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先声,优先发展教育的历史担当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0-01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坚持发展为先,打造科教资源优势。新中国成立70年来,江苏各届党委政府都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作为强省建设的基础工程,作为江苏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战略和政府执政为民的基本任务。可以说,江苏教育70年发展的历史,是一部教育率先发展、优先发展、快速发展的历史,是一部教育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互动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各类教育互补互促、协调发展、不断提升的历史。

  兴学重教,有限财力先紧着教育用

  江苏的教育底子厚实,通过对旧有教育的接管和接办,江苏教育事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我国教育的总方针是“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教育必须向工农开门”。当时,江苏地区由苏北行政区、苏南行政区与南京市组成,三个地区的各级领导学习了这一次会议的有关文件,结合江苏实际,积极新建了一批普通中学及工农速成中学。有些普通中学增办了夜中学,对工农子弟实行优先录取,采取设置人民助学金、减免学杂费等措施,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普通中学的发展高潮。

  据1952年的统计数据,三地的中小学校数和学生数都比1949年增长了1.5倍,而教育经费占到了南京市、苏南、苏北财政总支出的38.36%。教育经费所占的比重如此之高,充分反映了新生的人民政府对发展教育的极度重视,这也成为江苏教育70年坚定前行的决心底气。

  1953年1月1日江苏建省,次日,江苏省教育厅成立,吴贻芳任厅长。1956年,江苏又成立高教局,与江苏省教育厅并列,主管高等教育与中等技术专业教育。1959年,省高教局又改为省高教厅,两年后与教育厅合并组建成了新的江苏省教育厅。“一五”期间,江苏各级政府将发展基础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和发展规划中,充分发挥各地的办学优势,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江苏的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改革不断深入,出现了持续发展的大好局面。

  在高等教育领域,江苏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浪潮中,将多所综合大学分别调整成多个单科学院,重点发展了工科和师范院校,着力培养急需的专门人才;在基础教育领域,江苏各级政府将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中,充分发挥各地的办学优势,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办学积极性。

  1958年中央作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下放了教育事业管理权,并提出“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江苏随之出现了办学高潮,走出了多渠道、多形式办学的新路子,并且为全国创造了一批典范、经验。

  当年3月,江苏在全国率先创办了农业中学,受到中央肯定并在全国推广。仅仅一个月,全省就兴办农业中学、职业中学6568所,学生超过34万人,时称“一夜春雨、满园花开”。

  可以说,在建省后的一段时期内,江苏教育迎来了一段调整和快速发展的时期。1960年以后,江苏教育界在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指引下,全面执行大、中、小学工作条例,学校教学秩序趋于稳定,教育质量逐年提高。如,江苏在《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第一次将残疾儿童、青年的特种学校,列入国家正式学制,并采取公办或民办的方式,稳妥新建了一批学校,其中南通县群众集资创办的三余聋哑学校是我国第一所农村聋哑学校。

  理念飞跃,教育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

  追今抚昔,巍然前行。江苏教育事业的每一步跨越,都伴随思想认识的升华。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江苏省委第一书记和书记处书记就分头带队组织教育问题的专题调查,历时1个多月,省委两次听取汇报,并以省委名义召开全省中小学教育工作会议,请各地(市)、县委负责人和教育部门负责人一道,共商全省教育大计。经过会议,各级领导破除了“办教育远水解不了近渴”“办教育不如办工厂”等错误观念,充分认清教育水平与国外的差距,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从这时候起,江苏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都极为重视教育,逐步强化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适时确立教育率先发展的目标,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1983年,省“六五”计划第一次列教育事业计划,把智力开发、科学技术进步放到战略重点位置,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后,江苏省委要求各地确立“教育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的观念,在总体上按全国一类地区要求规划教育发展。

  1986年,全省全面实行基础教育分级办学新体制,实行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大大增强了地方政府在发展教育事业方面的责任。各级地方政府自觉把教育纳入当地的总体规划,摆上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并列入干部考核内容,直接推动了全社会的教育投入,改善了办学条件,使得基础教育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89年1月,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科技兴省”战略,1992年又提出“科技兴省、教育为本”的方针。1994年8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宣布将“科技兴省”战略进一步充实为“科教兴省”战略,并将其确定为全省三大战略之首。

  20世纪90年代,作为位列全国经济第一方阵的东部大省,江苏面临着人口密度大、物质资源少、发展不平衡等诸多瓶颈。此时,江苏教育做出了历史性的选择——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把江苏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1993年,江苏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的目标,并在苏南地区开展试点。实现“两基”后,省委、省政府确立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区域推进、滚动发展”的方针,明确提出,到2010年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标志着,江苏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将“在全国率先”作为了江苏教育发展的目标追求。时任省委书记陈焕友掷地有声地提出:“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江苏的现代化!”“一流的经济必须用一流的教育来支撑!”

  这一系列战略抉择,是对教育地位、作用的认识飞跃,也是对教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飞跃。1999年,省政府发布《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纲要》,提出“通过实现教育思想、教育发展水平、教学体系、教育技术装备、师资队伍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系”,要“赶上中等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

  一时间,江苏教育的发展如潮起云涌、奔腾向前,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在高等教育领域,从1978年到2000年,江苏普通高校由35所新增到71所,在校生数由6.05万人增加到47.48万人。在基础教育领域,全省相继实施“三新一亮”(新课桌、新板凳、新讲台、电灯亮)工程,“六有”(有整洁的校园,有满足师生就餐需要的卫生食堂,有冷热饮用水,有水冲式厕所,有安全宿舍,寄宿生一人有一张床)工程,“校校通”(校校与互联网联通)工程,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大为改善。

  2005年,省委省政府召开新世纪第一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了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新的战略目标。在2006年11月举行的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教育优先发展的特殊使命被进一步凸显出来,会议提出,江苏教育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同期水平。教育成为江苏各行各业中唯一要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领域。2010年8月,省委省政府召开新世纪第二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颁布《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到2015年和2020年的教育现代化主要指标。

  这30多年里,几乎每隔几年,教育事业就跃上一个新平台、立起一座里程碑。省委省政府将国家大政方针与江苏实际紧密结合,敢为人先、大胆探索,实现了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经过30多年的努力,教育现代化的推进过程已由更多的重视硬件改善,逐渐进入到更多的重视质量提高和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新阶段。

  矢志率先,全省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系统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围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确定的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江苏切实提高教育投入保障能力和水平,全省财政性教育经费、财政教育支出和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拨款相继迈上千亿元大关,基本建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和投入机制,为江苏教育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进入新时代后,江苏公办幼儿园、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均实现了零的突破,在全国率先实现所有学段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全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也在逐年增加,其中省属高校生均拨款基本标准提高到10800元。到2018年,江苏省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2837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2202亿元(占总投入的77.6%),是2000年的13.1倍,年均增速15.4%,财政投入的主渠道作用显著增强。

  正是因为教育投入的加大,我省在实现免费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中等职业学校也实行全体学生免学费政策,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实行免费教育;全省义务教育债务全面化解,高中阶段学校基建债务也基本化解。

  2013年1月31日,我省在全国率先发布《江苏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2013年5月18日,教育部与江苏省政府在苏州签署共建教育现代化试验区协议,部省合力打造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升级版”。

  2014年10月22日,我省首份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报告出炉,这是继我省在全国率先颁布《江苏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之后的又一创新举措。2014年,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综合达成度71.6%,远超“2015年教育现代化建设综合达成度60%”的目标。到2016年,全省7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标准化学校办学标准;到2018年,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都达到省定标准化学校办学标准。

  以教育现代化为旗帜,我省还相继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如在学前教育阶段,实施学前教育5年行动计划,着力缓解“入园难”,截至2015年末全省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00多所。2012年3月1日,《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正式实施,对全省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学资源、经费保障机制、保教日常管理等多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为解决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难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近十年持续健康发展,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奋斗,江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一系列的“率先”构成江苏教育最闪亮的符号,为实现强省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江苏教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教育体系全面构建。2018年,江苏各级各类教育在校学生达1389.7万人,是1949年的9.3倍,全省平均受教育年限达9.5年,各项教育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已初步形成层次完整、类别齐全、形式多样、基本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体系。

  2019年5月16日,在全省教育大会上,省委省政府再次对教育工作做出重大战略部署:推动教育理念、教育质量、教育机会公平走在前列,在全国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35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既是时代要求,更是江苏教育的责任和担当。回望7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江苏教育书写了宏大叙事下的壮阔史诗。“时至今日,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更是7800万江苏人民的热切期盼,也是引领江苏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鲜明旗帜。”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说,教育的人才和智力贡献显著,形成了江苏发展的最大优势。

 

责任编辑:李朋飞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