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班文明礼仪教育案例:《值日生》用途大


作者:新闻动态     发布时间:2015-11-19      来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一、案例背景 

  幼儿升入中班以后,已能很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各方面能力也较小班有了很大的提高,从温暖的家庭避风港逐渐迈向幼儿园这个小社会,他们学会了穿衣、进餐、整理,看到孩子们每天的点滴进步,我们都会甚感欣慰。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能力是提高了,意识及做事态度却不成正比地在倒退: 

  镜头一:“喝水”——每次的喝水时间都是热闹非凡,“老师,他插队!”“他水倒了很多,喝不完就倒掉,浪费水!”,“***不喝水!我提醒他了,他不听!”这些对话,让人不无惊喜亦不无担忧。惊喜的是他们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能将目光观察到同伴,关注同伴的活动;担忧的是班中的不少孩子慢慢忘了小班时的踏实与认真,对于那些喜欢“告状”的孩子,他们的这种表现可能是关心朋友,有可能是打小报告。如此下来,幼儿的品德发展甚是堪忧! 

  镜头二:“洗手”——小班时候,洗手都念着儿歌,个个认真完成,现在升入中班,却慢慢学会了马虎、甚至偷懒,进盥洗室眼睛一眨的功夫就出来了,紧跟其后的孩子立马“告状:“老师,他没用洗手液,冲了一下就出来了”,这样的场景不少见…… 

  镜头三:“不是我玩的,是他玩的”——游戏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收拾好自己的材料后,或者不收拾材料,忽视别人的求助,只管自己坐回位子上……和他交流时,说:“不是我玩的,是他”。 

  二、分析: 

  如上所述的三个场景中孩子们出现了三种截然不同的处事态度: 

  (一)做事积极主动,关注同伴但方法欠妥; 

  (二)做事随意马虎,无视环境暗示、同伴提醒; 

  (三)“自扫门前雪”,严格执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忽略了帮助他; 

  人的快乐。为了提高幼儿的做事积极性,除了反复提醒、精神嘉奖、物质奖励,更好的办法是同伴的榜样示范;如果能让那些愿意关心同伴的孩子有一个更的发展空间,最好的渠道就是“名正言顺”;而对于那些缺乏集体意识,关爱他人情感的孩子,如何让他们能从意识上、行为上化被动为主动,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怎样搭建平台,给他们创设机会。于是“值日生”这个点子就应运而生…… 

  策略一:“有能力者居先”,考虑到是中班上学期孩子的能力差异性,我们安排了能力较强的几名幼儿轮流当值日生并制作了简易的值日生挂牌,于是小值日生们正式挂牌“上岗”了!经过一周的努力,孩子们对值日生工作热情至极,打“小报告”的少了,反复提醒的声音此起彼伏,孩子们的行为在转变,洗手开始越发认真了,喝水主动了,正当我松口气时,值日生这头却经常出现争抢的现象,而有时值日生工作却没人做,甚至有的幼儿忘记值日…… 

  值日生的出现使得孩子们有了驱动力,能更好地端正态度,即明白只有各方面表现好,进步大的才能做称职的值日生,在这样的驱动力下孩子们正逐渐朝着好的方向努力。 

  策略二:“让孩子做主人”,首先从值日生挂牌着手,将值日生的工作进行细化,落实到人,让小小的值日生牌发挥作用,我们与幼儿讨论“值日生可以为大家做些什么?”并共同制作了带有“图示”的值日生牌,每个值日生的牌子画一种值日生工作的内容。如负责整理工作的在“值日生”牌上贴有“玩具整理”的图示、负责搬椅子及关注同伴喝水的工作贴有“椅子、水杯”的图示等,形象的图示使得幼儿明确了分工,每天的值日生能根据自己佩戴的值日生牌有目的的进行工作。 

  策略三:“环境全攻略”,在墙面上开辟 “今天我值日”的展板,师幼共同布置“值日生的工作一览表”,每日九名值日生进行周安排。版面一出,孩子们会争相地去看今天谁值日,欣赏自己设计的各项“任务”,值日生的工作进入了有序的轨道,孩子们每天认真负责着对应的工作安排,享受着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快乐。 

  值日生活动只是一日教育中的一小部分,在孩子良好行为习惯,责任意识品质的培养上,我们的目光不仅要注意值日生这个工作,更要多注重在随机教育中进行。老师的教育需要多一些耐心,多一双慧眼,多一点“心眼”,才能让孩子有一双善于发现需要的眼睛,也拥有一颗充满爱的心。 

编辑:张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