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大屯矿区第二中学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案例


作者:新闻动态     发布时间:2015-11-17      来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教育背景 

  5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快乐童年放飞希望”主题队日活动时指出,“实现我们的梦想,靠我们这一代,更靠下一代。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总书记的讲话着眼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永续发展、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为当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特别是总书记要求青少年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少年的关心爱护和殷切期望,对于当代青少年打好知识根底、提高业务技能、塑造优良品格,锻炼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礼仪是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体现着一个人,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水平。然而,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在市场经济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在学礼仪、讲文明、修道德方面行动远远落后。许多学校校园内存在着许多不文明的现象。如: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引起同学间出口伤人甚至大打出手;在教室里,有的学生谈笑风生甚至高声喧哗;课间经常有些学生追逐疯打,弄得满头大汗,甚至擦伤摔伤;看到不熟悉的老师或客人老师不能主动问好;看到纸屑不能主动捡起……这种种不文明的现象反映出学生礼仪常识的缺乏、文明意识的淡薄、行为习惯脱离了正常轨道。我国许多中小学却未能形成有效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模式。如何才能形成科学性、系统性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如何形成良好的校园文明氛围,如何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如何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面对这些难题,徐州市大屯矿区第二中学以民族传统美德为内容,以活动为载体,以学校、家庭、社会结合为平台,以文化建设为依托,通过不断摸索,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中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模式。 

  教育理念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公民道德的好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衰。一个人的言行,往往表现出个人素质的高低,进而影响整个集体的总体素质状况。一个公民是否爱护公共设施,从小处讲可以反映出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一个学校校风的好坏;从大处讲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及民族素质的高低。我国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都应该按这个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育目标 

  1、总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为讲文明、懂礼仪、有教养的人,让学生成为精神饱满、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文明得体、受欢迎的人。 

  2、明细目标: 

  ①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文明礼仪教育新模式,创新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构建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为主,以各学科教学渗透为辅的校园养成方法;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礼仪教育模式。 

  ②探索培养中学生良好文明礼仪习惯切实可行的方法与措施,形成一套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方案。 

  ③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帮助教师确立现代教育思想,转变育人观念,改进育人方法,提高教育素质和教育水平。 

  ④力争形成一套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礼仪养成教育的模式,撰写出有一定水平的德育论文,提高教师教育理论实践水平。 

  ⑤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学校文化底蕴、人文氛围。 

  活动设计 

  将礼仪教育作为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学生整个初中阶段。从以下方面入手,让一个刚进校门的无礼蒙童,经过三年的学校教育和熏陶,成为与礼同行三爱少年。 

  1、规范教师仪表言行,让老师成为礼仪引导者。 

  2、学习《中学生礼仪常规细则》,分阶段对学生各方面礼仪行为作出明确规定。 

  3、开设养成教育课,以校本教材指导学生言行。 

  4、加强考核评比,评好文明礼仪标兵。 

  5、家校协同,为孩子营造一个文明的环境。 

  实施过程 

  我校文明礼仪教育工作由校长担任领导组组长,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全面负责,强化了校团委、少工委、德育处的职责,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结合我校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了以下活动。 

  1、制定教师一日常规,让老师成为礼仪引导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着装打扮,都应起到表率作用,因为在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为此,我们每学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平时有具体的一日常规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育行为。教师的着装打扮有规定:女教师不染黄发、穿无袖装、超短裙上班,男教师不留长发、穿背心、西装短裤上班。教师的言谈举止有规范:上班时间不串岗聊天,上课时间不接手机;见到学生或家长,老师应主动打招呼;学生向老师问好,老师要点头回礼;同事之间不开无聊玩笑,不在上班时间争执吵闹;进课堂迟到或换课要向学生能够解释原因;不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我们学校的教师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中言传身教作用,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尊重他人,热爱学生,做文明礼仪的示范者、引导者。 

  2、学习《中学生礼仪常规细则》,让文明礼仪深入人心。 

  结合学校实际和各年龄段学生的不同特点,我校制定了《中学生礼仪常规细则》,并向学生进行了广泛的宣传,组织学生深入地学习。在每学期开学典礼上,都会利用开学动员和大幅标语对学礼仪,学做人这一教育中心进行宣传,营造教育气氛。每周升旗仪式利用国旗下讲演时间,有计划地进行"文明礼仪"的系列讲演,让学生学习礼仪常规和待人接物的常识,使礼仪深入人心。各年级段根据学校的教育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每周分重点、分专题对学生进行礼仪常规细则的学习教育,使学礼仪更细致,更深入。 

  学校德育处、团委、少工委借“国庆节”等契机,以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开展礼仪、礼节、礼貌教育。利用宣传窗、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为阵地宣传礼仪常识,通过主题班会、征文活动演讲比赛、日日诵读《弟子规》、五好小公民评比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他们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生活礼仪、社交礼仪。要求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营造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宣传礼仪的浓厚氛围,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 

  3、开设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加强常规训练 ,使文明具体化。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中学生礼仪常规细则》学习的同时,学校开设养成教育校本课程,以我校养成教育小组成员编写的《好习惯,益终生》等书籍为教材,教学生掌握礼仪常规的内容,运用礼仪常规待人接物。全校师生总动员,在每一天的机会、课堂上、课间,从最简单的坐立行语言、体态语言等方面入手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训练活动,将学到的礼仪知识学以致用。 

  从学礼仪到用礼仪的过程中,学生的言行得到了规范,个人渐渐得到提高,校风校貌也日渐变得文明、和谐、有序。 

  4、严明班级考核制度,以文明礼仪典范感染人。 

  我校少工委设礼仪岗卫生岗等岗位,学生干部轮流值日。清洁卫生工作从细处入手,常抓不懈。学校德育处实行了教室卫生、走廊、楼梯间卫生、校园卫生各班责任包干的制度。各班负责清扫、维护、保洁。除少先队卫生监督岗的大队干每天两次检查外,德育处还每周不定期突击检查,发现问题当天公布,并在班级量化管理中扣除相应的分数。另外,少工委礼仪监督岗的大队干还会对学生入校未戴红领巾、团徽、校徽、课间吃零食、疯打、说脏话、损坏公物等现象进行管理、记载,并进行相应扣分。每学期末进行文明礼仪示范班级文明礼仪之星等评比活动,以榜样的力量感染人,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 

  5、加强家校联系,让文明礼仪走进家庭,走向社会。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全社会共同来精心护理,精心培育,需要家长们为孩子创设一个和善、温馨、快乐、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育人环境,需要家长们做榜样、抓点滴。为形成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促进孩子们良好的道德养成,培养他们正确的处世态度和做人原则,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家校联系;及时在《校园网》中刊出家教随笔家教采风家教问答名人家教故事专栏,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不定期地给家长寄致家长的公开信,沟通信息,传达学校对家长的要求;全体教师也不定期地进行家访,切实做到在学校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同时,加强家长的榜样教育力量,使他们也能在一点一滴中,在举手投足间,对子女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也让孩子们的文明礼仪素质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育效果与社会影响: 

  长期的教育训练让学生的言行渐渐规范。他们良好的素质在日常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形成模式: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初步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培养、训练、评价体系。   

  2、学生变化:通过不断创新培养策略,学生的行为习惯均得到了极大改善,也让学生收获了自信,为学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二中的学生!大型的活动中,只要我们学生进场,不用介绍,在场的领导、教师都会作出这样的判断,因为在没有老师指挥的情况下,我校学生始终能做到队形整齐,步伐一致、秩序井然。更令人交口称赞的是,活动结束,我校学生所在区域干干净净,良好的卫生习惯得以彰显。你随时走进二中都是那么洁净,墙上看不到一点刻痕污迹,地上看不到一点垃圾纸屑,看到的是学生文明有序的活动、游戏,听到的不是大声吵嚷,而是一声声充满温情的问候。这是到过我校的教师共同看法。  

  3、获得荣誉: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活动能力发生了显著变化,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都比以前有了长足进步。  

  问题反思与展望: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感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是学校德育的一项系统工程,它应当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遵循由浅入深,步步递进的循序渐进原则,必须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培养,并与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有人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我校将继续遵循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三条重要原则:一是早,也就是从小抓起;二是小,也就是培养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事做起;三是反复训练,将外在行为内化为自身素质。愿文明礼貌这颗品德的种子沐浴师长之爱的阳光雨露,渐渐生根发芽,开出灿烂的花朵,装点学生的人生旅程。 

  让我们师生共行动,学习礼仪知识,促进礼仪习惯养成,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着力塑造创新、诚信、包容、开放、文明的现代公民的良好形象,树立讲文明懂礼仪的社会风尚!        

    

编辑:张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