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儿童诗教学的翅膀

作者:杨健 发布时间:2016-06-30 来源:

  诗言志,诗传情,儿童诗语言凝练,形象生动,意境优美,饱含童真。常吟儿童诗,可以丰富想象,润泽心灵。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倡小学生进行有创意的阅读,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并且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由此可见,在儿童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在想象中配画

  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曾经说过“诗为有声之画,画为无声之诗”。诗与画有着深厚的渊源。诗歌的画面感、意境美和画的构图、意境在很多地方是相通的。因此,教师在童诗教学中应把诗与画结合起来,应着力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把诗中的画意和意境转化为具体而生动的形象,形成一幅鲜明而有序的画面,如耳闻、如目睹,如身临其境,从而品味到诗中作者的感情,达到与之共鸣。

  如:在教学《如果我是一片雪花》这首诗时,老师启发学生想象:如果你是一片雪花,你想飘落到什么地方去呢?去干什么呢?孩子们的思维空间一下子就打开了,有的说:“雪花飘落到草地上,握握小草的手。”有的说:“雪花飘落到屋顶上,给屋顶戴顶白帽子。”有的说:“学会飘落到枝头上,挠挠大树的胳肢窝。”……孩子们充分交流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绘画。一会儿工夫,一朵朵晶莹的雪花在孩子们笔下翩翩降落:有的雪花飘落在了孩子的头上,和孩子捉迷藏;有的雪花飘落到雨伞上,在雨伞上跳舞;有的雪花飘落到大地上,给大地盖上了棉被。诗中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被孩子们一一转化成了绚丽的色彩和美轮美奂的画面。因此,在儿童诗教学时,我们指导学生揣摩歌的语言,想象诗的画面,用直观的线条把平直的语言形象化,让诗的意境得到充分的还原和再现,从而达到形神毕至,心领神会的教学效果。

  二、在想象中诵演

  诵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形式,在学习的舞台上把童诗美美地诵读出来、活灵活现地表演出来,进而展现作品中人物的形象,故事的意境,这是学习诗歌的一个好方法。

  瞧,水果们的晚会开始啦!第一个节目是香蕉姑娘和风梨小姐的高山舞,孩子们带着鲜亮的水果头饰,穿着水果演出服奔奔跳跳地上场了,优美的舞姿尽情舒展,美丽的彩裙飘得那么长。紧接着是龙眼先生们来翻筋斗,孩子们兴奋地在舞台上一起一落,筋斗翻得劈啪响。然后是西瓜、甘蔗、芒果、杨桃相继登场,滚的滚,唱的唱,说的说,台下的观众不停地为她们喊好,不停地为她们鼓掌,真高兴。最后是全体水果们的大合唱,灵动而抒情的歌声唤醒了沉睡着的夜,唱醒了沉睡着的云彩,也唱来了美丽的早晨,唱来了清晨的太阳。这是孩子们在诵读完《水果们的晚会》这首诗后的精彩表演,当老师在指导学生诵读这首诗时,学生的想象思维已经悄悄地张开,诗中的形象在孩子们声情并茂的诵读中慢慢成型,诗歌的意境在学生的表演中魅力呈现。晚会的热闹,水果们的兴奋经学生想象的加工,在一个个优美的动作,一句句快乐的吟唱中展现出来了。在演出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把无声的文字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在生动活泼的诵读唱演中,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了这首诗的内容,感受了这首诗的意境。因此,诵演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儿童诗学习形式。

  三、在想象中创作

  诗歌,凝练的语言,悠远的意境,或咏物寄情,或抒情启思,首首脍炙人口、境界高远,蕴含哲理,在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都隐含着诗人多姿多彩的心情故事。诗歌创作的过程是一个新的构思过程,这需要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中仿写对于刚接触儿童诗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有一首儿童诗叫《轻轻地》: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们好。孩子们在学完这首诗后,进行了想象仿写:《轻轻地》:小雨小雨轻轻下,风儿风儿轻轻吹,要是弄疼了小花,我就不跟你们好。虽然孩子们的仿作显得很稚嫩,但他们的兴致很高,对创作非常感兴趣,在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都能主动开动小脑筋,在想象中动笔写出了自己对小花、小草的疼爱之情。再如:老师在带领学生观察了不同季节的树叶后,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发散思维,激发情感,学生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小树叶》:春天,小树叶长出来了,夏天,它变成了深绿色,秋天,换了一身衣裳参加舞会,冬天,悄悄地躲进了大地妈妈的怀抱。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借助想象的力量对四季的树叶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写出了一首首充满童真童趣的精美小诗。

  想象必须以表象作为材料,表象越丰富,想象就会越精彩,而表象来源于生活。通过实践课的研究,我们发现:学生离开了表象材料的积累,想象就无从谈起。儿童诗歌的阅读本身就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很多儿童诗本身就带有丰富的形象,我们也可以将它理解成为一种“图式”(孩子在原来图式的基础上,新的内容会被添加更新,形成新认识)。通过这样的一种间接积累,在学生的头脑中进行再创造,使之内化成一种想象的能力,创新的能力。

  儿童诗是想象凝聚的体现,是艺术创造的结晶。想象为学生打开了通往诗歌天堂的金钥匙,依靠诗意情景作画,依据人物情节诵演,凭借诗境推敲练笔,无不让学生跨越时空,捕捉诗歌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他们的情操。儿童诗的学习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起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品评、鉴赏的能力,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受益匪浅。

 

   发表于2015年第六期《内蒙古教育》

  江苏省海门市平山小学 杨健

责任编辑:伏新路

上一篇:好夸张啊

下一篇:诗歌写作教学行与思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