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苏派教育

苏派语文与统编教材的价值体认

作者:程振理 发布时间:2020-09-18 来源: 江苏教育报

  编者按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一种品质鲜明的文化形态。2019年秋季学期起,统编版语文教材在江苏各地小学和初中全面投入使用。对于习惯使用苏教版语文教材,已经形成鲜明教育特色的苏派语文教师而言,如何适应新教材、改进原有教法成了当务之急。行走在教育前沿的苏派语文名师尝试从统编语文教材和苏派语文教学中摸索出一条新型的融合之路。本期“苏派教育”聚焦苏派语文教育与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共通之处,试图从理论上分析统编教材与苏派教材在编写体例、价值追求、教育立场等方面的一致性,从实践上探究统编语文教学与苏派课堂实践彼此契合发展的可能性。

  ■程振理

  自2019年秋季,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投入使用以来,以其“学习任务群”“大单元设计”“人文主题”“整本书阅读”“情境式任务”等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我们不难发现,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代表的苏派语文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两者在价值引领、教材体例与教学组织等方面拥有诸多契合之处,从中折射出苏派语文与统编教材共同的价值维度和理念思考。

  理念:价值引领的高度契合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是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价值理性在人的活动中表现为价值主体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行为取向。以此观照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更有助于认识苏派语文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在理念引领上的高度契合。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依据,以“语文核心素养”为依归,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结构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语文教学体系,突出学生主体性,倡导真实情境下的语文自主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而颇富人文情怀的苏派语文,荟萃古代江苏地域的“苏湖教法”“泰州学派”“东林学派”“颜李学派”“扬州学派”之精华,早已形成了清简灵动、守真厚实的特征。尤其是第八次新课改以来,苏派语文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依托,彰显其以生为本、观照人文、注重情境、合作探究、文化思辨、活动体验、引领学生素养形成等价值追求,与当下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之理念,可谓高度契合。

  教材:编写体例的形意相合

  具有苏派语文鲜明特征的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包括必修5册与选修15本,其人文主题的选文编排,打破了过去文体单元的传统形式,以学习专题贯穿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等发展目标,每个专题形成块状结构,进而组织成新的框架体系。近20年的实践证明,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以其课程理念的前瞻性、选文主题的人文性、编写体例的灵活性、活动探究的多元性等优点而备受一线师生青睐。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包括必修2册和选择性必修3册,以学习任务群和人文主题双线组织大单元结构,融合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设计一体化的学习任务实践活动。单元学习任务不再是单篇成课或文体聚合,而是从人文素养提升、阅读表达能力培养、综合实践素养发展多个层面设计结构化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显而易见,两者之间具有高度相似性,这种形意相合的编写体例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和典范性。从教材发展史的视角来看,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对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有借鉴更有创新,必将助力引领语文一线教学。

  教学:导学方式的深度吻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倡导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而苏教版语文教材的探索实践,不同于传统之处,恰在于推广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情境对话、文本细读、项目探究、活动体验、专题研讨、小组合作、个性表达、深度思辨——这早已为语文教学理念的变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以“情境语文”“生态语文”“本色语文”“生成语文”“简约语文”“生活化语文”等众多江苏语文名师实践研究为代表的苏派语文,注重从语文课程的自身特点出发,创设新的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项目中探究,在实践中积累,构建开放有序、新颖多样的语文教学新常态。这样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与当下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以学生为中心”“设置真实情境”“学习任务群”以及“整本书阅读”等导学方式和价值追求都是深度吻合的,从中亦可见苏派语文多年来实践探索的前瞻引领与创新价值。

  展望:苏派语文的包蕴融合

  尽管苏派语文的提出时间不长,但其风格流派的孕育、形成,是千百年来江苏地域无数文人学者代代凝聚传承、在无数次交流碰撞中不断融合所致。这种兼容并蓄的风格特质,不仅折射于当下教育,也定会在未来教育中继续体现。

  当今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教育媒介不断更新,亦为苏派语文的内涵之充实和更新提供了无限可能。正如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所说,数字化世界的出现转变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动力,同时也改变了教育发展需求和运行方式。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颁布实施,进一步解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内化于真实情境下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其理念引领与导学方式与苏派语文几近无缝对接。自2020年秋起,江苏高中语文开始进入统编教材时代,相信苏派语文会进一步引领语文一线教学变革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程振理,江苏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陈路

苏派语文与统编教材的价值体认
发布时间:2020-09-18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程振理

  编者按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一种品质鲜明的文化形态。2019年秋季学期起,统编版语文教材在江苏各地小学和初中全面投入使用。对于习惯使用苏教版语文教材,已经形成鲜明教育特色的苏派语文教师而言,如何适应新教材、改进原有教法成了当务之急。行走在教育前沿的苏派语文名师尝试从统编语文教材和苏派语文教学中摸索出一条新型的融合之路。本期“苏派教育”聚焦苏派语文教育与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共通之处,试图从理论上分析统编教材与苏派教材在编写体例、价值追求、教育立场等方面的一致性,从实践上探究统编语文教学与苏派课堂实践彼此契合发展的可能性。

  ■程振理

  自2019年秋季,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投入使用以来,以其“学习任务群”“大单元设计”“人文主题”“整本书阅读”“情境式任务”等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我们不难发现,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代表的苏派语文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两者在价值引领、教材体例与教学组织等方面拥有诸多契合之处,从中折射出苏派语文与统编教材共同的价值维度和理念思考。

  理念:价值引领的高度契合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是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价值理性在人的活动中表现为价值主体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行为取向。以此观照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更有助于认识苏派语文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在理念引领上的高度契合。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依据,以“语文核心素养”为依归,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结构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语文教学体系,突出学生主体性,倡导真实情境下的语文自主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而颇富人文情怀的苏派语文,荟萃古代江苏地域的“苏湖教法”“泰州学派”“东林学派”“颜李学派”“扬州学派”之精华,早已形成了清简灵动、守真厚实的特征。尤其是第八次新课改以来,苏派语文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依托,彰显其以生为本、观照人文、注重情境、合作探究、文化思辨、活动体验、引领学生素养形成等价值追求,与当下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之理念,可谓高度契合。

  教材:编写体例的形意相合

  具有苏派语文鲜明特征的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包括必修5册与选修15本,其人文主题的选文编排,打破了过去文体单元的传统形式,以学习专题贯穿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等发展目标,每个专题形成块状结构,进而组织成新的框架体系。近20年的实践证明,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以其课程理念的前瞻性、选文主题的人文性、编写体例的灵活性、活动探究的多元性等优点而备受一线师生青睐。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包括必修2册和选择性必修3册,以学习任务群和人文主题双线组织大单元结构,融合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设计一体化的学习任务实践活动。单元学习任务不再是单篇成课或文体聚合,而是从人文素养提升、阅读表达能力培养、综合实践素养发展多个层面设计结构化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显而易见,两者之间具有高度相似性,这种形意相合的编写体例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和典范性。从教材发展史的视角来看,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对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有借鉴更有创新,必将助力引领语文一线教学。

  教学:导学方式的深度吻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倡导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而苏教版语文教材的探索实践,不同于传统之处,恰在于推广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情境对话、文本细读、项目探究、活动体验、专题研讨、小组合作、个性表达、深度思辨——这早已为语文教学理念的变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以“情境语文”“生态语文”“本色语文”“生成语文”“简约语文”“生活化语文”等众多江苏语文名师实践研究为代表的苏派语文,注重从语文课程的自身特点出发,创设新的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项目中探究,在实践中积累,构建开放有序、新颖多样的语文教学新常态。这样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与当下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以学生为中心”“设置真实情境”“学习任务群”以及“整本书阅读”等导学方式和价值追求都是深度吻合的,从中亦可见苏派语文多年来实践探索的前瞻引领与创新价值。

  展望:苏派语文的包蕴融合

  尽管苏派语文的提出时间不长,但其风格流派的孕育、形成,是千百年来江苏地域无数文人学者代代凝聚传承、在无数次交流碰撞中不断融合所致。这种兼容并蓄的风格特质,不仅折射于当下教育,也定会在未来教育中继续体现。

  当今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教育媒介不断更新,亦为苏派语文的内涵之充实和更新提供了无限可能。正如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所说,数字化世界的出现转变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动力,同时也改变了教育发展需求和运行方式。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颁布实施,进一步解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内化于真实情境下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其理念引领与导学方式与苏派语文几近无缝对接。自2020年秋起,江苏高中语文开始进入统编教材时代,相信苏派语文会进一步引领语文一线教学变革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程振理,江苏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