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动力,走在改革前沿的江苏教育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0-01 来源: 《江苏教育报》

  2018年7月24日,江苏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在南京闭幕。在这个部署全年工作“下半场”战役的高规格大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第二次全体会议讲话中拿出四分之一的篇幅,殷殷嘱托与会各级党员干部时刻站稳人民立场,特别指出要满怀真情办好三件民生实事,第一件就是教育改革问题。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改革贯穿了江苏教育发展的始终,也极大地推动了江苏教育不断前进。回顾历史,江苏始终把改革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总钥匙,不断解除不适应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将一切有利于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正能量释放出来,又在解决问题中深化改革、飞速发展,形成了具有江苏特色的“以改革激发活力”的教育发展之路。

  蔚然成风,教育厅带头抓教改试验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在接管旧教育的过程中,我省的教育改革就已经开始。

  1951年10月,国家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对我国各类教育的学制及有关事项作出了具体规定。新学制特别确立了工人、农民的干部学校和各种补习学校、训练班在学校系统中应有的地位;改革了各种不合理的年限与制度;并使不同学校能互相衔接,以提高广大劳动人民文化水平,满足工农干部的深造和培养新中国建设人才的需要。江苏对新学制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还组织教育工作者进行学习和讨论,为新学制的试行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在各级学校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后,江苏首先开始精减课程,使得课程内容与国家建设实际相联系。1950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局颁发了《师范学校课程标准草案》,在当时起到了全国性的示范作用。整个50年代,江苏不断推进教学改革试验,为全国的课程改革提供了经验。

  1953年初,江苏省教育厅委托《江苏教育》编辑部先后编写了语文、算数、历史等教学参考资料,共有16种之多,教育部对此给予好评,并将上述资料提供给全国使用。从当年起,凡教育部规定采用的通用课本,均由《江苏教育》编辑部编写参考资料,供应全国。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一直延续到1957年才逐渐交付给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但江苏教材改革创新并未停歇,据不完全统计,自1958年后的5年时间里,江苏共编写出各级教材及教育参考资料达771册。

  1959年以后,江苏开始进行“加强双基教学,提倡少而精、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的改革试验。1959年7月,江苏省教育厅在南京召开“中小学语文教学座谈会”,制定《关于改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意见》,随后数学、写字教学的座谈会相继召开,这些聚焦教学改革的座谈会,对全省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很多科学理念至今仍然是江苏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之一。

  经过十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江苏教育首创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层出不穷,涌现出了一批极为优秀的全国知名教师,其中南师附小教师斯霞首创的“分散识字”最为著名。在当时,教学改革成为全省的风尚,各地中小学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创造与尝试,并在全省开花结果。

  在高等教育领域,有计划、有步骤地充实和调整高校院系,成为改革旧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江苏重点发展工科和师范院校,加强人才培养的计划性和适应性,为江苏成为高教强省奠定了基础。

  深化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渐次展开,这其中,建立充满活力的学校管理体制是一项重要内容。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些地区、学校大胆创新,尝试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工作岗位考核评估制度等。当时,我省建湖县钟庄乡的“三制”改革实验(“校长选任负责制”“教师定编聘任制”“教育岗位责任制”)在全国影响较大,与北京市的学校校内结构工资制改革、山东省滨州地区的“双向选择”改革(“办学单位选择教师”“教师选择办学单位”),被称为全国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三大模式”。

  1979年,在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启发下,建湖县钟庄乡决定以“三制”为突破口,对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经过改革全乡教育质量从过去的全县下游水平跃居全县上游。1987年,钟庄乡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基础教育先进乡”。1990年,省教委提出在全省普教系统推广钟庄乡的改革经验。

  1980年和1982年,江苏省委、省政府相继召开了全省中小学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中等教育结构改革会议,明确了积极稳妥地搞好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指导方针。各地根据本地经济的发展趋势,从改变不合理的人才结构着眼,从调整高中改办职业中学着手,同时开办新校,建设新的专业,大力兴办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形势需要的城乡职业中学,为江苏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了一大批中坚技术力量。

  为进一步推动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从1985年起,全省开始了分级办学的体制改革,确立了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当年,省委、省政府在《贯彻〈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意见》中提出,省和市县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育拨款在财政支出的比例,在现有基础上逐年要有所增长。1988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普通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决定》和1992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教育发展和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都要求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拨款切实做到“三增长,一优先”。这些规定,确立了财政对教育拨款的主渠道地位,成为教育发展的最大保障。

  1985年5月,江苏还出台了《江苏省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意见》《江苏省普通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扩大全省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意见》,全面启动教育体制改革,为江苏教育蓬勃发展扫清了体制机制的障碍。

  “素质教育”,对于当今国人来说耳熟能详,而这一概念就是江苏教育人首先提出来的。1990年春天,为扭转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省教委邀请了一批专家、校长进行座谈,3天的会议得出一个结论: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同年底,省教委颁发《关于当前小学教育改革的意见》(试行),引导小学教育发展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该文件就是后来大家熟悉的“45号文”。

  在“45号文”的引领下,涌现出一批批特色学校,编写出多种内容新颖、切合学生实际的教材,一些地区和学校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扭转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生存方式,使江苏的基础教育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高等教育领域,江苏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高等学校。在发展历程中,江苏高等教育抓住了体制改革这个关键。我省从1985年开始,全面建立中央、省和中心城市三级办学,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1992年,针对一些中等城市同时办几所高校存在的规模小、效益低等问题,我省组织多所高校之间联合办学和合并办学。1992年5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在扬州市6所高校的基础上联合组建扬州大学,成为全国典范。1993年,三江学院开办,成为江苏省第一所民办本科普通高校。此后,江苏还陆续举办了一批采用民办机制运作的普通高校二级学院(后改为独立学院),一种新的高校办学体制应运而生。

  与此同时,江苏还全面开始高校的教学改革,全省高等教育教学变单纯的传授知识为知识传授加能力培养,走上了内涵发展的道路。2010年,江苏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

  纵观这段历史,全省教育在深化改革、完善体制中大步跨越,把全面发展、优质发展、多样特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断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教育发展道路,大大激活了体制机制活力。

  综合改革,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将图书馆搬进教室,在每一间教室的后面配置一个班级书房,摆上五六百种图书,定期更换。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是我省最早的语文课程建设基地之一。在该校,传统的教学早已发生巨大改变:典藏馆、国学馆、实验剧场、辩论厅等多个功能馆一一建起;“领导者演说”“英美经典戏剧”等课程全面开花,学生在丰富的体验式课程中收获精神成长,全面提升了人文核心素养。

  一轮接一轮的课程改革,一直在不断回应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从2011年起,江苏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通过8年的持续投入,江苏已建成300多个课程基地,60%的普通高中形成了校本化育人模式。

  党的十八大之后,江苏大力推动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为全省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寻找新的起跳点。2014年1月7日,全省教育改革推进会在南通召开,这标志着我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工作进入新阶段。5月16日,省政府正式发布《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围绕考试招生制度、人才培养体制、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经费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揽子实施计划,点燃了江苏教育新时期发展的新引擎。

  在基础教育领域,2015年7月,省教育厅全面启动教学改革行动计划,每年重点扶持30个左右的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在职业教育领域,2013年,江苏在全国率先进行学制改革,即中等职业教育实行“2.5+0.5”、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实行“4.5+0.5”分段培养模式,探索建立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融会贯通的发展机制,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建立“立交桥”。在高等教育领域,江苏以扩大办学自主权为抓手,推动创新发展。

  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新时期我省推进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中,中小学校健全校长负责制,实行校务会议等管理制度,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进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和校务委员会建设等。大学健全现代大学治理结构,2015年底全省82所公办高校全部完成了章程的制定和核准工作,全面形成“一校一章程”格局。

  通过一系列教育综合改革,江苏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在内容和目标上,由以往的零星式、碎片化的单项改革,向整体化、综合性、全方位的改革转变;二是在改革的路径和方法上,由以往的“摸着石头过河”为主的经验性、自发性改革,向更加注重顶层设计,更加注重上下协调、左右协同的改革转变。

  2018年7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对中小学减负、幼儿园“入园难”“小学化”倾向等问题列出了明确意见,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多领域改革提出具体要求,将老百姓较为关心的教育话题作为改革的目标。

  回望70年,江苏教育蹄疾步稳,始终走在改革的最前沿,一次次的改革探索为江苏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当前,江苏将把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作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使教育更有温度、服务更为贴心,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江苏人民。”葛道凯说。

责任编辑:李朋飞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