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虹:为师立范匠心育人,躬耕酶海勤育英才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8-18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导师简介: 

  徐虹,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江北新区妇联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现任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院长,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7年荣获“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标兵” 称号,2008年荣获“江苏省十大女杰”称号。近年来围绕酶法手性氨基酸和功能高分子生物合成等工业生物技术热点领域开展研究,主持或完成了包括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国家973等十多项课题,完成了聚谷氨酸、聚赖氨酸、功能性微生物菌剂的工业化生产。过去十多年,致力于聚氨基酸功能高分子的生物制备研究,创造性地将γ-PGA应用于肥料增效,增效肥料累计推广5000多万亩,农民增收30多亿元,为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突出的社会经济效益。 

  徐虹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众多奖项。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5.0以上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0多项(包括PCT专利),其中授权的有效专利46项。徐虹教授现已培养博士32名,硕士60名,均成长为国内高校、研究院所和相关企业的中坚力量,为生物化工领域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先进事迹: 

  徐虹教授拥有长达20年的研究生培养执教经历。一直以来,她始终秉持“精于学术研究,专于生产实践”的教学原则、遵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育人理念,为将研究生培养成为集学术风气端正、个人发展均衡、产学研完美融合的综合性人才而不懈努力。多年来,徐教授带领学生兢兢业业搞科研的过程中,有着一个个春风润桃李、良师育英才的动人故事。

  德育先行守初心,与时俱进育新人  

  1987年7月起,徐虹教授任教于南京工业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起徐教授担任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院长、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和教书育人成就了现在的她,并培育了一届又一届优秀的研究生。而更为重要的是,徐老师不仅注重科研,而且深谙育人之道。“科研教学固然重要,但教学的初衷是育人,育人的首要是德育、是思政培养!”徐老师如是说道。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在这场全民抗疫中,不乏研究生志愿者,在疫情初期,学生志愿者队伍一度成为了防疫宣传的中坚力量。而徐老师指导的在读硕士研究生黄巍巍就是家乡抗疫宣传小组的一员,从大年初四起,小黄就奋战在家乡疫情防控第一线,开学后被评为学校“疫情防控优秀共产党员”,并被省学联通报表扬。

  “其实促成我热爱公益志愿,乐于奉献社会的内在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我的导师徐虹教授,三年来徐老师相当注重学生的德育培养。我热衷公益服务社会,徐老师抓住我这一鲜明的特点,不断引领我利用专业知识服务地方建设发展,奉献社会。”在接受学校融媒体中心采访时黄巍巍这样说道。不仅如此,徐老师还在课题组微信群、朋友圈等多个渠道支持黄巍巍的举动,对她对社会的奉献给予支持和肯定。

  徐老师就是这样一位以“立德先行,激发学生正能量为教育准则”的研究生导师。与此同时,徐老师时常邀请国内外学术带头人,特别是青年专家学者,来到课题组与分享最新的学科前沿,让同学们的学术视野更加开阔,与时俱进。课题组的同学们对徐教授最多的评价就是,“徐老师治学严谨,踏实科研,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团结协作暖人心,甘为雨露润芳华  

  徐虹教授不仅是一位注重科研、产业化的研究生导师,而且更加重视为研究生可持续长期发展考虑的良师益友。比如,徐老师非常重视对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2006年9月,偏爱理科,喜欢独立思考的小张(化名)成为了徐老师的学生,他经常一个人默默地努力,一个人在实验室连续做实验十几甚至二十多个小时,但是课题的关键性问题迟迟未能解决,这深深困扰着小张。

  小张后来回忆道,“2008年年初的那个春节,中国遭遇百年一遇特大雪灾,徐老师和我守在实验室,以自己多年的科研经验和我一起做了两周的实验,终于在大年初一那天攻克了已困扰我近一年的化妆品级聚谷氨酸的结晶这一难题。”徐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小张的影响很大。两年来的研究生生活,似乎在这一刻让他明白了“虽独行快,但众行远”的道理,合作永远比单打独斗要强大。在徐老师的多次指导下,小张毕业后进入一家生物公司,从1个人到4个人的小团队,再到今天的200多人的大团队,从100万的生产总值到近2亿产值,担任生产总监的校长,已然成长为这家生物公司的中坚力量。

  此外,同学们谈及最多的莫过于徐老师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无关乎科研、无关乎学习,只关乎呵护那一方内心的柔软之处。“2010年9月以来,跟随恩师徐虹教授求学,感谢恩师多年的悉心培养。恩师如母,在我人生的最低谷,给了我唯一支撑。恩师亦友,指引着我不断探索、追求和进步,使我逐渐走出原生家庭创伤,在幸福的阳光下奔跑。感谢恩师十年如一日的教导和爱护,感谢您给了我儿女双全、工作顺利的幸福生活。”说到这里,学生小金(化名)忍不住潸然泪下,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份感动也许是旁人无法体会的,但这就是徐老师给她的学生们带来的影响和帮助。小金同学是徐老师的一位在读博士研究生,徐老师偶然间得知她家境贫寒,经常外出勤工俭学。出于对她性格的了解,徐老师没有直接询问她情况,而是主动让小金参与基金项目的研发,还推荐她加入学生创业团队增加历练,并积极帮助小金同学争取到了科研和生活补助,直到学生取得硕士学位,顺利毕业参加工作。多年来,徐老师始终奉行“大河有水小河满”,尽可能发挥课题组的优势对每一位学生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此同时,徐老师始终期待每一位学生都能有好的发展,“小河有水大河涨”更是徐老师教书育人的精神收获。

  笃志科研勇创新,师生携手共创业

  从教30余载,徐虹教授紧跟时代潮流,把精于学术研究、专于生产实践和创造社会价值的科研品格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引领他们创新创业,在创造社会价值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20年前,徐虹教授在进行微生物筛选时发现,一种细菌能产生出很黏的物质,经分离后分析后确认该物质命名为“聚谷氨酸”。伴随着徐虹教授对聚谷氨酸展开热火朝天的研究,2004年9月课题组迎来了一位硕博连读的研究生冯小海,一同参与到聚谷氨酸的研究中来。冯小海坦言:“当年对聚谷氨酸的认知好比盲人摸象,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聚谷氨酸最大的特点就是保水效果好。针对这样的性质可以做出什么样的成果,徐老师给了我多种问题导向,一次又一次的提问,一次又一次的让我尝试,最终激发了我的创新思维,不仅把它应用在化妆品领域,还发现在农业领域也是大有可为。”想法与实践终归是有差距的,冯小海面临的问题是,聚氨基酸的生物法制备技术难度大,生产成本高,全球制备聚氨基酸产业化进展缓慢,国内一直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而徐老师和成员们不畏艰难,并肩作战,2010年4月,刚参加工作的冯小海作为创始人之一成立了南京轩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实验室摇瓶发酵培养做起,迈出了聚氨基酸产业化的第一步,真正实现了师生携手创业的科研实践。经历过失败,也迎接过成功,在无数次技术难题面前跌倒了又爬起来,4年后,在徐老师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中,“功能性高分子聚氨基酸生物制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是对师生携手创业最好的嘉奖和鼓励。

  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冯小海所在的公司已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中国最为专业的生态肥料助剂(制剂)供应商与服务商,公司也正准备在科创版上市。冯小海说,正是徐老师脚踏实地的探索、问题导向的精准、事必躬亲的示范才将他领入了创新创业,服务社会的广阔天地。

  30年来,徐虹教授立德树人守初心,愿做甘霖润芳华,与一届又一届学生同奋斗、共欢笑,并肩携手,成长发展。目前,经徐虹教授指导和培养出的产学研结合、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对行业发展有着重要贡献的硕博研究生已近百人。匠心育人的徐虹教授在未来的执教生涯中定会更加光彩夺目、桃李满天下。

责任编辑:范文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