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最美职业教师 > 镇江 > 正文

施 琴:创新,让职教生涯更精彩

作者:唐守伦 崔宁华 发布时间:2017-04-06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创新,让职教生涯更精彩

——江苏省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施琴先进事迹 

  4月17日,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工程系教师施琴带领她的学生团队出征美国休斯顿,参加“FIRST机器人挑战赛”(FRC)决赛。

  这项全球顶级的青少年机器人赛事,以培养未来科技领袖为目标,培养学生专业的职业素养,把运动的刺激性和科学技术的严谨性结合在一起,被称作“科技版NBA”,今年全球有约 3500 支队伍近 10万名高中生参与此项赛事。今年3月,施琴带领她的学生团队首次参与了(FRC)选拔赛,一举夺得新队最高荣誉“新秀全明星奖”,取得FRC世锦赛“入场券”。

  立志做一名创新型、学者型职教教师的施琴,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寻求契机,增强职业教育的生命力。

  课堂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职业教育过分重视知识结构的构建,课堂教学往往侧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施琴看来,这与当前创新教育的理念是相违背的。

  她认为,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入化,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已成为各级各类教育的基本任务和重要目标。“而教师的生命力在于思考和创新。”施琴强调。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施琴在日常教学中,勇于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分层教学,扬长避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探索“思维训练”、“创新学习”、“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的有机融合,合理利用现代先进教育技术进行软件仿真教学和现有实训设备进行辅助教学;探索将机械设计、加工、自动控制、团队管理等多学科知识,融合到综合实践项目中,让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分工合作,各展所长,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施琴老师的学生许宏建2016年毕业后,被聘为宜兴张渚中专的在编教师,从事计算机编程教学。他回忆说:在施老师的课上,我们能够真正体会到了“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悟中创”的乐趣,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许宏建认为,施琴老师的课堂教学不拘一格,在多样化教学风格背后,有着基于创新的深深思考。

  近年来,她所指导的学生多项科技创新实践作品获得江苏省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作品展洽会金奖、青少年宝钢奖;指导学生参加机器人技术项目比赛连续两年蝉联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第一名,连续四届包揽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高职组金牌。

  勤于实践,拓展创新和发明思路

  “雏鹰工作室”是学校一个重要教学品牌,也是施琴职教生涯中的一大亮点。从主持创建工作室的那一天起,她敢干、精干、不服输的个性便展露在团队师生面前。

  为了搭建一个供工作室团队师生交流学习的平台,她巧妙利用综合管理资源和精品课程网站作为教师学习交流、资源共享和学生专业拓展的技术平台,带领工作室师生共同完成了《PLC应用技术》网络平台课程建设,课程被评定为优秀并入选国家教育资源平台。

  去年8月,她率领的雏鹰工作室师生参加第三届中美(国际)机器人挑战赛,经过4天紧张激烈的角逐,在资格赛中以国内排名第一的好成绩闯入决赛,最终凭借场上出色的竞技水平和场外突出的团队职业素养,荣获最佳新秀奖和工业安全奖两个奖项。

  在教学中,施琴一方面注重引导学生开拓视野,拓展创新和发明思路,积累知识与经验;另一方面积极与合作企业联系,努力将一些创新发明作品投入到实际生产中,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创新的价值 ”。由她主持的“探索者教学机器人”、“小型风力发电系统”项目、Ni-W-Cr高温合金基自润滑轴承材料制备项目、中医推拿按摩机器人、纳米过渡族金属硒化物电接触复合材料的开发项目等课题,均获得数百万元的经济效益,同时还申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0多项。其中,中医推拿按摩机器人能替代人工按摩,缓解和治疗各种慢性疼痛,获得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

  自我加压,激活创新的力量源泉

  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施琴认为,唯有虔诚地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实践学习才能获取知识,才能保持旺盛的创新动力。

  2007年9月,她参加了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进修。从此,她不但要完成日常的专业课教学,还要组织学生的技能训练,家里的孩子还在哺乳成长期,可是她坚持完成了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在此期间,她还参加了2009年8月至9月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省级骨干教师培训。2010年8月,她又马不停蹄地赴德参加Inwent职业教育进修培训。就在施琴取得研究生学历学位,同事们以为她可以缓一缓,歇一口气的时候,2012年9月,她又考上了博士研究生,踏上了更高层次的学习之路。

  人无压力轻飘飘,肩挑重担跑得快。参加今年的FIRST机器人国际预选赛,从赛项任务发布到正式比赛不过42天时间,在这短短42天的时间内,须按照大赛规则完成机器人的设计、加工、安装、调试、练习等工作,时间之紧、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此外,准备工作的时间刚好跨越春节、寒假。施琴带领雏鹰战队假期几乎一天都没有休息,拼时间、拼耐力、拼技术,在万家灯火的除夕前夜,她还在工作室里带着学生安装调试,最终按照组委会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了机器人制作。长时间的“挑灯夜战”,学校门卫开玩笑地问她,每天这样拼命,是不是在造原子弹?

  “施老师的坚毅、拼搏影响着我们,感染着我们,我们的创新能力在她的坚持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是雏鹰战队的学生对她的评价。

  不断地超越自我,让她品尝了众多创新之果。她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了10余篇专业学术论文,EI收录论文2篇,SCI收录论文4篇;主编、参编专业教材4本;积极参与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取得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成果奖。在2016年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中获得江苏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先后获得镇江市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江苏省第十届优秀科技工作者、省创新大赛最佳伯乐、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省优秀中小学科技辅导员、省高级访问工程师、省赛国赛技能金牌教练、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指导教师等诸多荣誉称号,被评为“镇江市最美教师”。

责任编辑:李朋飞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