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王仁雷:修身立德 筑梦前行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16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交流分享的题目是“修身立德、筑梦前行”。修身立德是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古人云:君子之功在于修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君子理想人格的体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太上立德”,讲的是成功人生的最高标准或境界,是修养完美的道德品行。修身立德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意义十分重大。下面,我就以下三个方面内容和诸位交流。 

  一、疫情下的世界和中国:百年变局、中华复兴 

  1.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今年对于学生们来说,是艰难的一年。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9月公告,目前世界上约有8.7亿学生无法回到学校上课。今年,新冠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肆虐,对世界和中国,对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心态,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冲击。 

  如何认识和判断当今世界形势?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担当,对世界发展大势作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重大战略判断,在当前复杂变化的时代具有举旗定向的重要意义。身处百年大变局世界的青年大学生,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知。 

  2.今日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阔步前行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战如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们成功跨过拉美国家没跨过的人均GDP一万美元的“中等收入陷阱”,迈入到经济平稳增长的中高收入阶段,为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双胜利,使我国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我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显示了中国的强大修复能力和旺盛生机活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的中国,当前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形势,我们必须深刻看到:5G基础上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新的生命科学,将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颠覆性的变革,将对未来的生产力产生极其巨大的、革命性的拉动,未来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将是高科技创新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今天的教育。 

  二、奋进中的教育和二师:教育使命、吾辈担当 

  1.教育使命:书奋进之笔育时代新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承担着培养民族复兴的建设者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任。教育兴则国家兴。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教育发挥了先导性、基础性乃至全局性的战略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教育同仁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用满腔热血书写教育奋进之笔,用一生辛勤教书育人,用智慧勇气推动教育改革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人力资源。 

  40年前,我刚上大学时,中国是一个文盲大国、教育穷国。1979年,时任教育部长蒋南翔同志在国务院讨论1980年、1981年计划会议上的发言中指出,现在全国约有文盲1亿4千万人,小学五年教育的状况是“三、六、九”,形式上有90%的人进了小学,实际念完五年的不过60%,真正达到小学毕业程度的只有30%。另外,当时我国高等教育落后。那时,我国每万人中只有大学生9人,在世界137个国家和地区中,占129位。1979年,我国教育经费每人平均7.3元,而英国是366元,意大利350元,荷兰1266元。 

  今天,我国教育突飞猛进,总体发展水平居世界中上行列,我国已成为教育大国、人力资源大国,并且正努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据教育部统计,2019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53.01万所,在校生2.82亿,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初步建成,学习型社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2.二师担当:立高尚师德培大国良师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书育人,师德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使命责任,高尚师德是社会文明进步和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石。作为一所有着近70年办学历史的师范院校,长期以来,我校坚持把“立高尚师德,培大国良师,育时代新人”作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担当,深深扎根江苏大地,坚持服务基础教育,经过数代人不懈努力,学校从办学初期没有校舍,仅有970名学生和2名专任教师,发展成为今天拥有一千多亩智慧校园和一万多名师生员工、快速进步的师范院校。 

  学校积累了丰富的教师教育资源,我校是“国家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国家级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基地”;“教育部中小学校长领航班培训基地”;“全省唯一的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基地”;“‘新时代师德教育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基地;江苏教育现代化研究院;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等,形成了面向基础教育、功能完备的教师教育管理服务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师德传承,教师们秉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躬耕三尺讲台,言传身教,尽展良师风采。一批老教师老骥伏枥老当益壮,文学院丰家骅先生耄耋之年笔耕不辍,出版专著《丹铅总录校证》,发表论文《古书的标点》今年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二级教授王铁军先生荣休后20多年坚持工作,孜孜不倦传播陶行知教育思想。一代又一代老师以身作则、潜心执教,为学校承担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学校切实加强师德教育,探索卓越中小学教师和卓越幼儿园教师师德养成新模式。学校充分发挥办学体制优势,建立了师德研究和实践创新联盟,组建师德宣讲团,实施名师名家进课堂计划,承办了以“弘扬师德铸造师魂——教师教育的时代使命”为主题的全国地方院校校长论坛,举办中国第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博士”侯晶晶事迹分享会,浸润滋养学生师德情怀。学校以“师德教育”为切入点,每年组织4000人次学生,深入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教育资源匮乏的乡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志愿服务活动实践中体悟涵养师德。“彩虹伞”项目团队奔赴贵州省荔波县洪江村顶岗支教,为西部“振兴乡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获得了良好社会反响。今年疫情期间,我校组织的在线教师培训,为千里之外的大凉山3000多名乡村教师充电,获得教育“脱贫攻坚”项目表彰。我校近百名学生志愿者成为抗疫一线医护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守护之星”,为孩子们提供学业辅导、心理陪伴、自护教育等志愿服务。近年来,我校多支学生志愿服务团队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国家级重点团队”。冯婷、袁霄两位同学参与环保公益“虎凤蝶”志愿活动的身影,被摄入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角度篇》。 

  建校近70年来,学校先后培养了20多万名优秀师范人才,为基础教育输送了一大批充满教育情怀、师德高尚的中小学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教育行政干部,被社会各界誉为“江苏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的摇篮”。其中有: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江苏省基础教育界的代表;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中小学特级教师等。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切实加强乡村定向师范生的培养,毕业生扎根乡村,坚守在基础教育一线,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使农家子弟走出大山、走向成功和幸福,为阻断代际贫困、实现乡村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让我深为感佩的是一名校友写的感悟:“教师的魅力在于平凡。没有飞船上天的震惊世界,没有十几位数的金融运作,没有万丈高楼的平地而起……我们的日常工作不过是在灯下翻来覆去地考虑,如何把一个语言学定律、一首50多字的律诗、一段历史事件、一道数学难题、一个化学方程式和一则生物实验……让学生理解、记住、感受和应用。然而,教师的平凡却成就了生命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教师的平凡存于日日夜夜,崇高却在无形之中。” 

  三、新征程上的二师学子:心有大我 筑梦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今天,同学们成为二师学子,将会在二师度过人生中弥足珍贵的大学时光。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把校训“崇德敬业 求真 创新”、“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的师范文化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照“四有好老师”标准,修身立德、筑梦前行,赓续传承二师优良传统。 

  1. 筑梦前行:坚定理想信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民族复兴之梦、强国之梦,更是实现人民幸福生活之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每个人心中的美好梦想。这个梦想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也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应对当前世界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师范院校的学生要担当起“为民族复兴,育时代新人”责任使命和人民重托,“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希望同学们不断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历史重任的时代人才。 

  2. 身正为范:铸陶道德情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身正为范”指的是教师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学生可供参照的道德标准。“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同学们,请谨记“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则要看他的处世为人是否道德无亏,能否作社会的表率。”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希望同学们知善而行,知不善而内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大学生活的每一天都正气满满,保持阳光心态和昂扬气概,涵养厚德载物、光明磊落、正气凛然的道德情操。 

  3. 学高为师:累积扎实学识   

   “学高为师”指的是教师必须知识面广,有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知识就是力量,创新引领未来。今天我们正处在新一轮的技术变革时代,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教育变革。因为,未来不光是知识的竞争,而且是创造力、想象力的竞争,是智慧和体验的竞争,是领导力、担当力、责任的竞争,是独立思考的竞争。过去是知识驱动,未来是智慧驱动,是体验驱动;过去是以制造为中心,未来是以创造为中心;过去追求的是标准化、规模化,未来讲究的是个性化、特色化。学无止境,书山有路。“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同学们要珍惜光阴、不负韶华,积累扎实学识,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跟上“学为人师”的时代要求。  

  4. 胸怀大爱:涵修仁爱之心 

  师者仁心,仁者爱人。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就是震撼心灵、开启智慧、健全人格。机器只有芯片,而人类有伟大的心和爱。面对未来社会的竞争培养,除了注重智商、情商以外,我们更需要培养爱心。“爱满天下,知行合一。”希望同学们胸怀大爱,学会怀有一颗仁爱之心,努力成长为充满爱心的最好的自己。 

  同学们!修身立德传师道,筑梦前行登高峰。希望同学们把大学生活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提升修养、勤奋学习、勇攀高峰,一点一滴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新时代二师砥砺前行的步伐将更加从容自信,教育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将会早日实现! 

    

责任编辑:李月昭

相关新闻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王仁雷:修身立德 筑梦前行
发布时间:2020-12-16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交流分享的题目是“修身立德、筑梦前行”。修身立德是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古人云:君子之功在于修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君子理想人格的体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太上立德”,讲的是成功人生的最高标准或境界,是修养完美的道德品行。修身立德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意义十分重大。下面,我就以下三个方面内容和诸位交流。 

  一、疫情下的世界和中国:百年变局、中华复兴 

  1.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今年对于学生们来说,是艰难的一年。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9月公告,目前世界上约有8.7亿学生无法回到学校上课。今年,新冠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肆虐,对世界和中国,对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心态,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冲击。 

  如何认识和判断当今世界形势?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担当,对世界发展大势作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重大战略判断,在当前复杂变化的时代具有举旗定向的重要意义。身处百年大变局世界的青年大学生,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知。 

  2.今日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阔步前行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战如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们成功跨过拉美国家没跨过的人均GDP一万美元的“中等收入陷阱”,迈入到经济平稳增长的中高收入阶段,为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双胜利,使我国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我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显示了中国的强大修复能力和旺盛生机活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的中国,当前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形势,我们必须深刻看到:5G基础上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新的生命科学,将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颠覆性的变革,将对未来的生产力产生极其巨大的、革命性的拉动,未来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将是高科技创新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今天的教育。 

  二、奋进中的教育和二师:教育使命、吾辈担当 

  1.教育使命:书奋进之笔育时代新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承担着培养民族复兴的建设者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任。教育兴则国家兴。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教育发挥了先导性、基础性乃至全局性的战略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教育同仁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用满腔热血书写教育奋进之笔,用一生辛勤教书育人,用智慧勇气推动教育改革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人力资源。 

  40年前,我刚上大学时,中国是一个文盲大国、教育穷国。1979年,时任教育部长蒋南翔同志在国务院讨论1980年、1981年计划会议上的发言中指出,现在全国约有文盲1亿4千万人,小学五年教育的状况是“三、六、九”,形式上有90%的人进了小学,实际念完五年的不过60%,真正达到小学毕业程度的只有30%。另外,当时我国高等教育落后。那时,我国每万人中只有大学生9人,在世界137个国家和地区中,占129位。1979年,我国教育经费每人平均7.3元,而英国是366元,意大利350元,荷兰1266元。 

  今天,我国教育突飞猛进,总体发展水平居世界中上行列,我国已成为教育大国、人力资源大国,并且正努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据教育部统计,2019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53.01万所,在校生2.82亿,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初步建成,学习型社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2.二师担当:立高尚师德培大国良师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书育人,师德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使命责任,高尚师德是社会文明进步和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石。作为一所有着近70年办学历史的师范院校,长期以来,我校坚持把“立高尚师德,培大国良师,育时代新人”作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担当,深深扎根江苏大地,坚持服务基础教育,经过数代人不懈努力,学校从办学初期没有校舍,仅有970名学生和2名专任教师,发展成为今天拥有一千多亩智慧校园和一万多名师生员工、快速进步的师范院校。 

  学校积累了丰富的教师教育资源,我校是“国家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国家级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基地”;“教育部中小学校长领航班培训基地”;“全省唯一的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基地”;“‘新时代师德教育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基地;江苏教育现代化研究院;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等,形成了面向基础教育、功能完备的教师教育管理服务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师德传承,教师们秉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躬耕三尺讲台,言传身教,尽展良师风采。一批老教师老骥伏枥老当益壮,文学院丰家骅先生耄耋之年笔耕不辍,出版专著《丹铅总录校证》,发表论文《古书的标点》今年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二级教授王铁军先生荣休后20多年坚持工作,孜孜不倦传播陶行知教育思想。一代又一代老师以身作则、潜心执教,为学校承担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学校切实加强师德教育,探索卓越中小学教师和卓越幼儿园教师师德养成新模式。学校充分发挥办学体制优势,建立了师德研究和实践创新联盟,组建师德宣讲团,实施名师名家进课堂计划,承办了以“弘扬师德铸造师魂——教师教育的时代使命”为主题的全国地方院校校长论坛,举办中国第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博士”侯晶晶事迹分享会,浸润滋养学生师德情怀。学校以“师德教育”为切入点,每年组织4000人次学生,深入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教育资源匮乏的乡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志愿服务活动实践中体悟涵养师德。“彩虹伞”项目团队奔赴贵州省荔波县洪江村顶岗支教,为西部“振兴乡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获得了良好社会反响。今年疫情期间,我校组织的在线教师培训,为千里之外的大凉山3000多名乡村教师充电,获得教育“脱贫攻坚”项目表彰。我校近百名学生志愿者成为抗疫一线医护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守护之星”,为孩子们提供学业辅导、心理陪伴、自护教育等志愿服务。近年来,我校多支学生志愿服务团队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国家级重点团队”。冯婷、袁霄两位同学参与环保公益“虎凤蝶”志愿活动的身影,被摄入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角度篇》。 

  建校近70年来,学校先后培养了20多万名优秀师范人才,为基础教育输送了一大批充满教育情怀、师德高尚的中小学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教育行政干部,被社会各界誉为“江苏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的摇篮”。其中有: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江苏省基础教育界的代表;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中小学特级教师等。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切实加强乡村定向师范生的培养,毕业生扎根乡村,坚守在基础教育一线,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使农家子弟走出大山、走向成功和幸福,为阻断代际贫困、实现乡村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让我深为感佩的是一名校友写的感悟:“教师的魅力在于平凡。没有飞船上天的震惊世界,没有十几位数的金融运作,没有万丈高楼的平地而起……我们的日常工作不过是在灯下翻来覆去地考虑,如何把一个语言学定律、一首50多字的律诗、一段历史事件、一道数学难题、一个化学方程式和一则生物实验……让学生理解、记住、感受和应用。然而,教师的平凡却成就了生命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教师的平凡存于日日夜夜,崇高却在无形之中。” 

  三、新征程上的二师学子:心有大我 筑梦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今天,同学们成为二师学子,将会在二师度过人生中弥足珍贵的大学时光。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把校训“崇德敬业 求真 创新”、“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的师范文化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照“四有好老师”标准,修身立德、筑梦前行,赓续传承二师优良传统。 

  1. 筑梦前行:坚定理想信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民族复兴之梦、强国之梦,更是实现人民幸福生活之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每个人心中的美好梦想。这个梦想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也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应对当前世界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师范院校的学生要担当起“为民族复兴,育时代新人”责任使命和人民重托,“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希望同学们不断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历史重任的时代人才。 

  2. 身正为范:铸陶道德情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身正为范”指的是教师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学生可供参照的道德标准。“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同学们,请谨记“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则要看他的处世为人是否道德无亏,能否作社会的表率。”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希望同学们知善而行,知不善而内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大学生活的每一天都正气满满,保持阳光心态和昂扬气概,涵养厚德载物、光明磊落、正气凛然的道德情操。 

  3. 学高为师:累积扎实学识   

   “学高为师”指的是教师必须知识面广,有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知识就是力量,创新引领未来。今天我们正处在新一轮的技术变革时代,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教育变革。因为,未来不光是知识的竞争,而且是创造力、想象力的竞争,是智慧和体验的竞争,是领导力、担当力、责任的竞争,是独立思考的竞争。过去是知识驱动,未来是智慧驱动,是体验驱动;过去是以制造为中心,未来是以创造为中心;过去追求的是标准化、规模化,未来讲究的是个性化、特色化。学无止境,书山有路。“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同学们要珍惜光阴、不负韶华,积累扎实学识,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跟上“学为人师”的时代要求。  

  4. 胸怀大爱:涵修仁爱之心 

  师者仁心,仁者爱人。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就是震撼心灵、开启智慧、健全人格。机器只有芯片,而人类有伟大的心和爱。面对未来社会的竞争培养,除了注重智商、情商以外,我们更需要培养爱心。“爱满天下,知行合一。”希望同学们胸怀大爱,学会怀有一颗仁爱之心,努力成长为充满爱心的最好的自己。 

  同学们!修身立德传师道,筑梦前行登高峰。希望同学们把大学生活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提升修养、勤奋学习、勇攀高峰,一点一滴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新时代二师砥砺前行的步伐将更加从容自信,教育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将会早日实现! 

    

责任编辑:李月昭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