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近年来,泰州市全面推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行动,通过建设师德师风教育、引导、监督、激励等机制,既注重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着眼教师未来长远发展,积极探索师德师风建设路径,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让学习教育更具效度
强化专题教育。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职前、职后培训培养全过程,完善教师定期理论学习制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教师每年参加师德教育培训不少于10个学时,其中市(区)级以上培训每学年不少于4次,新教师参加培训不少于20个学时。集中组织教师学习国家、省、市师德师风建设有关文件,确保师德师风学习全员覆盖、内容人人知晓。
强化承诺践诺。统一制作中小学校长(园长)、年级主任(中层干部)师德建设履职告知承诺书和教师遵守师德告知承诺书,要求以学校(园所)为单位,集中开展签订承诺活动,并将签订情况上报属地教育局备案。同时,在校园(园所)显著位置张贴教师承诺书,让每一位教师心存敬畏、恪守师德。
强化资源建设。印制师德手册4.2万余册,全市教师人手一册。将遴选的年度优秀教师典型事迹拍摄成宣讲视频,在每学期师德教育“开学第一课”上组织全市教师集中观看。每年组织“我的教育故事”征文评选活动,引导教师书写自己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教育故事,优秀作品结集成册并向全市发放,用身边事教育影响身边人。
让监管机制更具力度
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压实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全面梳理教师在课堂教学、关爱学生、师生关系、学术研究、社会活动等方面的纪律要求,列出类型多元、层次清晰的师德负面清单,全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完善符合本校实际的师德师风建设实施细则。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师德失范行为提醒制度、上报制度和通报制度,开展师德失范案例警示教育,做到以案破题、以案促改、以案为鉴。
完善监督体系。面向社会公布市、区两级教育部门和学校举报电话、电子邮箱,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联动,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参与的“五位一体”师德监督体系,通过教师互评、学生测评、家长反映等途径,及时掌握师德建设情况。做好群众投诉信访问题大排查,对每条问题线索认真研判处理,确保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开展专项治理。联合相关部门以严肃查处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为重点,采取明查暗访、点面结合等形式,持续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对各市(区)、各学校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不定期、常态化实施随机性、蹲点式督查。抓住重点区域,关注重点校,紧盯重点人,对群众有反映、过去有记录的教师和监管不力、问题频发的学校进行单独治理。此外,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全面关注教师在学生管理、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家校来往等方面的行为,将师德师风建设渗透到教师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和生活日常。
让典型榜样更具温度
礼赞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礼赞教师”活动,按照有关规定每年评选有突出贡献、有感人事迹、有高尚风范的教师典型,及时给予表彰奖励。2021年—2023年连续三年召开“新春第一会”以及教师节庆祝大会,市委、市政府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举办仪式。抓住教师个人成长关键节点,举办教师成长仪式和荣退仪式,让入职5年、10年、20年、30年的教师回顾成长历程、畅谈育人感悟,增强教师职业尊崇感、敬畏感和认同感。
组织宣讲。以近年来涌现出的师德模范为代表,组建泰州市践行教育家精神师德宣讲团,进一步发挥典型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今年,拟筹备建设泰州市师德师风教育基地,梳理泰州教育文脉传承,展示古今名家教育思想,弘扬教育家精神内核,让全体教师在教育家思想的浸润中提升师德境界。
多年来,我们在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引导、监督、激励的同时,越来越深切感受到,激励教师坚守职业初心、实现职业发展自我认同,是师德建设的根本之道和治本之策。为此,我们将刚性约束与柔性引导并重,引导教师利用假期提升自我、服务学生,让教师回归初心,让教育回归本源。鼓励和发动教师参加志愿服务,积极参与青少年之家、乡村少年宫、儿童之家、校外教育辅导站的教育教学管理,为困境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等群体提供公益暑托服务。每年暑期,泰州市、区两级教育部门分学科、分类别、分层次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组织教师学科素养评价活动,把教师的兴趣点、注意力转移到提升专业能力上来,让暑期培训真正成为教师淬炼师德修养、提升业务水平的“充电期”“加油站”。
(作者系泰州市教育局教师工作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