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讲义也可以畅销全国,来听听南师大这位老师的故事(图)

作者:潘文娇 李思嘉 发布时间:2019-06-15 来源: 全媒体新闻中心

  他说,坚守教学这条路不容易,学生们的肯定是支撑他走下去最强大的力量。

  他就是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李政军教授。

  苦日子里泡大的“文艺青年”

  1963年,李政军出生于重庆江津一个贫困的山区。作为家中老大,在帮助母亲分担繁重家务和照顾弟妹以外,他并没有多少学习的时间,10岁才得以上小学。

  “小时候要翻几个山头去上课,每天的口粮就是一把红薯干,吃到嘴角发麻,发苦。” 李政军说。60年代的苦日子给李政军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却没有磨灭他对生活的热情。

  青少年时期的李政军,是一名喜爱文学的“文艺青年”。因为没有买书的途径和经济条件,他只能翻来覆去地阅读、背诵一本“捡来的”师范学校《语文》课本和一本破旧的《红楼梦》。

  高中毕业后,李政军复读了两年才考上心仪的大学。起步晚,基础差……李政军却从未因束缚自己的条件而放弃,最终收到了西南财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在西财的学习培养了李政军对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兴趣和热情。研究生期间,他是国内第一个翻译塔洛克的《寻租》的人,并因为对寻租的研究而在当年的寻租理论圈小有名气。

  毕业后,李政军被分配到中国人民银行所属的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担任讲师。直到2000年,他来到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工作。

  一节课写满8块黑板

  加入南师大以后,李政军投入了大量时间进行教学研究。“当发现自己不能将科研和教学两者兼得的时候,我选择了教学,因为这是老师的本职,看着课堂上一个个求知欲旺盛的孩子,我不想也不能辜负了他们。”

  不管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李政军都会准备一本厚厚的讲义:“我上课都会自己准备讲义,一是拓展教科书内容,让学生学到更系统的知识,二是作为老师,必须海量阅读原创性文献和书籍,才能打通知识之间的经脉,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

  他边讲课边在黑板上写板书,45分钟下来,写了密密麻麻8大块。为什么不把课件做成PPT?李政军说:“播放PPT,学生可能会跟不上节奏,反应不过来,而写板书可以把速度放慢一点。”

  课上讲到关键处,李政军会拿出各种教具做演示,胶带、铁丝、文件夹里的塑料薄膜、硬纸盒都是他的材料。李老师说:“这些材料都来自家里的废弃物。比如家里的一盆蝴蝶兰死了,我就把上面的铁丝取下来,然后折成90度做成三维坐标。”

  “经济学理论往往比较枯燥,李老师却总能用自己渊博的知识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听过李政军上课的学生无不竖起大拇指,“老师认真的执教态度很有感染力,他上课从不点名,大家也从不缺席。”

  哪怕不是本专业的学生,只要需要李政军的帮助,无论学习还是生活,他都从不吝啬。“很多一直和我保持联系的学生,好几个当初都不是我班上的。”

  一位毕业十年的学生回忆道:“李老师的课堂给我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至今还忘不了老师上课时可亲可爱的重庆口音。”

  “当老师是一个良心活”

  南师大商学院每位本科生必修的西方经济学(宏微观经济学)的讲义,在早些年是学校复印店的热销印刷品。李政军的学生说:“不管是不是李老师的学生,都会去复印店买那本西方经济学讲义,因为对自己的经济学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关于别人售卖自己的研究成果,李政军毫不知情,他专注于日复一日地修正和补充讲义,怀着对知识的尊重和敬畏丝毫不敢懈怠。机缘巧合,一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发现了这本讲义,十分激动地大加赞扬!2013年,100多万字的《西方经济学辅导手册》(宏观、微观部分)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前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尹伯成教授在该书的序言中如此评价:“这是李政军同志从事几十年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其内容之丰,水平之高,真可称国内同类书之一流。我相信,随着这本书的出版发行,它的价值将会越来越为广大读者所认识,从而一定会越来越受到他们的欢迎。”

  李政军淡然地说:“当老师是一个良心活,我只是做好我的本职工作罢了。”以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基点,李政军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对教学的热情和忘我,只为给学生一个交代,给自己一个心安。

  南师大敬文图书馆是仙林校区的标志性建筑,对李政军来说也有特殊的意义。

  “那是南师115周年校庆的晚上,我从家里眺望学校的时候,惊奇地发现图书馆背后的水塔在黑夜中点亮时,就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我想这或许就是教育的意义:薪火相继,生生不息。”

  今年是李政军在南师大商学院的第18个年头,也是他任教以来的第30年。李政军教过的学生,有的去名校深造,有的成为了北大教授,有的当上了企业高管……学生们散布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带着李政军传承给他们的薪薪之火,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生生不息。

青年时期的李政军 

李政军自制教具给学生们演示

学生们写信感谢李振军

  感谢南京师范大学供稿

  作者:潘文娇 李思嘉

  微信编辑:管钰

  原载:江苏教育报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陈路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