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最美幼儿教师 > 盐城 > 正文

陈兰芹:一颗坚守在乡村教育大地的小草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03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一颗坚守在乡村教育大地的小草

——盐城市响水县张集中心幼儿园陈兰芹老师先进事迹

  她叫陈兰芹,是响水县张集社区一名普通的农村幼儿教师,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农村比较偏僻的学校任教。简陋的校舍、艰苦的教育环境,待遇不高,整个学校也只有她跟十来个孩子,每天却要在家与学校近二十里路之间来回奔波,无论刮风下雨,从不缺孩子一节课,她无怨无悔,坚守着一方天地。如果用天枰衡量她的付出回报的话,那天枰的砝码将向付出一方大大倾斜。她老公是下岗工人,两个求学的孩子,年迈多病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她亲力亲为照顾的公婆,家庭的开支基本上就靠她微薄的收入艰难支撑着这个艰苦的家,但她始终没有怨言,没有抱怨,从来没有向谁伸手索取过什么,也从来没有觉得得到的少而又少而想放弃幼教事业,我们都能深深体谅她内心的苦痛和无奈,但生活的遭遇在她的脸上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微笑总是挂在她的脸上……她虽不是参天大树,却是一颗坚守在乡村教育大地上的小草,为乡村教育的这片大地上增添了绿意。 

  一、她是师德的标兵 

  陈兰芹老师严于律己,团结同志,工作上总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处处以大姐姐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带好头,率先垂范,是我校师德的模范,为人师表的标兵。生活工作哪怕再苦再累,微笑总是放在她的脸上,家长们评价她具有超强的亲和力,说她很有责任心。确实是这样的,因为她把家长们的利益、需要都放在了首位,在她眼里,永远是最后考虑自己。 

  二、她是业务的范本 

  陈兰芹老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坚持不懈地吸取各方面的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她还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习,让读书、思考成为她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习惯。她是幼教专业毕业,幼教工作是她的本行,她将自己的所学理论知识全部运用于保育教育实践中,并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提高,在保育教育工作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风格。她积极投入教育教学研究中去,主动承担示范课和研究课,常常深入课堂听年轻教师的课堂,并进行实际指导。在业务上,确实是我们幼儿园的范本,保教工作中的骨干。 

  三、她是孩子们的良师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这是幼教工作的真谛,同时也时时激励着她。爱,不是一句挂在嘴边的口头禅。爱,必须通过脚踏实地的辛勤劳动去实现;爱,必须通过无私的钻研与奉献来诠释。陈兰芹老师时刻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对幼教事业的热爱,对孩子们的真心疼爱。 

  她是这样做的。每天,播下一颗爱的种子,用责任和爱心编织着这只绿色的摇篮,摇起孩子们无穷的梦幻;用心探索那一双双闪亮眼睛里的奥秘,用尊重拨动孩子心灵的七弦琴,奏响生活的乐章,感受孩子们纯真的笑容、稚嫩的声音,让爱与尊重的种子在幼儿园生根、发芽。 

  已记不清是在家中还是在上班的路上,多少次弯腰捡起废旧泡沫、牛奶盒还有矿泉水瓶,这些材料制作的区域角、活动区让孩子们在游戏场上流连忘返,她觉得耕耘有了收获。她常对我们说,爱幼教这一行,爱班上的每一个孩子。愿用自己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所热爱的幼教事业中,让爱在平凡中闪光,让无私的师爱走进千家万户。望着孩子们甜美可爱的小脸,一切的烦闷与忧愁刹那间消退,生活的展望便在眼前飞扬,使她的心田温馨无比。爱的教育在她的心中,在她的手下悄悄实施,真是润物细无声啊!她真不愧是幼儿启蒙教育的良师! 

  四、她是家庭的支柱 

  她原本也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丈夫在工厂里做工,两个孩子活泼可爱,公婆身体健朗,平时还帮着照顾孩子。可是好景不长,2006年,老公下岗了,公公得了血栓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两个孩子正在上初中,家里的生计都要靠她每月几百元的工资来维持。生活的重压压的她有些喘不过气来,但是她没有放弃,重病的公公只能由老公照看,她自己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学校幼儿园上课。她常对人提起:说真的,我真不想放弃这份工作,因为我太喜欢这份事业了!就这样,她白天认真上课,专心照顾好幼儿园的每一个孩子们,放学后匆匆的回到家里又悉心照顾老人和孩子的学业。 

  在残酷现实面前,她确实身累心也累,但别无选择,只能微笑面对现实!她每天早上5点钟准时起床,生火做饭,做好家里的卫生,急匆匆的去上班。她每天都会按时到校上课,微笑面对工作,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从不因家庭的苦恼而懈怠工作。 

  她是山间静静开放的一朵幽兰;她是寒冬傲雪的一支腊梅,没有傲人的身姿,没有绚丽的光环,默默开放,默默奉献,没有惊天动地的功劳,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开放在山间,生命之花就灿烂在山野;更是一棵生长在教育大地的小草,不畏严寒风霜,努力给乡村教育增添一些绿意。心灵美,行为美是我们对她基本的评价,她的相貌不是最美,但在我们的心中,她是最美丽的! 

  

责任编辑:李月昭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