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阳光下最美的事业
——宜兴市丁蜀镇中心幼儿园陈静老师先进事迹
陈静,现任宜兴市丁蜀镇中心幼儿园副园长,已在幼教这块热土上默默耕耘了整整二十三年。从满身稚气的书香学子蜕变为一名踏实苦干的教师,又从一名骨干教师成长为幼儿园副园长。这其间不仅饱含了她对幼教事业孜孜不倦的热爱,凝聚了她锲而不舍的奋进之心,更展现了她一丝不苟、敢于创新、大胆实践的工作精神。
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她积极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忠诚教育事业,深入贯彻党中央的教育思想,结合实践深刻领会教育精髓,2000年9月18日被党组织吸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4年8月任丁蜀镇中心幼儿园副园长。
身为教师的她,注重强化自身服务意识,本着关爱幼儿、理解尊重幼儿的师德精神,以一颗仁爱之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位孩子,尤其是残疾儿童。以前她班上有个孩子小辉患有眼疾,因为手术失败,留下了先天斜视的病根,父母十分痛惜,对他百依百顺,但也滋长了他任性、调皮的个性,其他孩子都对他避而远之。陈老师开始信心百倍,决心要让讨厌他的小伙伴回到他身边,实施赏识教育,发现他身上一丁点的进步,便送上物质与精神双重鼓励,一切在情理之中变得好转。然而,一段时间后,小辉的表现又开始反复,蛮横无理,陈老师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把他当作了一个特殊的孩子,特别照顾,特别表扬,特别关爱,在许多“特殊”的滋养下,小辉感到了自己的特殊,又生活在老师的“溺爱”之中了。于是陈老师又调整了教育策略,对待小辉与其他孩子“一视同仁”,没有特殊的照顾与偏袒,没有过分的表扬与关爱,一切顺其自然。慢慢地,小辉有了一定的改变,但陈老师始终关注着他,困难前做孩子的导师,成为他的依靠;精神上做孩子的朋友,让其他孩子也给予他帮助;游戏时做孩子的伙伴,让小辉感受集体的温暖;生活上做孩子的母亲,让小辉远离残疾的阴影和自卑,健康活泼地成长。这样的例子在陈老师身上举不胜举,许多家长至今都对她的专业精神、人格魅力有口皆碑。
尽管是一名普通教师,她却是师中姣姣者,被评为宜兴市幼教好园丁、文明职工;多次被评为镇级、园级先进工作者;多次向无锡市、宜兴市公开教学活动,受到领导同行的一致好评。她所担任的班级、教研组多次接受上级领导检查,工作总是受到肯定与赞扬。
陈老师充分意识到“科研兴园”的重要性,多年来深入课题研究,形成了幼儿园的园本文化特色。2000年开始幼儿园开展无锡市级课题《建构幼儿园陶文化活动课程,促进幼儿智能发展》研究,作为课题实验班的老师,陈老师注重孩子的生活体验,带领孩子们探寻紫砂之源,走访蜀山老街,参观陶瓷博物馆,拜访陶艺名人,引领孩子走进家乡大环境,调查家乡人文历史,领略小镇人情风貌,增强幼儿对家乡文化的理解与情感。
同时,她又将陶文化特色融进班级环境创建中,注重孩子的生活环境,营造环境的本土氛围。在班级长廊她和孩子、家长共同收集了陶台陶凳、老屋瓦片、瓦盆小缸等富有乡土气息的生活物件,与工艺大师交流探讨到深夜,和孩子们一起动手营造了生动的“陶都人家”生活情境,使家乡文化与幼儿园环境相融,孩子们的生活体验更加直观感性,情感认知得以熏陶拓展。时任市长参观调研后都连声称赞:“很有特色、很有特色!”这一课题研究成果还受到无锡市幼教专家的高度评价称:“理念新、研究实、个性强、成效明”,荣获宜兴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三等奖”。
面对科研骄人成绩,陈老师没有沉醉其中,又开始新的尝试,进一步丰富陶文化园本活动内容,她首次将生活中常见的小缸,融入活动,开展了大班健康活动《玩缸》,让人耳目一新,深受孩子喜爱,同行好评,并多次送教下乡,还选送无锡教育电视台参与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创意教育活动的展播。
身为园长的她,2008年—2012年期间又首当其冲,承担了无锡市“十一五”课题《幼儿园“陶文化”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在此期间,她主导完善了幼儿园“陶文化”园本课程教学模式,主编了幼儿园大中小班“陶文化”园本课程教师指导用书;汇编了一套集陶文化论文、特色环境、游戏环境、游戏案例、幼儿泥塑为一体的综合类书籍——《陶然自在》;带领教师将收集的资料,按各年龄段、各主题活动内容分类整理成教学参考资料和幼儿实践成果资料两大部分,形成了一整套陶文化资料册。多篇陶文化专题论文在省级、无锡市、宜兴市论文评比中获奖、发表;许多陶文化特色活动被“中国教育报”“无锡日报”“宜兴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刊登报道。此项课题获得了宜兴市教科研成果二等奖,陈老师个人获得了宜兴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勤俭办园,踏实办事”是丁蜀镇中心幼儿园一贯的办园理念,五十多年的老园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要靠自己艰苦守业、多渠道、多方位改善办园条件,在增收节支上动脑筋。
2009年是幼儿园历史性转折的一年,幼儿园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两大重要任务:搬迁新园、创建省优质园。在此过程中,陈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废寝忘食、加班加点,上半年,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将幼儿园1998年到2008年十年的行政、业务资料,重新整理装订、归档,完善了幼儿园的档案管理制度,为创建优质园做好准备。
暑假,幼儿园为节省开支,整体改造都是自己设计,陈老师没有休息一天,在工地顶着炎炎烈日,现场查看,亲自动手铺地砖,刷油漆,指导工匠设计沙池、泳池造型,使新园布局合理、童趣盎然。在8月6日与16日幼儿园两次大搬迁中,为节省搬迁费用,她从早上5点多开始,带领教师自己动手装车搬运,忙到深夜12点多,舍不得丢弃一张白纸、一个盒子,仅两天就将幼儿园的搬迁工作全部顺利完成。
创建省优质园的初期,所有递交省评估院的创建申报材料都至关重要,关系到幼儿园是否能被列入本年度的创建行列。陈老师多次放弃公休假、双休日认真撰写,反复仔细推敲,多次修改,完成了创省优的自评报告、申报报告、汇报材料、基础数据表等书面材料;与创建小组成员一起完成了三十六项评估指标的分项评述;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同年11月幼儿园终于成功创建了“江苏省优质园”。
刚走上幼教岗位那年,陈老师曾在心里默默留下誓言:无论贫穷或是富有,都愿永远努力地奋斗在这阳光下最美的事业上。几十年来,尽管她没有编制,收入微薄,但始终不忘初心,执着坚守着自己热爱的那片纯净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