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苏派教育

以数赋教,因适而优

——苏州工业园区以数据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顾纯青 发布时间:2025-08-20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图为苏州工业园区学生参与科技嘉年华活动 

  2023年,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大数据促进‘适合的教育’实践研究”项目成功立项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该项目立足教育深度变革的时代需求,以数据驱动教育循证迭代,赋能大规模因材施教,构建可推广的实践范式,历经两年探索,在平台建设、育人体系、辐射路径及保障机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夯实数字化转型根基,升级“易加教育”平台 

  苏州工业园区创新构建“UGBS”协同机制,即高校智库引领、政府政策支持、企业资源注入、基础教育学校落地,依托5G教育专网,打造服务“学教测评研管”全领域、全业务、全流程的智慧教育平台,并注册国家级智慧教育“易加”商标。“易加教育”平台深度融合知识图谱和核心素养框架,汇聚全学程优质资源,实现国家课程全覆盖,并对接国家、省级智慧教育云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按需学习、差异化学习提供体系化资源支撑。苏州工业园区同步建设区域智慧教育“大数据应用”“数字化学习”两大实验室,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全面汇聚区域“学教测评研管”六类数据,实现教育主体精准画像,强化数据可视化呈现、关联性运用,全面赋能教学决策优化。

  构建数智育人体系,引领教学评一体化变革 

  项目组全面构建技术赋能的教育数字化转型育人体系,推进“学教测评研管”一体化,高效服务于“适合的教育”的实践探索。

  打造“素养导向·教学评云端一体化”的新型教学模式。坚持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优教的策略,建构“素养导向·教学评云端一体化”教学模式。该模式整体呈现“一中心”(以学为中心)、“双导师”(人类教师和AI教师)、“三一致”(教学评一致)、“四模块”(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迁移学)的显著特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循序进阶。借助AI课堂循证工具与“易加”智慧作业,推动“课前精准诊断—课中动态优化—课后个性巩固”全流程数据驱动,助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与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建设“三段三维式”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构建“数据采集—分析—应用”三阶段与“学生—教师—学校”三维度融合的区域评价模型,实现评价“全对象、全过程、全维度”覆盖。在“易加教育”平台支撑下,项目组不断优化完善评价体系,研发区域教学效能七大发展指标,开展学校发展性评价、教师人才指数测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及多轮质量监测。同时,对接国家“学生综合评价与发展平台”,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创新实施“过程性育人评价+诊断性水平评价”双轨机制,构建过程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新体系,实现“横向观差异、纵向促发展”的精准教育治理。

  构建数智赋能的教育质量“5+1”跟进式多循环治理新模式。“5”即厘清五大环节:基于问题,确立项目;工具研发,实施监测;数智分析,科学诊断;明确方向,跟进改革;循证指导,解决问题。“1”即形成一校一策、动态评估、螺旋上升、闭环推进的新样态。最终,形成基于数据分析、监测跟进、数据决策、专家治理的新机制。

  搭建多维推广平台,赋能教育均衡发展 

  项目核心成果在本区域进行了大规模常态化应用,探索出多条应用推广路径。

  打造典型课例,建设示范学校。推出一批在项目建设中有特色、有亮点的学校和学科,在全区树立典型;打造精品课程课例,定期开展交流展示活动,通过主题引领、专家报告、教师沙龙、课堂展示、深度研讨等形式,充分展示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并加以推广。

  完善帮扶机制,助力对口支援。项目组制作《“易加”智慧教育手册》,图示化呈现“适合的教育”实践样态,让“适合的教育”品牌进一步辐射推广;在省内帮扶上,支援宿迁建设苏宿工业园区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与盐城市滨海县形成跨区域教研共同体,借助“江苏省城乡结对互动课堂”“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开展跨区域教研,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在省外帮扶上,对接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通过“易加”互动课堂与全县79所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同时长期援建新疆霍尔果斯市和阿图什市等地,辐射分享“适合的教育”实践研究成果。

  承办省市活动,淬炼创新成果。苏州工业园区承办了省级数字教育公益活动,活动以“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转型”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单场辐射超4万人次;主办“数智赋能,评价引领”易加智慧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线上线下辐射超6000人次。项目组出版专著《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新型教与学区域创新实践》,发行1万余册;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10余个案例入选国家和省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案例,其中《“数智融合”赋能高质量因材施教的区域实践》获评江苏省基础教育优秀创新案例。

  参加学术交流,国内国际分享。据统计,项目立项以来,苏州工业园区在国际、国内论坛中交流20多次。项目组先后受邀参加全国教育局长高峰论坛、第四届“长三角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教育评价变革论坛”、2024“教育智库·扬子江对话”和“2025年江南论教·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创新”等学术交流活动,核心成果《教育数字化支撑大规模因材施教的区域实践》报告引起较大社会反响,入选《中国数字教育创新实践案例集(2023)》。当前,苏州工业园区获评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江苏省智慧教育样板区”等荣誉,吸引“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长三角分中心”落户。项目立项以来,先后接待来自本省以及湖南、四川、贵州、新疆、上海、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教育数字化转型考察团30多次,产生了良好的辐射效应。

  (作者系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本文系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大数据促进‘适合的教育’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朱璐

以数赋教,因适而优
——苏州工业园区以数据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8-20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顾纯青

  图为苏州工业园区学生参与科技嘉年华活动 

  2023年,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大数据促进‘适合的教育’实践研究”项目成功立项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该项目立足教育深度变革的时代需求,以数据驱动教育循证迭代,赋能大规模因材施教,构建可推广的实践范式,历经两年探索,在平台建设、育人体系、辐射路径及保障机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夯实数字化转型根基,升级“易加教育”平台 

  苏州工业园区创新构建“UGBS”协同机制,即高校智库引领、政府政策支持、企业资源注入、基础教育学校落地,依托5G教育专网,打造服务“学教测评研管”全领域、全业务、全流程的智慧教育平台,并注册国家级智慧教育“易加”商标。“易加教育”平台深度融合知识图谱和核心素养框架,汇聚全学程优质资源,实现国家课程全覆盖,并对接国家、省级智慧教育云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按需学习、差异化学习提供体系化资源支撑。苏州工业园区同步建设区域智慧教育“大数据应用”“数字化学习”两大实验室,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全面汇聚区域“学教测评研管”六类数据,实现教育主体精准画像,强化数据可视化呈现、关联性运用,全面赋能教学决策优化。

  构建数智育人体系,引领教学评一体化变革 

  项目组全面构建技术赋能的教育数字化转型育人体系,推进“学教测评研管”一体化,高效服务于“适合的教育”的实践探索。

  打造“素养导向·教学评云端一体化”的新型教学模式。坚持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优教的策略,建构“素养导向·教学评云端一体化”教学模式。该模式整体呈现“一中心”(以学为中心)、“双导师”(人类教师和AI教师)、“三一致”(教学评一致)、“四模块”(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迁移学)的显著特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循序进阶。借助AI课堂循证工具与“易加”智慧作业,推动“课前精准诊断—课中动态优化—课后个性巩固”全流程数据驱动,助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与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建设“三段三维式”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构建“数据采集—分析—应用”三阶段与“学生—教师—学校”三维度融合的区域评价模型,实现评价“全对象、全过程、全维度”覆盖。在“易加教育”平台支撑下,项目组不断优化完善评价体系,研发区域教学效能七大发展指标,开展学校发展性评价、教师人才指数测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及多轮质量监测。同时,对接国家“学生综合评价与发展平台”,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创新实施“过程性育人评价+诊断性水平评价”双轨机制,构建过程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新体系,实现“横向观差异、纵向促发展”的精准教育治理。

  构建数智赋能的教育质量“5+1”跟进式多循环治理新模式。“5”即厘清五大环节:基于问题,确立项目;工具研发,实施监测;数智分析,科学诊断;明确方向,跟进改革;循证指导,解决问题。“1”即形成一校一策、动态评估、螺旋上升、闭环推进的新样态。最终,形成基于数据分析、监测跟进、数据决策、专家治理的新机制。

  搭建多维推广平台,赋能教育均衡发展 

  项目核心成果在本区域进行了大规模常态化应用,探索出多条应用推广路径。

  打造典型课例,建设示范学校。推出一批在项目建设中有特色、有亮点的学校和学科,在全区树立典型;打造精品课程课例,定期开展交流展示活动,通过主题引领、专家报告、教师沙龙、课堂展示、深度研讨等形式,充分展示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并加以推广。

  完善帮扶机制,助力对口支援。项目组制作《“易加”智慧教育手册》,图示化呈现“适合的教育”实践样态,让“适合的教育”品牌进一步辐射推广;在省内帮扶上,支援宿迁建设苏宿工业园区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与盐城市滨海县形成跨区域教研共同体,借助“江苏省城乡结对互动课堂”“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开展跨区域教研,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在省外帮扶上,对接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通过“易加”互动课堂与全县79所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同时长期援建新疆霍尔果斯市和阿图什市等地,辐射分享“适合的教育”实践研究成果。

  承办省市活动,淬炼创新成果。苏州工业园区承办了省级数字教育公益活动,活动以“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转型”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单场辐射超4万人次;主办“数智赋能,评价引领”易加智慧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线上线下辐射超6000人次。项目组出版专著《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新型教与学区域创新实践》,发行1万余册;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10余个案例入选国家和省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案例,其中《“数智融合”赋能高质量因材施教的区域实践》获评江苏省基础教育优秀创新案例。

  参加学术交流,国内国际分享。据统计,项目立项以来,苏州工业园区在国际、国内论坛中交流20多次。项目组先后受邀参加全国教育局长高峰论坛、第四届“长三角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教育评价变革论坛”、2024“教育智库·扬子江对话”和“2025年江南论教·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创新”等学术交流活动,核心成果《教育数字化支撑大规模因材施教的区域实践》报告引起较大社会反响,入选《中国数字教育创新实践案例集(2023)》。当前,苏州工业园区获评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江苏省智慧教育样板区”等荣誉,吸引“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长三角分中心”落户。项目立项以来,先后接待来自本省以及湖南、四川、贵州、新疆、上海、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教育数字化转型考察团30多次,产生了良好的辐射效应。

  (作者系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本文系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大数据促进‘适合的教育’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