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玉:让青春在幼教事业中闪光(图)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0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让青春在幼教事业中闪光 

——连云港市徐圩街道中心幼儿园王玉老师先进事迹

  王老师19958月参加幼教工作,她非常热爱这份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在工作中她始终把这些孩子看做自己的孩子,关心爱护他们,帮助教育他们,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在这一片神圣的沃土上,到处播撒着希望;在这一方快乐的天地里,到处洋溢着欢歌笑语;就在这片土地上,她用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美丽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美丽的话语,去拨动那一个个美妙的心弦,并精心培育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作为一名幼儿园的负责人,王老师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2008年底她之前所在的幼儿园创省优质园,王老师与园里的几位老师每天都要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基本上吃住都在幼儿园,当时她的孩子才几个月,有时深夜回家后看到孩子饿的哇哇叫,心疼得直掉泪,爱人常说幼儿园有啥忙的,能忙成这样。工作上的辛酸只有我们几个幼儿老师知道,我们常常互相安慰,不负众望2009年五月她之前的园通过了省优质园验收。她们哭啊笑啊!辛苦的付出终于看到了回报。在这些年的工作中,王老师始终兢兢业业地工作,始终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积极研究、探讨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注重提高教育质量。教学中,不论教哪门学科,都能认真地阅读教科书,分析教材,规范地备课并准备教具;能以幼儿为中心,尊重理解幼儿,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走进孩子的世界去观察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发展水平,并利用日常生活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契机,寻找、选择与孩子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时时处处渗透教育。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到达心的深处。”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层层深入,带有启发性的提问,师生之间应以很自然的方式沟通,完整地演示了孩子从不会到会的过程,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怎样的保证全班孩子大面积地发言,而绝不会发现少数能力强的孩子独霸发言专权的局面呢?她给孩子充分的自信,在组织活动中不要让孩子感觉到受束缚、受压抑,她不怕孩子说错或不会,他们总有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而且王老师从来不打击他们,所以让他们心理没有压力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也充分理解孩子,告诉他们,自己不但要想问题,也要给别人机会,听别人说,这样,这部分孩子对问题的分辨能力提高了,也能更好的带动其他的小朋友,从而帮助孩子建立一些学习的品质。  

  在众多的关系中,师幼的关系犹为重要,教师把师幼的互动尽可能落足于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上,使幼儿可以感受到来自对方的支持。作为教师,只有用真情感染孩子,爱心去关注孩子,才能使老师的教诲像滴滴甘露滋润孩子的心田。今年,她们班新来一个小朋友,没上过幼儿园,走路不稳。刚入园时,情绪一直不很稳定,不是掉眼泪,就是不好好吃饭。王老师每天早上热情地蹲下和他打招呼,牵着他的手去拿玩具,邀请其他小朋友和他一起玩耍,消除他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每餐饭耐心地喂,慢慢地他看到我就露出灿烂笑容,开始学着自己吃饭、穿衣穿鞋。老师和小朋友要帮助他,他不仅不让,还大声的说:我会穿,我自己穿。有一天他拉肚子,一下午拉了三次,王老师帮他换了三次,为他打来温水擦洗,抱着他轻轻揉肚子,帮助消除痛苦。当他妈妈来接他时,看着干干净净的孩子以及洗干净的三条裤子,感动的不知说什么好。现在母子两人每天高高兴兴的来到幼儿园,再也不是那付哭哭啼啼的样子了,他妈妈说:非常感谢老师,是你们让我能安心的工作,是你们让孩子快乐的生活。敬业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十多年里,王老师带过各年龄层次的班级,具有热爱幼儿的职业情感,关心、了解、爱护和尊重每一位孩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做好家长工作,利用空余时间约访家长,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有效的促进了家园共育,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对待班上的每一个孩子,从而赢得了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通过王老师细心的工作换取了家长们的信任,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认可,也赢得了园领导的信任。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能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教学经验和方法。在每学期的教学评优和教学考核中,她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多年来,对工作,王老师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对孩子,她付出了全部爱心;对同事,她助人为乐。工作中,不论重活、脏活、累活,还是加班加点,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以谦虚、积极、进取的心态去迎接挑战。2015年王老师被评为领雁计划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同年被评为优秀教师、园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得到了较好的评价,这与园领导以及其他老师的密切配合是分不开的。在荣誉面前她不但不骄傲,而是一如既往,做好本职工作,继续以无私的爱和真挚的情去感化孩子,更用心去耕耘这方希望的土地,不断滋润幼儿渴求知识的心田,继续在这片热土上挥洒青春。 

责任编辑:汤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