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乡村教育的路上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6-10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行走在乡村教育的路上

——徐州市睢宁县李集镇中心小学教师王鸿先进事迹

  王鸿,1971年8月出生,睢宁县李集镇人,现为李集小学副校长。一位普普通通的乡村小学一线教师,一位在农村扎根29年的实实在在的“草根教师”。从教来,他时常享受着当一名教师的快乐。尽管这种快乐中也时而夹杂着辛酸与苦涩,但是在快乐与苦涩的相生相伴中,他把这一切都沉淀成了一种做教师的甘甜。这使他无怨无悔地乐为人师;使他在一个自强不息的心理场中不断进取,不断收获;使他用爱与生命行走在乡村教育的路上。

  根植乡村沃土——执著追求

  王鸿同志在艰苦的环境中潜心探索教育智慧,坚守教育信念,不断提升个人素养。从一名临时代课教师到县“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 市“青年优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省“特级教师”一路走来。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省第三届课堂教学大赛二等奖、市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教师,国家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徐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德育工作者”、“课改先进工作者”、 “学讲先进工作者”、“书香建设先进个人”,睢宁县“优秀人大代表”、“优秀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楷模”、“人们满意教师”、“睢宁工匠”。

  刚参加工作时王鸿同志还是一位临时代课教师,每天要到离家十余里的偏远学校上课,路途的遥远,道路的泥泞,薪酬的微薄,不但没有压倒他,而且样样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自知没进过正规教育院校的校门,底子薄,根基浅,他先后通过自学考试学完小学教育专科和汉语言文学本科的全部课程。始终坚持自强不息,虚心向专家、同行、学生学习。把别人休闲的时间都用来阅读书籍、网上充电,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教研杂志、教学实录如香茗扑鼻,让他大开眼界。他经常自问:这段时间是不是比前段时间更努力,这学期是不是比上学期收获更多,今年是不是比去年有更大的突破和更多的提升。

  身处乡村学校常常与赛课、参加各种竞赛等机会失之交臂。面对现实,王鸿同志清醒认识到: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超越自我,必须战胜自我!他无数次主动承担各级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的教学任务,但没有哪一次的成功是唾手可得的。为了上好一节课,他常常日思夜想,认真阅读各种有关的参考资料,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有时劳累一天后,躺在床上,满脑子仍是问题、答案,灵感一来便忘记了疲劳,一骨碌爬起来把它记录下来。他也不放弃来之不易的各种比赛机会,社会、劳动与技术、实验操作等别人都不愿参加的,他都积极参与,正是这样才促使他更多的思考。一次次对课堂教学的探索,一回回对教学活动的追问,都渐渐化为他的一篇篇教学论文。

  正是对教育的坚定信念使他一步步成长起来,使他心中充满了对事业、对工作的爱。也正是这种爱,使他能以极大的勇气去面对各种困难,无论什么时候都不退缩,都不轻言放弃。前几年王鸿同志患严重的腰间盘突出,痛的直不起腰,更不能走路,每天由年近七旬的老父亲背到医院接受理疗,回来躺在床上动都不能动,连翻身都要人帮忙。理疗十天后,能慢慢直起腰了,面对每天来看他的学生那渴求与希望的眼神,他躺不住了,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劝阻坚持戴着腰夹板走进了课堂。其间县局组织市级以上课题评优课活动,他坚持上了,一节课下来,疼痛的汗水虽湿透了衣衫,但课却得到了评委老师的认可,被评为一等奖。又值他主持的省级课题中期检查,他每天上完课回家趴在床上收集、整理资料,苦苦思索又一字字地写下来,然后一遍一遍地修改,直至深夜。每次搞得头昏眼花,疼痛难忍的时候,他也曾对自己说:“这是最后一次了,从今以后不再这样拼了。”许多老师也不解,笑他痴、笑他傻。有的说 “身体要紧啊!”“这样苦着自己有什么用,还不如多去搞点第二产业,挣点外快。”但在检查交流的当天,他的课题研究资料、研究课和发言得到全县各兄弟学校的同行和专家、领导的一致好评……此时他有一种说不清的快感。母亲糖尿病、高血压住院期间他也没有耽误过课,妻子甲癌手术后他更是立即返回课堂。他坦然,他无悔,因为他挚爱他的事业。

  汲取百花芬芳——潜心探索

  从教二十多年,他始终尊重儿童、遵循规律。追求“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践行“蹲下来看孩子”的育人理念,坚持“用素养教书”,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用全面深厚的语文素养、“影响”与“激励”的教育艺术,引领学生徜徉于语言文字世界,感受生命成长的快乐,达成立言立人的目标。课堂上,他为学生搭起丰富的活动舞台,提供个性张扬的机会,努力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把课文编成小品、短剧,让学生边演,边学;把课文变成一幅幅画面……这样妙趣横生,育教与乐。课后他经常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队会,举行各种实践活动,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中。他所教的班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成绩显著,获得同行的敬佩和家长的称赞。他用实际行动表达对教育之“爱”,让教育生涯虽充满劳绩却依然诗意盎然。

  王鸿同志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教科研能力强。他主持或参与十余项省、市级教科研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经验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三十余篇;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大赛中获奖近百篇。他在“全国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三届课堂教学大赛”中获二等奖;“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课题研究课评比”中获二等奖、“徐州市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多次在县评优课、教学设计中获一等奖……先后辅导学生习作发表、获奖百余篇,获各级各类辅导奖近二十次。当然,在一个个课题研究中,他也有过焦虑和困惑,有过反思和迷惘,更有过顿悟和觉醒,这一切都促使他不断思考“教育”的内涵,在潜心探索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

  王鸿同志先后负责学校教科研、教学、教师培训、家校共育及学校宣传报道工作。他给自己提出了“五自”行动计划:自定目标、自找压力、自觉奋进、自我塑造、自主发展。他的工作没有时间概念,功夫不负有心人,学校教科研工作全县领先,教学质量名列全县前茅,教师培训更是领跑全县,家校共育经验全市交流,学校宣传报道工作有声有色。

  耕耘乡村田野——收获硕果

  “多做一件有益于社会的事情,生命就多一份价值。”王鸿同志一直兢兢业业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收获着点滴快乐。

  他利用领衔的“江苏省乡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及“徐州市王鸿名师工作室”,积极承担指导青年教师任务,在培养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近年应邀在省、市、县开公益讲座或公开课近百场。应光明日报社“名师成长大讲堂”励耘在线直播平台之邀面向全国做公益直播课多次。今年6月受四川绵竹市教育局邀请参加“十年盼生长,江苏助绵竹”公益送教活动。王鸿同志指导培养的全县近百名青年教师都已成为各校教学骨干,有的成为市、县名教师、学科带头人。他领衔的培育站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培育站”。工作室分别被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名师专业发展研究会,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联盟,《教师博览》杂志社聘为理事单位。工作室经验在《语文知识》杂志、小语名师专业发展研究会、名师工作室联盟等微信公众号上宣传报道。

  王鸿同志曾任“睢宁县政协十三届委员”,现任“睢宁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他热心政协、人大工作,努力把做好自身工作与履行职责结合起来,认真参加各项活动,认真履行体察民情、建言献策的职责。在任期间,共提交提案、议案30多件,每一篇提案、议案背后都凝结了对社会、百姓生活的关切。其中《关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促进睢宁和谐民风的建议》被列为优秀提案发表于《睢宁政协》。《妥善处理停车难题,提升和谐社会环境》等提案引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许多建议为领导采纳。去年被评为县“优秀人大代表”,今年“王鸿名师工作室”作为优秀服务品牌被写进人大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王鸿同志热爱教育事业,经常提醒自己: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作为教师要保持一份清醒、一份沉静、一份寂寞、一份清高;要宁静为学,宁静为人,永不满足,永不停步。从12年评上江苏省特级教师至今,南方名校纷纷抛来橄榄枝,15万、60万、100万……都被他放过,他深爱生他养他的这方热土。他是师德的标兵,育人的模范,教师的榜样。事迹多次在徐州电视台、徐州市广播电台、睢宁电视台、“睢宁在线”网、“睢宁人大”网、《睢宁报》、《睢宁政协》、《行知论坛》,“课堂内外好老师”、“校长传媒机构”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上进行专题报道。新华报业《精品》杂志曾以《行走在乡村教育的路上》为题用8个版面对他进行宣传报道,引起强烈反响。

  回望王鸿同志走过的路,正是因为有了对乡村教育事业满腔的爱,才使他驱除浮躁,坚守信念,平凡却精彩着,平淡却自豪着,辛劳却幸福着,流泪却欢笑着,在以后的岁月中,他将继续带着这份挚爱,一如既往做教育科研的带头人,教育教学的实干家,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行走在乡村教育的路上!

(徐州市教育局选送)

责任编辑:李朋飞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