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更好的教育“微生态”

——无锡市梁溪区校本化学生评价改革掠影

作者:李旭 朱玲玲 发布时间:2016-12-16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本报记者 李旭 通讯员 朱玲玲 夏茹

   随着秋季学期进入尾声,一个月后,一年级新生就将迎来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期末考试。面对一场从未经历过的“挑战”,无锡市五爱小学的一年级新生们没有感到丝毫紧张,因为迎接他们的将是一场轻松有趣、别开生面的“考试嘉年华”:在由教师们精心布置的“游戏乐园”中,每成功通过一个游戏“关卡”,就能得到一枚相应的印章,集齐所有印章就可以顺利通过考试。即使某些项目不能一次过关,他们也有机会再次尝试,从而展现自己的最佳水平。

  “考试嘉年华”是五爱小学近年来“无级差评价”改革探索的成果之一。近年来,无锡市梁溪区中小学校深入推进学生评价制度的校本化改革,不仅撬动了学校、教师和家长教育观念的革新,更让校园里的教育“微生态”悄悄地改变。梁溪区教育局局长李方平说:“学生评价改革要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归宿,系统设计、分步实施。”

  发掘学生评价改革的校本路径

  从2014年秋学期起,五爱小学“无级差评价”在新一届一年级开始试行。“以往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刚刚入校一年级新生起点高低、进入学习状态快慢有差异,如果这时学校的评价方式过于刚性化,会对孩子的学习自信心造成巨大的伤害,所以,我们一直尝试寻找一种尊重儿童个体差异、有温度的柔性评价方式。”说起推行评价改革的初衷,五爱小学校长许敏峰引用了这样一句话:“别在春天里摇晃一棵苹果树。”于是,冷冰冰的分数、等第从作业本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由教师根据每个孩子自身的基础作出的相对评价,以印章、贴星的形式呈现。“这样做的目的是淡化孩子们横向比较的意识,鼓励他们自己和自己比,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许敏峰说。

  “考试嘉年华”是该校“无级差评价”理念在期末学业评价中的延伸实践。在“游戏闯关单”上,“百词竞赛”“字形小魔术”“连连看”“挑战金话筒”“找规律,串串珠”等一系列新奇的游戏名赫然在列。小小游戏的背后却“暗藏玄机”,不仅涉及拼音、字形、组词造句、口语交际、口算等语文、数学学科素养的考核,还有一些需要两两配合的项目将合作与交往的能力纳入了考查范围。短短两年,新的评价方式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广泛欢迎。教师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不仅更加阳光开朗,学习状态也更加积极投入;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不再仅是考试结果,孩子的兴趣点、学习态度等表现引发了他们更多的关注与思考,由评价变革带来的正效应在校园内外逐步放大。

  每学期初,连元街小学的“好习惯小超市”都热闹非凡,学生们纷纷前来将上学期的“好习惯积分卡”上积累的分值兑换成自己喜欢的奖品。积分卡上的每一颗星都象征着教师的一次赞赏和鼓励,即便只是热心帮助同学、认真打扫卫生等这些看似细微平常的言行。“孩子们一开始觉得有趣、好玩,但是在无形中会将激励转化为对自己的内在要求。”该校大队辅导员李琳是这项活动的设计者,在她看来,这种注重过程的评价方式,让孩子们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被慢慢巩固。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一所以新市民子女为生源主体的学校——凤翔实验学校就秉承这样的信念,在每学期的优秀学生评比中,该校设置了行为习惯、集体意识、公益活动、学业成绩等多个评价角度,让拥有不同特长的孩子都有机会获得奖励。在梁溪区,越来越多的学校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出台了一项项立足校情、生情的评价改革举措。在多元化评价的激励下,校园里的乐学之风日益浓厚。

  精细化评价,真实体现个性化

  在广丰中学,每一届新入学的初一学生都会填写一张特殊的“基础信息表”,这些信息经过量表的科学分析,可以初步反映出学生的气质类型、学习风格、学习优势等。“例如,当我们发现一个孩子视觉空间智能较高或是音乐智能较高,就可以用他最擅长的方式帮助他。”该校德育处主任管晔介绍道。这些个性化的分析结果是教师对学生个体生命理解的开始,也是学校实行绿色评价、帮助学生实现充分发挥潜能的基础。

  除了借助科学量表对静态数据进行分析,更多的学校利用能够容纳海量数据的信息技术平台动态追踪和记录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进入南长实验中学的学生评价数字化校园系统,“思想道德”“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交流与合作”等模块清晰地呈现出每一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评价数据。这是南长实验中学与一家软件公司合作开发的学生评价管理平台,目前已经投入使用2年多。该平台不仅上传了来自任课教师的日常评价,还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听课家长和社区的评价。以“课堂优化评价”子项目为例,任课教师在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会对学生表现进行当场评分。另外,每个班级还特设家长听课席,定期邀请家长到班听课,由听课家长根据每名学生的课堂表现在评价表格上打上“星号”。课堂参与的程度、上课发言的品质、社区实践的成效……由点滴数据汇聚而成的学生成长评价“大数据”,将作为该校“炫彩好少年”和“炫彩少年标兵”的评选参考依据。

  像这样用“大数据”精细记录学生评价的不止南长实验中学。今年10月,五爱小学的智慧管理系统——学业成长树APP正式投入使用。该应用程序以一棵成长树的形态生动诠释了成长要素:主干部分观测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伙伴关系,根据即时评价和阶段评价情况,界面中的主干也会随之长粗、长高;枝叶部分记录学生各学科的学业情况,通过“长叶、开花、结果”的方式,让学生从中形象地感知成长的力量。五爱小学副校长徐国新介绍说:“我们把每个学期的知识能力用树叶的不同颜色表示等第,点击进入每片树叶后,就可以看到对应的诊断内容。以往单一的分数评价形式容易把学生的兴趣点、学习品质掩盖,而用这样的管理系统,更能发挥评价、引领、帮助的功能。”

  这里的“微生态”悄然改变

  “评价改革是教育改革的‘硬骨头’,也是绕不开的难题,但是必须要有人来做。”梁溪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魏星坦言,“所以,我们鼓励学校的校本化探索,以‘核心素养’来统领教、学、评。这需要一个过程。从学校管理层到教师、家长,要经历从思想撞击、包容到一致的过程。”

  如果把每一所校园、每一个家庭视为学生成长的“微环境”,那么关于校本化学生评价改革的实践正在使“微环境”中的“微生态系统”逐步进入更加良性的轨道。

  在九年一贯制的积余实验学校,“积余好少年”争星夺章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这一评选设有多个奖项,将评价内容渗透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年级的“安全之星”“自理之星”到九年级的“理想之星”“责任之星”,呈“螺旋上升”趋势。对于孩子获得“运动之星”的荣誉,九(4)班学生杨辉的爸爸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杨辉取得这样的荣誉,让我感到骄傲。这次表彰也让孩子的自信心得到很大的提升,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等第与分数不能决定学生能走多远,只有学习品质才能决定孩子的未来。”在新的评价导向的引导下,五爱小学越来越多的家长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而在该校语文教师徐芳看来,2年多来呵护童心生长的“无级差评价”实践也让教师们心中的“儿童立场”日渐清晰、深刻。

  校本化的学生评价变革逐渐更新着教师的学生观与学校的管理观,但在南长实验中学副校长王依群看来,要想从根本上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优化教育生态,仍然离不开更高层面的变革。对于评价改革的未来,她有着自己更长远的构想:“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尝试将学生三年的五项素质等级评级与积分评价结果作为遴选热门高中推荐生的重要依据。如果能够实现,这项评价对学生优良素质的生成将形成更加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梁溪区正在摸索一套从小学至初中,从部分学生、部分学校扩展到整个区域的绿色评价体系。该区教育局副局长周唯巍表示:“我们将采用分项等第与评语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多元的过程性评价,引导师生、家长逐步从追求现实功利转向追求人的发展,形成新的质量观,并从中找到内在发展动力。”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