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家长 > 成长 > 正文

孩子斗嘴,家长别当裁判

作者:朱华贤 发布时间:2015-11-09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朋友的孩子来做客,不想却和家里的小主人斗嘴,甚至发生激烈的争吵。这种情形估计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能碰到,做父母的往往立即出来把他们扯开,然后对自己的孩子不分青红皂白地一顿训斥或打骂。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呢?做家长的,应该怎样对待孩子间的争吵?

正确认识斗嘴的好处

  首先,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间的争吵。当一个孩子有了独立意识后,是免不了要和同伴发生争吵的,这是因为孩子在年龄、经验、水平、能力等方面都差不多,他们始终处于基本平等的层次上,相处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和态度一旦出现矛盾,只有通过互相协商来解决,但孩子们往往协商能力不强,于是只好用争吵来解决。

  虽然争吵中的孩子在双方关系上会有短暂的隔阂,但同时必须看到,这种“吵了又好,好了又吵”的过程对孩子的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好处。这主要有:一是有利于思辨能力的提高。争吵需要动脑,俗话说“会吵嘴的孩子聪明”,争吵时,总要想办法找理由说服对方,因此,只有积极开动脑筋,才有可能在争吵中取得胜利,如果不动脑筋,自然就会理屈词穷。小孩子的争吵实际上就是大人辩论的雏形。二是有利于处理人际关系。试想,假如一个孩子能够熟练地运用自己的语言技巧,充分说服对方,那他就有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处事水平;如果一个孩子在争吵中最后服从了对方,也说明他从这次争吵中感到了处事的慎重,学会了生活中必要的“听取”和“放弃”。

  孩子们正是在一起玩耍、一起争吵,甚至怒目相向,然后重归于好的过程中,开始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能力、体力、智力及与别人的关系,学会了怎样申辩,怎样与人合作,怎样控制自己等。似乎可以这样说,一个从来不和别人斗嘴的人,绝对不可能成为强者。

家长容易犯的三种错

  对待孩子争吵的问题,家长往往采取这样三种态度:

  一是不分是非曲直,强行拆开,并各打五十大板,认为凡是争吵都不好。这是一种粗暴的做法,会让孩子失去原则性。

  二是有的家长严厉指责自己的孩子,有的甚至还硬逼自己的孩子向对方道歉,以体现自己家教的威严。这种做法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三是有的家长无原则地维护自己的孩子,一味指责别人的孩子不该欺负人。这种做法会助长孩子的娇气和霸气。这三种态度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长不做裁判

  让孩子自己解决纠纷。孩子在活动中发生了纠纷,甚至有推推搡搡的现象,只要不出现互相伤害的局面,家长就不要急于动手干涉,而应该采取冷静旁观的做法:在旁观时注意倾听孩子争吵的内容,如有必要可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给予一定的引导,比如帮助他们理出争吵的焦点,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各自去思考,制止争吵时出现的污言秽语等。

  最后,适时参与调解。如果孩子的冲突一再升级,而且时间也比较长了,这表明孩子们自己处理失败了。这时,父母可以适时参与调解。可先让孩子们平静下来,让他们各自说说自己的理由,然后引导孩子交换角色,让他们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分析纠纷,最后帮助孩子们达成互相理解的共识。如果一时无法达成谅解,可让孩子们暂时分开,各自去好好想想再来争论是非曲直。在调解过程中,家长只是指点引导,最好不要做裁判。

(摘自《中国家庭医生》)

责任编辑:沈大雷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