列和《动物魔法日记》系列,其中《动物魔法日记》系列荣获第四届“中国科普作协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银奖。目前,我的蓝雪花写实小说系列,《不能说的秘密》和《月亮湾的两个世界》即将出版。

  我还获得了很多“额外的奖赏”——先后加入南通作协、江苏省作协,2018年成为南通作协理事。其间,我被评为“海安县十大最美乡村教师”“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被《中国教育报》提名“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光荣入围“阅读改变中国”评选活动等。

  一路走来,几许尘埃。为了成长,我学习着,也思考着;为了成长,我思考着,并写作着;为了成长,我工作着,还研究着。这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因为我知道,成长是不需要理由的。

责任编辑:陈路

下一篇:自我奋斗的31年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