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2020年 > 家教小故事 > 正文

【家教小故事】系列之三十四:“冷眼旁观”又何妨

作者:刘敬院 发布时间:2020-09-0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编者按】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了树立良好家风,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江苏省教育厅教育宣传中心(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联合策划推出家教小故事系列。这些故事作者各异,有父母、有孩子,还有事件经历者;视角有别,或谈习惯培养,或谈行为养成,或谈民主家风。我们相信,这些情感真实、感受真切的小故事,其散发出的育人魅力,定会让你有所思、有所得。

  儿子上小学二年级,和许多男孩子一样,是个典型的“小马虎”。

  每天上学,妻子总要不住地提醒他:“作业本别忘了!”“铅笔盒装书包里了吗?”“钥匙!”“红领巾!”……如果哪天不提醒,十有八九家里定要落下点什么,如果时间允许,妻子还要将儿子落下的东西专程送到学校。为此,我埋怨妻子使儿子养成了丢三落四的坏习惯,妻子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

    前段时间,妻子到外地参加两个月的进修学习。儿子的衣食住行第一次落在了我身上,我决定进行一点小小的改革。

  妻子走后的第一天晚上,我对儿子说:“你已经长大了,男子汉应该自己管理好自己,爸爸相信你有这个能力,所以明天上学前我不会像妈妈那样提醒你了。”儿子拍着胸脯说:“没问题!”第二天早上儿子背着书包离开家门时,我发现他没戴红领巾,语文书还“躺”在茶几上,但强忍着没有开口,一直听着儿子“咚咚”地下了楼梯。

  放学后,儿子垂头丧气地告诉我,升旗时没戴红领巾,语文课上没有课本,都挨了批评,少得了一颗“星”。我说:“没关系,上学前检查一下就行了。”连续几天,儿子上学时都没有把东西带全,有一次忘带家里的钥匙,在门外等了我一个多小时。吃了几次“苦头”,我发现儿子逐渐养成了临行前“检查一番”的好习惯,偶尔落下什么东西,他也会及时跑回来拿。妻子回来后,发现儿子的可喜变化,问我使了什么招数,我说:“这叫‘旁观’效应。”

    在家庭教育中,做父母的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做一个“狠心”的“旁观者”。用“冷眼旁观”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才不致于让好心的唠叨扯住孩子成长的脚步。慈爱的父母,您说呢?

(图/钱新明)

责任编辑:周灵

相关新闻

【家教小故事】系列之三十四:“冷眼旁观”又何妨
发布时间:2020-09-02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编者按】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了树立良好家风,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江苏省教育厅教育宣传中心(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联合策划推出家教小故事系列。这些故事作者各异,有父母、有孩子,还有事件经历者;视角有别,或谈习惯培养,或谈行为养成,或谈民主家风。我们相信,这些情感真实、感受真切的小故事,其散发出的育人魅力,定会让你有所思、有所得。

  儿子上小学二年级,和许多男孩子一样,是个典型的“小马虎”。

  每天上学,妻子总要不住地提醒他:“作业本别忘了!”“铅笔盒装书包里了吗?”“钥匙!”“红领巾!”……如果哪天不提醒,十有八九家里定要落下点什么,如果时间允许,妻子还要将儿子落下的东西专程送到学校。为此,我埋怨妻子使儿子养成了丢三落四的坏习惯,妻子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

    前段时间,妻子到外地参加两个月的进修学习。儿子的衣食住行第一次落在了我身上,我决定进行一点小小的改革。

  妻子走后的第一天晚上,我对儿子说:“你已经长大了,男子汉应该自己管理好自己,爸爸相信你有这个能力,所以明天上学前我不会像妈妈那样提醒你了。”儿子拍着胸脯说:“没问题!”第二天早上儿子背着书包离开家门时,我发现他没戴红领巾,语文书还“躺”在茶几上,但强忍着没有开口,一直听着儿子“咚咚”地下了楼梯。

  放学后,儿子垂头丧气地告诉我,升旗时没戴红领巾,语文课上没有课本,都挨了批评,少得了一颗“星”。我说:“没关系,上学前检查一下就行了。”连续几天,儿子上学时都没有把东西带全,有一次忘带家里的钥匙,在门外等了我一个多小时。吃了几次“苦头”,我发现儿子逐渐养成了临行前“检查一番”的好习惯,偶尔落下什么东西,他也会及时跑回来拿。妻子回来后,发现儿子的可喜变化,问我使了什么招数,我说:“这叫‘旁观’效应。”

    在家庭教育中,做父母的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做一个“狠心”的“旁观者”。用“冷眼旁观”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才不致于让好心的唠叨扯住孩子成长的脚步。慈爱的父母,您说呢?

(图/钱新明)

责任编辑:周灵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