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最美幼儿教师 > 常州 > 正文

吴紫阳:寻最美的方向,做最好的自己(图)

——常州市龙虎塘中心幼儿园吴紫阳老师先进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5-31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吴紫阳,龙虎塘中心幼儿园副园长。一直以来,不管身处怎样的岗位,她都未曾和孩子的童年远离,都未曾和自己的理想远离。教师的事业常常被人们誉为神圣的事业,有人把教师比喻成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人把教师比喻成园丁,播种知识播种希望;而她却把教师比喻成一名花匠,用心浇灌每一朵花儿,用爱润泽其成长,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虽然教育的旅途简单而平凡,但是,她仍以拥有这份平凡和富有创意的事业而骄傲、而自豪。

  一、关注幼儿成长,彰显童年质感。

  作为一名老师,龙幼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她心头永远的“柔软”。面对课程游戏化的挑战,她努力从书本和实践中去寻找答案。《儿童文化》、《游戏精神》、《学校课程领导力》等书籍成了她的案头书和理论智库,她努力从中汲取行动锦囊,积极对接实践,尝试用游戏视角展开课程。她带领教师,用精蕴的活动做实精致课程,立足理念与特色的整体架构,全程参与主题审议,对主题进行质量把控,盘活教学资源;构建“乐享节日活动”课程,使课程传承文化,与儿童需要紧密交织,自由自主乐智乐心;多次动态调整幼儿在园作息时间,确保户外锻炼和室内游戏时间,优质保教并驾齐驱;全面关注三园区的教学工作,做到统筹与跟进相结合,力求使每项活动的价值最大化;认真做好每月课程故事检查与反馈工作,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反思力;鼓励教师大胆实践,激发更多的课程智慧;推崇多元评价,落实年段目标和星宝贝系列评选,将幼儿能力发展序列化构建;她欣喜地看到: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儿童立场越来越凸显,幼儿探究实践的机会越来越多了,教师的课程感悟也越来越深刻了。当然这只是课程研究路上刚迈出的稚嫩一小步,还有更多的未知和挑战在等待着大家,但她坚信:只要方向是对的,就不要路途遥远。……在润泽教育中,她与幼儿同行共生,先后获得“常州市学科带头人”、“常州市骨干教师”、“新北区先进教育工作者”、“新北区校本培训先进个人”、“新北区优秀班主任”、“龙虎塘街道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二、唤醒生命发展,彼此诗意栖居。

  作为副园长,吴紫阳老师始终坚持正确的立场,凡事以集体利益、教师利益出为发点去思考问题,说真话,做实事,当好园长的“参谋”。作为园区蹲点负责人,她坚持早到校、晚离校,模范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自己坦诚的待人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为教师作出表率。在园区管理工作上,她时刻坚守“润泽生命 倾听花开”的办园理念和“在成事中成人”的管理理念,努力营造忙碌而又和谐的校园工作氛围。俗话说:智慧来自于集体。她经常与本园区教职工以及其他行政人员沟通交流、探讨促进,全力做到目标上合心,工作中合拍,困难前合力,成员之间相互默契、相互补充,共同为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出谋划策。园区工作统筹思考,有序推进;行政值日一日三巡,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各项活动有效落实、及时跟进,不做甩手掌柜;挑灯夜战反复修改课程基地答辩以及园长课程领导力答辩汇报材料;用心撰写学校主动发展项目以及各项活动的工作总结;配合园长写好招生方案,做好招生编班工作……园区的教职员工非常支持她的工作,每一项工作的落实总能做到一呼百应,班级自然角创设各有特色,郁郁葱葱;园区课程环境不断更新,应时应景;区域创设跟随主题,及时出新;任何一项重要活动齐心协力,花开有声,园区的工作在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向“品质化”迈进。

  三、倾心特色打造,寻觅润泽天地。

  作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负责人,吴紫阳老师努力以多种方式从多个角度打造学校文化:首先以“感动龙幼”、“每月最美员工巡礼”等评价奖励机制为抓手,不断探寻润泽理念下的教职工气质,赋予每个人花开的理由,努力凸显“尊重、助推、合作、点亮”的核心理念,带领所有龙幼人用实际行动做学校润泽文化的积极践行者;其次努力打造特色鲜明、润物无声的校园环境文化。《弟子规》和传统游戏剪影是围墙文化的主旋律,彰显人文气息,渗透习惯培养;连廊文化:小班“童心小世界”、中班“城市大广场”、大班“民俗一条街”,一层一主题,聚焦游戏特色;班级文化:充分运用岗位设置、班级公约,突出精致温馨,鼓励个性飞扬;让来园者啧啧赞叹。最后在幼儿发展方面积极尝试变革:我的节日我参与,四大主题节日以“滚雪球”的效应不断完善优化,放大节点价值,将幼儿能力前推,卷入家长资源;我的社团我负责,带领社团中的幼儿一起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提炼社团活动规则、章程和活动口号。借助各类活动,让润泽理念成为烙刻在龙幼每个人心间的永恒教育信念;关注每个生命的呼吸,关注每次成长的节律,倾听每朵花开的声音。在所有人的不懈尝试和努力下,龙幼先后被评为省新课程实施验证试点园、市基础教育基地学校、市游戏联盟单位等。

  幼儿园,是每个生命心灵起航的发源地。作为教师的她时常斟酌——我从哪来?到哪儿去?又如何去?就在这样一次次坐标与目标的比照中,绘就着自己的心灵地图。以父母之心做教师,寻最好的方向,做最美的自己。

责任编辑:李经纬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