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与责任诠释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
——金陵中专教师刘晓红先进事迹
1997年毕业至今,已20年了。她工作着,并快乐着,因为,学生在她心中,她也在学生心中。从付出到收获,她用爱和责任走进学生的语言、行为、态度。凭着对学生的无私关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她在职业学校教育这块热土上,履行着自己的职责,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年华和汗水,用尽自己所能去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班主任工作——用心培育 用爱浇灌
1.关爱每一位学生,走进学生心里
20年的教学生涯,担任了19年的班主任,先后带了8届学生,有中职班、高职班、西藏班、中本衔接班。每一种模式的班级都有各自的特色,学生也有各自的特点。但不管哪种形式的班级,要做好管理工作,第一步都是要走进学生心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略地、小心翼翼地触击年轻的心灵。谁有细致和耐心,谁就会获得成功。”进入职校的学生,多数在初中时是不被关注的,甚至是被遗忘的那部分群体,因此,到了一个新的学校后,如果给予他们关爱,更容易让他们有所感触。因此,每接一个新班,她都努力营造一个充满爱的氛围。新生军训前,她会提醒学生带齐物品,军训过程中,会及时跟踪,了解学生的状况。帮学生涂防晒霜、订衣服扣子、缝衣服,这些都是常有的事。每天中午,她会提前到班,把地拖一遍,打开教室电风扇,让学生回教室有一个稍微凉爽舒适的环境,陪他们吃饭、看他们午休……让孩子们感受到新的集体的温暖,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建立起对老师的认同,这样,师生之间的距离近了,之后的教育就比较容易开展了。对于住校的同学,她会教给他们和舍友相处的方法,遇到过节,有不回去的学生,她都会提前给他们准备过节的礼物或食品,让他们感受到即使不在家长身边,也会有人关爱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她总是平等地和学生相处,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她会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权衡,最后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班级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
中职班的学生,在学校只有两年的时间,第三年就要开始实习。这些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规则意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职业能力中比较重要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在这些问题中,规则意识是重中之重。因此,对于中职学生,她特别重视规则意识的强化。她会通过对学生手册的指导学习来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并有效运用每一节班会课,针对班级问题或中职生常出现的问题展开主题教育。同时,结合自己所教的德育课程,来教育学生做一个有德、守法的公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会邀请已经毕业的学生来给他们谈谈职业生活中规则意识的重要性。这样,一步步强化他们的规则意识、职业道德意识,以便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
高职班的学生,相对于中职班,在规则意识上好了很多,在校时间也比较长。因此,她更关注他们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和工作能力的培养。在给学生一学期的适应时间后,她会放手让学生去自我管理,遇到问题时,让他们去讨论,她旁听或参与其中讨论,但不强迫他们接受她的观点,只是在价值观出现偏差时才会介入他们的决定。同时,她会鼓励学生到校学生会去竞聘,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到了三年级时,她会鼓励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出去打工,她告诉学生:打工的目的不是为了挣钱,而是去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不足后,为自己订立一个今后努力的方向。她带了一届高职班,这个班毕业时,只有一个孩子因为家长的原因没有出去打工,其他同学都有多多少少的工作经验,毕业时,班级就业率百分之百。
西藏班,是学校里一个特殊的群体。她所带的西藏班,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年龄相差大,大的21岁,小的才15岁;学历差距大,有的在西藏已经大专毕业,有的则刚刚初中毕业;生活习惯差距大,虽说都是来自西藏,但是西藏面积广,城里孩子和偏远地区的孩子生活习惯差距还是很大的。最难处理的,是民族问题。面对种种问题,她也很担心。她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他们的习俗;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西藏的带队老师沟通,慢慢地摸索经验。她教他们普通话,教他们生活习惯,教他们如何和汉族孩子相处,教他们学校的规章制度。他们生病了,她带他们去看病;他们生活费不够了,她借钱给他们,教他们讲诚信,记得还老师,最多的时候,她借出去两千多,他们最后都还给她了。慢慢地,她发现,他们其实没那么难带,你尊重他们,他们会理解你,你对他们好,他们会感激你,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情感。这个班,她只带了一学期,但是,她和西藏班学生之间的联系没有因此中断,藏历新年时,她去看他们;毕业时,她去送他们。如今,他们离开南京已经五年了,她和其中一部分同学依然保持着联系。
中本衔接班,是她现在带着的班。这个班,又有自己的特点。对于学校规章制度的遵守,他们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学习,他们是有任务的,这些学生必须参加每年的转段考试,过了,继续往上升,过不了,就是中专毕业。在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人的学习自觉性不够,学习习惯差,对于这部分学生,她的班主任工作的重心就是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几个星期的新生适应期后,她就重点抓他们的学习。每天早上,她会早早到班,督促作业上交,帮一部分学习习惯差的同学背书。课间,她会经常到教室里转,了解学生的上课状态、身体状况,仔细观察,及时发现他们中的不良现象和情绪,不让他们蔓延,影响学习。她会特别关注班上几个后进的学生,经常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困惑,督促他们不断进步。这个班的家长很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对学生和学校的要求较高,她建立了家长微信群,及时推送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情况、考试情况,并与几个后进生的家长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希望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们都能顺利过关。
教学工作——不断探索,不断前行
她是一名中职德育老师,她做到了严谨治学,乐业、敬业、勤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德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教学中,她努力贯彻执行大纲的要求,备文本,备学情,联系教学内容,结合地方和学校实际,尽力拓展学生学习资源。针对学生对德育课不感兴趣的现状,她尽力采用不同的方法,以演讲、小品、调查报告、电子小报、模拟法庭、小组竞赛、美丽中国图片展等各种形式和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并从中获得有用的知识,也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体验获得赞美的愉悦和成功的自豪感。在她的不断探索下,她的课堂深受学生的喜爱。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她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她一直坚信这一点。作为班主任,在教育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她也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参加班主任培训、心理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参加班主任基本功大赛,锻炼自己,提升自己,与学生一起成长。历年来,她所带的班集体曾获得“省优秀班集体”、“市优秀班集体”、“区优秀班集体”、“区优秀团支部”、“校优秀班集体”等荣誉称号。作为任课老师,她虚心向同行学习,努力钻研。自己参加教学设计竞赛获得市二等奖,辅导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获全国一等奖、省一等奖、省二等奖若干,带领学生参加“市礼仪大赛”获市二等奖、参加“哲学故事演讲比赛”获市一等奖等。
唯有以爱为支点,以责任为杠杆,才能撼动每个学生的心灵。今后的她,依然会用心倾听学生的生命的呼唤,用爱为学生们的成长搭建脚手架,让他们心中的梦想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