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教育均衡 > 头条新闻 > 正文

江苏:同在蓝天下 共享好教育(图)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2-17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同在蓝天下 共享好教育

——江苏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策划人语 义务教育能否均衡发展,直接关系教育改革发展大局,关系到教育公平能否实现。近年来,我省坚持科学规划部署,统筹协调发展,义务教育均衡水平不断提高。继89个县(市、区)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督导认定后,全省100个县(市、区)中的其余11个县(区)也加大工作力度,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江苏如何以“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为核心,加强政府统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教育均衡水平?今天本报推出“江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题报道”,对此进行深度解读,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陈瑞昌 何刚 董康 梁早 任素梅 吕玉婷

  崭新的教学用房、先进的多媒体教具、平坦的塑胶操场、敞亮的多功能餐厅,当然,还有孩子们欢快的歌声、灿烂的笑容。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江苏,这样的场景如今寻常可见。

  义务教育是江苏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更是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首要民生工程。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05年,我省把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中小学“校校达标”,纳入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指标体系;2011年,省政府出台《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2012年11月,《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出台,明确提出到2020年所有县(市、区)达到省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

  与这些政策规定同步,我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先后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14年4月,全省100个县(市、区)中,已有89个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督导认定,数量为全国第一。其余11个县(市、区)蓄势待发,近日也迎来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督导检查组。

  江苏,正在向着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督导认定“全覆盖”的目标全速迈进。

  补齐短板——向薄弱学校倾斜,向农村学校倾斜

  初夏时节,在绿色田野的衬托下,盐城市亭湖区中路港小学青瓦白墙的校舍显得格外动人。“原先这里只有几排上世纪80年代的破旧房子,如今现代化的教室、塑胶跑道样样俱全,我家孩子再也不羡慕城里孩子了。”该校一名学生家长对记者说。这是亭湖区以校安工程为契机大力改造农村薄弱学校带来的福音,目前该区27所“村校”早已“脱胎换骨”,俨然成了乡村“景点”。

  经济富庶、人文荟萃,江苏的教育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头羊的地位。多年以前,我省就亮出教育现代化的旗帜,确立了引领江苏教育发展的新目标。截至2010年,全省共有62个县(市、区)通过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被授予“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市、区)”称号。但率先参加评估的县区大多来自经济比较发达的苏南地区,在教育发展的水平上,苏南和苏北之间、城镇与乡村之间,差距客观存在。

  补齐短板,向薄弱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向农村学校倾斜,便成为江苏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策略。2012年,我省组织开展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首批确定51个建设项目,从最薄弱的乡镇初中入手,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发展。2012年底,我省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工程三年规划,并启动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建设工程试点工作,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2013年,省财政统筹中央财政补助经费,对经济薄弱地区下达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专项补助17.21亿元。

  “2011年以来,亭湖区先后撤销4所城郊薄弱学校,新建3所标准化实验学校,完善了新兴城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布点;将便仓小学从便仓初中校园内整体搬出新建,对所有乡镇中心校、村小进行改造出新,农村学校改造成为我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农村的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上好学校。”亭湖区教育局局长卢瑞祥介绍说,2014年以来,全区已为此累计投入1.29亿元。

  “以前我们的操场是土场,学生们上体育课,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2013年市里在学校实施运动场塑胶化工程,孩子们用上漂亮的操场,现在大家锻炼的积极性可高了!”对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建设工程,高邮市卸甲中心小学校长黄玉春赞不绝口。

  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占地面积小学不低于23平方米、初中不低于28平方米,老城区学校生均占地面积小学不低于18平方米、(上接第1版)初中不低于23平方米……今年5月5日,省政府办公厅最新颁布了《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要求全省各地学校对照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严格按序时进度建成标准学校。而早在2007年,省教育厅就按照国家要求和江苏实际,先后出台了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合格学校标准,2012年又颁布了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进入新世纪以来,省财政累计投入140多亿元,组织实施了一系列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工程。

  落实到基层,各县(市、区)对照办学标准制定改进规划,采取挂图作战、倒排整改进度、问题解决才销号等措施,补齐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短板。镇江市润州区结合南徐新城建设规划,5年新增中小学配套用地300多亩,新建校舍面积超过原有面积1倍多;阜宁县着力提高村完小建设标准,投入800多万元改善50多所村完小和教学点办学条件,使公办学校的校舍、场地、设施装备和师资队伍、学校管理、教育质量得到加强和改善;扬州市广陵区累计投入1.5亿元,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中配备教育现代化技术装备……

  “为每一位学生成长打好人生底色,是我们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宗旨所在。”连云港市海州区教育局副局长徐艳告诉记者,自2011年以来,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该区已累计投入资金3.1亿元,使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办学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真正实现了“城乡学校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教师素质一样高、人民群众一样满意”。

  响水县是省重点贫困县之一,但目前该县校校建有网络机房、班班有多媒体和电子白板、教师人人有笔记本电脑,教学信息化已成为新常态。“仅2014年,我县均衡创建投入就达6.2亿元,相当于全县前10年教育投入之和。”该县教育局副局长陈仕成说。

  “钱从哪里来?一是靠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壮大自身财力;二是争取社会各界资金及上级支持;三是靠降低行政成本,挤出资金投入教育。”东海县县长朱国兵坦言,该县的财政并不宽裕,但近年来通过缩减行政花费补贴教育等措施,不断提高教育投入在“财政蛋糕”中所占份额,真正践行了“教育优先”。

  省教育厅厅长沈健介绍说,为了实现均衡发展目标,省政府重点面向38个省级贫困县,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布局调整、“三新一亮”“六有”“校校通”“四项配套”等办学条件改善工程;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建设工程等,据统计,省级统筹资金200多亿,各地配套资金约2000亿,大大缩小了苏北地区与苏南、苏中的教育发展差距。

  创新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释放、衍生和扩大

  南京市秦淮区双塘小学校长成剑,原来是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副校长,去年他和几名游小的同事一同交流到双塘小学。“这里的老百姓非常渴求优质教育资源。”成剑说,先前双塘小学一年级新生只能招到80多人,而随着优质师资的到来,该校2014 年招收的新生达到了185名,其中学区生占比92.35%。

  “透视择校热,核心是择名校中的名师。”沈健一语道破家长的心思,“因此,重中之重是推动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如何让校长、教师打破学校之间的藩篱流动起来?从2012年起,我省明确规定:校长在同一学校连任不得超过两届,教师每年交流比例不低于15%,骨干教师按照每年不低于其总数15%的比例进行交流。2013年年初,我省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工作的意见》,把骨干教师的均衡配置作为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形成了区域、城乡、校际教师交流制度。

  在此背景下,我省中小学教师逐渐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比如,苏州市姑苏区在权衡生源、师资配置等条件的基础上,组建“校际发展共同体”,以区域内多所省级实验小学校为核心组建“校际联盟”,实施“干部挂职锻炼计划”“校际教师伙伴交流计划”;宿迁市宿豫区所有教师统一实行电子备课,上课内容、活动设计、教学反思等及时上传,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同步共享;如皋市城区近千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全部实行“人走关系动”的均衡配置,并开展城乡支教、互派交流,近两年来该市义务教育学校交流教师数量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40%……

  义务教育均衡改革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江苏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各地围绕体制机制创新这条主线,以改革促进均衡,以改革推动发展。其中,深化招生入学制度改革是关键举措之一。我省规定,公办学校坚持免试免费就近入学,合理划定学校施教区,保证施教区生源数量与学校招生规模基本适应;严格控制班级规模和学生数量,遏制择校、借读现象,使每所公办学校择校生控制在招生总数的10%以内;自2012年起,所有公办初中招收的择校生毕业时不再纳入热点高中指标生范围。如今,盐城市区、扬州市广陵区等地已实现了“零择校”,全省60%以上的县(市、区)已将热点高中70%以上的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每一所初中。

  每到入学季,当一些家长忙着为孩子能够上好学校而操心时,东台市的家长们却格外“淡定”。家长们的好心态,是对该市通过组建教育集团等手段,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好肯定。从2009年起,东台市先后组建了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和第一小学教育集团,集团内教师一律采取电脑派位的办法进行配置,教育教学管理实行统一要求,真正做到生源、师资、设备、管理的基本均衡。和东台家长一样尝到“组团办学”甜头的,还有南通市区的家长。2014年秋学期起,该市市区43所小学、22所初中以多种形式开展联合办学工作。目前,南通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已组建初中、小学各6个教育集团,以及5对结对共建学校、5个教育共同体。记者了解到,以“组团办学”为手段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在我省各地已成为常态。实践证明,这一改革创新之举,有效解决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找到了坚实、丰厚的生长点。

  在扬州市,有这样一所特别的“学校”,它的教师团队来自广陵区汶河小学、位于城郊的文峰小学和仪征市龙河中心小学、新集中心小学。每一周,这所“大学校”的教研组成员都会凑到一起,集体备课、相互评课、轮流上示范课……这在过去只能是梦想,而在扬州市教育局的牵头下,这一切已通过网络实现。2009年,扬州市启动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目前全市已有398所城乡学校参加结对共建,结对共建率达94%。而正在发生这一革命性变化的,在我省绝非只有扬州一地。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推进,让城乡学校的深层次交流成为可能,大大缩小了城乡学校的办学差距,已然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推手。

  我省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中,还十分注重发挥教育督导评估工具。2005年,我省建立县级政府教育工作年度督导考核制度,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督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指标;2010年,建立对各县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配备、管理和使用情况专项督导制度,重点督查义务教育学校装备的均衡配置和使用情况。2012年,省政府教育督导团按照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制定了《实施方案》《督导标准》和《评分细则》。据统计,督导评估近两年来,各县补拨义务教育经费32.34亿元,有力推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注重公平——给特殊学生群体无微不至的关怀

  “现在我每天都可以坐在美丽的教室里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我一定好好学习,争取做一个优秀的小学生,等长大了报答帮助过我的人,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今年3月15日,沈健收到了一封署名“杨子航”的感谢信,信中说,省教育厅的叔叔阿姨给了他“一条快乐的求学之路”,他非常感激。而这封感谢信的背后隐藏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杨子航是溧阳市戴埠中心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和妈妈原在浙江省桐乡市生活,由于年龄和户籍等特殊原因,杨子航到了入学年龄却没能在桐乡上学。2014年,他跟随妈妈来到溧阳市戴埠镇。在当地教育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戴埠中心小学接纳了杨子航,并给了他特别的关爱。“真没想到,不多花一分钱就可以让外地孩子在江苏享受到好的教育。”杨子航的妈妈激动地说。

  让“流动花朵”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同城待遇”,始终是江苏教育人不懈追求的目标。近年来,我省积极探索建立以居住地学龄人口为基准的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管理机制,坚持按照国家规定的“以流入地政府负责为主、公办学校接纳为主”原则,积极解决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针对公办学校存量不足的状况,各地特别是苏南地区采用多渠道筹资等办法,建起了一批外来工子弟学校。为保障随迁子女的升学考试权利,江苏2012 年底就推出“异地高考”改革,不设社保门槛,对固定住所的要求也相对宽泛。目前,全省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约110万人,入学率达99%以上,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达87%。

  不仅仅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江苏,无论是留守儿童,还是残疾儿童、困难家庭子女这样的特殊群体,都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一踏进仪征市新集初级中学的校门,记者就被这字正腔圆的京剧唱腔所吸引,走近一瞧,原来是该校“新菊京剧少年学社”的小演员们正在练唱。据了解,新集初中是一所普通的乡镇初中,在校学生645人,其中留守学生242人,占学生总数的38%。近年来,该校努力探索实践,抓好养成教育,提升留守学生素养;实施“体艺2+1”项目,丰富留守学生生活,摸索出了一条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有效路径,让留守孩子的世界春暖花开。

  我省从2008年起实施“农村留守少年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共投入6.1亿元,为近20万名留守儿童新建和改建食堂、宿舍共64万平方米。在苏北各地,当地党委政府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度更是在不断加强,大部分县(市、区)公办学校为留守儿童建立了健康档案,保障留守儿童学习有教、生活有保、心理有慰。

  在如东逸夫特殊教育学校,有一个远近闻名的信鸽小行家,他就是该校的一名智障学生康亮亮。在亮亮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母亲随后远走他乡,他与年逾7旬的爷爷相依为命,是信鸽给他带来了不同寻常的自信和欢乐。“一只鸽子,我只要拿在手上看一眼,就知道它能不能飞远。每次看到它们,我就觉得生活很美好。”亮亮一脸天真地笑着说。对此,逸夫特校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支持他,有的同学送他养鸽书籍,有的老师时不时给他塞一些钱。

  为让像亮亮这样的“折翼天使”飞得更高更远,我省不断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实施“特殊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工程”,扶持经济薄弱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并为全省每一所特殊教育学校配送专用设备;全省126所特殊教育学校100%达到合格特教学校标准,其中60%以上达到省定现代化办学标准。此外,我省还按照普通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6至8倍的标准安排,给残疾儿童在免费入学、身体康复等方面予以特殊关爱。目前,全省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已达96%。

  南京市溧水区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助学券”,并不断“扩容提标”;泰州市海陵区各学校都成立了红十字会,定期为困难学生发放助学款;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和民政局建立联动机制,给予经济困难学生每人每年1800元至5000元不等的救助;泗阳县从2014年开始,每年投入500多万元实施家庭困难学生营养计划;南通市港闸区举办21个“春蕾班”,资助8000余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金达400余万元,区财政资助比例达在校学生数的8%;射阳县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完善“奖、助、免、贷”相结合,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全覆盖的教育资助体系……

  关心每一个贫困孩子的入学问题已成为江苏教育人的共识。在江苏,各地均健全完善了以政府资助为主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省财政按照小学、初中生均600元的标准,硬性规定苏南、苏中、苏北贫困学生资助比例,资助资金使用纳入政府督导考核内容,并列入教育现代化监测指标。此外,社会慈善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也纷纷解囊相助,形成了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资助网络。

  人民满意——构建更“绿”、更美的教育生态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新华日报》联合腾讯推出大型全媒体策划“2015,为中国点赞”活动,邀请各省网友票选2014年家乡最值得“点赞”的民生行业。此次调查共有包括港澳台等在内的全国近4579万名网民参与,其中江苏总参与投票数超112万。调查结果显示,江苏教育在全省各行业中的满意度排名第一。

  在这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中,江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县域内学校校际间办学条件差距、县域内校际间教师队伍的差距、县域内义务教育择校情况……这些以往较为突出、也是老百姓较为不满的问题,如今都得到妥善解决、有效落实。

  我省各地在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强化学校内涵建设,突出学校文化特色,深化课程改革,减轻课业负担,把立德树人和素质教育贯穿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全过程,实现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里素质教育搞得比较好。”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占到三分之一的连云港市海州区建宁小学,六(1)班学生家长赵庆芹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去年开始,学校开展“八礼四仪”教育,女儿的言行举止变得很有礼貌,身为妈妈的她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在实现硬件等基本均衡的前提下,江苏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把目光共同聚焦到孩子综合素质的长远发展上,“素质均衡”正在各地悄然兴起,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的增长点。苏州市把艺术教育和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苏式文化教育”;淮安市多年来坚持打造“学在淮安”品牌,重点推进课程、教育管理、课堂教学三项改革;泰州市目前有5000多个学生社团,100%覆盖全市中小学,小学生参与率92%,初中生参与率88%,学生社团已成为育人的“第二课堂”……

  这种因材施教、因校而异所形成的“素质均衡”的范式,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教学生态的变化。“做好导学单,学习不困难。”每天放学之后,如皋市实验小学三(2)班学生韩靖很是轻松,“课业负担减下来了,我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这一学期,韩靖和他的同学还举办了商品展销会、文艺表演等多场小型活动。“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不是被动等待学习,而是自觉地、主动地追求知识。”如皋实小副校长刘懿表示。据介绍,如皋市整体推进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释放了学生的生命活力,促进了区域质量的共同提升。2014年中考,该市22所初中校际差距较三年前大幅度缩小了70%;位于乡镇的19所初中教育质量整体提升,部分指标的比例甚至超过了城区初中。“这种蓬勃向上、城乡共进的教育生态,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最有力的诠释。”如皋市教育局局长张俊表示。

  “教育均衡就是要鼓励不同区域、不同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探索特色发展之路。”滨海县教育局局长左其安在介绍本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做法时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不仅要看物态,更要看每一所学校管理是否合乎规范,教育质量是否得到提升。”

  健全以课程标准和学生全面发展标准为主的学业质量绿色评价体系,引导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实施教育教学,引导社会按照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评价教育、学校和学生……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依法治教”为均衡发展的生态格局提供了法治思维和治理方式,很多地方在教育新常态的积极推动下,开始发散思维、创新举措,并将先行的追求和先进的理念一一落实在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中、教育部门的督查督导中,以及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规中。

  “不断提高教育均衡化水平,实现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是江苏在加快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战略和一种基本经验。领先一步,加快一拍,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现了江苏教育强省的时代使命、为全国探路的责任担当。

  “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位教师,培养好每一名学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红利’正在惠及每一名师生。”沈健表示,“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要求为指针,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进一步加快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教育公平的美好理想转化成实际的教育行动,转化成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为我国义务教育改革发展努力探索新途径,奋力谱写中国梦江苏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