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玉婷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04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开始填写这份表格的时候已经是凌晨3点了,“明天上午有重要的稿件要交,所以今天不管多晚也得把这班给加完。”尽管并不是每天都这么晚睡觉,但在总社工作3年多的时间里,我用这样的话不知道勉励了自己多少次,也习惯了把自己熬成一个“夜猫子”。作为总社的一名年轻员工,“刻苦上进”是我的信条,“不怕吃苦”是我的态度;而作为一名“入圈”还不算久的教育媒体人,“挑得了肩上的重担、担得起身上的责任”则是我不变的准则。 

  从在大学里学习新闻开始,我才知道自己步入的这个行业“此圈太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光鲜亮丽,很多人都劝“女孩子别做记者,老得快”。当自己后知后觉发现“果然如此”的时候,我仍然认为,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竭尽所能扮演好这个角色,并且使这个角色真正融入自身。 

  由于新闻采写的不规律性,熬夜加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哪天能正常下班都觉得自己可以去买彩票了,不过有时候能够在家里加班写稿也算是一种幸福了。一开始工作时,周末的到来是每个星期的美好期盼,但现在每天能把手头的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并得到别人的认可才是我的美好期盼。因为周末并不意味着可以休息,而自己的工作得不到别人认可则证明我的进步和成长还远远跟不上这个时代的发展。 

  工作3年多,除了正常年假,我至今没有请过任何额外假期。赴外地采访,有的地方路途遥远,例如连云港各地坐车需要5个多小时,有时坐第一班车需要45点钟就起床,但这对我来说都不是困难,因为记者就不应该期盼“朝九晚五”。除了采访写稿,编辑部还有很多事务非常繁忙,为了节省时间,有时候出一趟差会“背”回来56个选题的稿件要写,“还债”的滋味很不好受,但我认为这都是记者的分内事。有一次印象比较深刻,在连云港大市采访完一个选题后已经晚上9点多,但由于一位采访对象时间安排不过来,原本计划白天完成的新闻故事的采写任务无法完成。但当天夜里必须赶往赣榆,于是我抓紧一切时间,与采访对象多次沟通,最后在去往赣榆的车上,完成了面对面的采访。 

  发行工作是我社的重点工作之一,我负责连云港地区。虽然该地区的发行是由专人打包负责,但是由于2014该市发行负责人发生变更,各县(市、区)的发行工作秩序被打破,发行量骤降。我知道,做发行光打电话是行不通的,于是,我找出发行量降低的地区分析原因之后,有针对性地奔赴这些地区做工作。结合平时的采访工作,我将该市各个县(市、区)都跑了一遍,到教育局与相关负责人沟通,通过教育局汇集中小学校长进行座谈,有的县(市、区)则是一家一家学校地跑,经过2014年的努力,我基本补上了发行量骤降造成的缺口,又通过2015年的努力,当年发行量比上一年有了2000份左右的增量。 

   3年多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哪怕以再高的效率完成,也会有源源不断的新工作自动就位。为此,有的人说“拖”不得不视为一种自我解救的方法。但对我而言,每拖一分钟,也许就会给我的同事或领导的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我的负罪感也会因此成倍加重,所以在这3年中,对待工作我以十二分的认真全力奋战,从不拖泥带水。 

  同时,我也深知,自己的工作能力如果止步不前,也是给他人、给部门带来麻烦的一种表现,如果自己的工作做得不够令人满意,我的同事和领导将会花更多的精力来为我修改、完善。为此,我在不断的磨炼中,时刻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就拿采访写稿来说,从写“豆腐块”的小稿子到五六千字的深度报道,从不敢开口提问到能够与采访对象对话,我在每一次实践中用心向前辈学习、向同行学习,获得了较快的成长,目前能够独立承担领导交给的任务并出色完成。 

  在高节奏的工作环境下,饱满的精神和健康的身体是高质量完成工作的基本保障,但有时候生病发烧在所难免。每当这个时候,总有人劝我说:“单位这么大,少你一个人也正常运行,总有人能代替你把工作做好,你还不如请假休息几天。”的确,地球上缺了谁都还是照常转动,但自己手头的工作临时移交给别人会给别人造成困扰,自己的突然请假多多少少也会打乱编辑部的正常工作,每次想到这些,我都鼓励自己再坚持一下,至少要把紧要的工作保质保量地交上去了再说,即使生病也尽可能不影响工作质量。 

    光明日报江苏记者站站长郑晋鸣曾经在某次会议上发言时说:“记者只会讲故事不会讲话。”虽然我从事记者编辑工作才3年多,但也慢慢学会了讲故事,因此在写这份事迹汇报时,内容显得散乱,不成体系,但却回顾了自己的过去3年,也将我内心深处的想法表达了出来。在总社工作,我的目标不高,做个靠谱的好青年,做个奔跑在教育一线的好记者。但真正要将这个目标完美达成,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责任编辑:李月昭

上一篇:王伟

下一篇:李萍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