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校园达人

不一样的“学霸”女孩

作者:武钰淳 发布时间:2019-08-16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你好,我叫付天琴”,面前的女孩笑着做出自我介绍,圆圆的眼睛也弯成了月牙,她就是来自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的付天琴。大学四年,她在学习、社团、竞赛、社会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她是班上公认的“好人缘”,今年她更是作为南林研支教团的成员前往新疆支教,发扬自助助人的精神。

  在实践中收获成长

  “刚进大学时,我们院的书记和我说:成长来源与实践!我一直记着这句话”付天琴微笑着说道。大学四年,她不仅记住了这句话,更将其付诸实际,并收获了属于她的成长。

  刚进大学,她和其他人一样懵懵懂懂,但她骨子里有一股向上的冲劲。在首次选举班委时,她就踊跃竞选,并成功担任了班级团支书一职。在担任班级团支书的两年里,她带领班级获得了“优秀团支部”、“优秀团日活动”等称号,她个人也获得了“优秀共青团员”的荣誉称号。

  来自农村的她,想要给家里减轻一点负担,因此她在大一先后做了多份兼职,其中包括校园文明岗勤工助学值班、肯德基收银工作,她也在大一暑假带领小伙伴去各大车行销售一款刚到南京的水。她说:正是这些经历让她能轻松的与陌生人聊天两小时以上。这极大地锻炼了她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在盛夏的南京,她曾和三个小伙伴一起住在一间没有空调的只有不足30平的出租房里,经历过晚上多次被热醒的痛苦;她也曾独自一人前往苏宁实习,想要在苏宁仓库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她还组了团队做校园毕业生纪念品,虽然成效不佳,但这段经历却让她收益匪浅,说到这段经历时,她非常激动,眼里充满了自豪。

  大三结束后的暑假,她通过层层选拔,有幸获得了由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提供的前往新加披学习一个月的机会。在那一个月中,她收获颇丰,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这更加坚定了她继续学习的信念。她回国后便积极投入备考战线。

  学习社团两不误

  大学期间,她刻苦学习的同时,还将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积极参加专业内各种比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她和团队曾获得中国互联网协会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江苏赛区一等奖、“百蝶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物流仿真设计大赛江苏赛区二等奖。也曾发表一篇一作论文,三篇二作论文。曾获得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称号,曾两次获得励志奖学金。当她说起自己带队参加的“百蝶杯”大赛时,这样说道:“我带领团队将获奖作为目标,在备赛中,我争取让每一名队员都得到锻炼”

  大二开始,她将课余精力主要放在社团。大二的圣诞节,她作为伯藜学社活动部部长,牵头举办了苹果义卖活动,为广西路桐小学共筹得了2100元善款。圣诞节当天,她带着6个伯藜学社的成员去新街口的街上售卖苹果。他们在街头大声地向路过的行人说:“祝你圣诞节快乐!”她说:“本来想用这样的方式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最后她发现,在和别人说圣诞快乐时,自己也很快乐。”

  大三她担任伯藜学社社长一职,社员们都亲切的叫她天琴姐姐。她带领着两百多人的社团举办各种活动,对社团各方面工作都做了改革,为社团工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社团的指导老师这样评价她:一个稳重、识大体、有能力的好帮手。

  帮助别人,也帮助自己

  来自农村的她,从小就接受着国家的资助。大一进校后,作为贫困生,她申请了由著名慈善家陶欣伯先生提供的助学资助——伯藜助学金。通过院里和学校的层层筛选和面试,她最终获得了该助学金,从此多了个名字——陶学子。这是所有获得伯藜助学金的学生共同的名字。当时面试的倪慧老师问她:“天琴,你的情况相对来说,也不是那么困难,如果这次你没能获得这个助学金,你会怎么想呢?”她回答到:“我申请助学金,只是想用我力所能及的方式减轻一下父亲的负担,让他不要那么累,如果别人比我更需要这笔钱,我觉得是更应该给他们的。”

  “在得到社会这么多关心和照顾后,我也在想着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他人,将陶爷爷利己达人的助人精神传播得更远。”她这样说,也在这样做着。

  大二结束后的暑假,她参加伯藜“微光耀途支教团”,前往甘肃天水的华歧乡李山小学进行了短期支教。在支教过程中,她作为小班的班主任,将他们班的名字取为“智勇班”。她说:“我希望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勇敢、积极的种子,让他们能直面生活的困难。”也是那段经历让她真切地体会到了教育的差异性,这在她心中种下了一颗支教的种子。

  到了大四上,当她看到辅导员发在群里的关于研究生支教团的消息时,她激动了。在她担心自己考研准备时间不够时,得知可以继续圆支教梦的同时,又能保送研究生这个消息,她怎能不满心雀跃呢?于是她立马着手准备材料。最后在通过了院里筛选、推荐,学校选拔、面试等多层考核后,她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者。现在服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学校。她秉承着“到西部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优良精神,服务于祖国的人才匮乏区,她将在那里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南林大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李月昭

不一样的“学霸”女孩
发布时间:2019-08-16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你好,我叫付天琴”,面前的女孩笑着做出自我介绍,圆圆的眼睛也弯成了月牙,她就是来自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的付天琴。大学四年,她在学习、社团、竞赛、社会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她是班上公认的“好人缘”,今年她更是作为南林研支教团的成员前往新疆支教,发扬自助助人的精神。

  在实践中收获成长

  “刚进大学时,我们院的书记和我说:成长来源与实践!我一直记着这句话”付天琴微笑着说道。大学四年,她不仅记住了这句话,更将其付诸实际,并收获了属于她的成长。

  刚进大学,她和其他人一样懵懵懂懂,但她骨子里有一股向上的冲劲。在首次选举班委时,她就踊跃竞选,并成功担任了班级团支书一职。在担任班级团支书的两年里,她带领班级获得了“优秀团支部”、“优秀团日活动”等称号,她个人也获得了“优秀共青团员”的荣誉称号。

  来自农村的她,想要给家里减轻一点负担,因此她在大一先后做了多份兼职,其中包括校园文明岗勤工助学值班、肯德基收银工作,她也在大一暑假带领小伙伴去各大车行销售一款刚到南京的水。她说:正是这些经历让她能轻松的与陌生人聊天两小时以上。这极大地锻炼了她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在盛夏的南京,她曾和三个小伙伴一起住在一间没有空调的只有不足30平的出租房里,经历过晚上多次被热醒的痛苦;她也曾独自一人前往苏宁实习,想要在苏宁仓库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她还组了团队做校园毕业生纪念品,虽然成效不佳,但这段经历却让她收益匪浅,说到这段经历时,她非常激动,眼里充满了自豪。

  大三结束后的暑假,她通过层层选拔,有幸获得了由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提供的前往新加披学习一个月的机会。在那一个月中,她收获颇丰,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这更加坚定了她继续学习的信念。她回国后便积极投入备考战线。

  学习社团两不误

  大学期间,她刻苦学习的同时,还将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积极参加专业内各种比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她和团队曾获得中国互联网协会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江苏赛区一等奖、“百蝶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物流仿真设计大赛江苏赛区二等奖。也曾发表一篇一作论文,三篇二作论文。曾获得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称号,曾两次获得励志奖学金。当她说起自己带队参加的“百蝶杯”大赛时,这样说道:“我带领团队将获奖作为目标,在备赛中,我争取让每一名队员都得到锻炼”

  大二开始,她将课余精力主要放在社团。大二的圣诞节,她作为伯藜学社活动部部长,牵头举办了苹果义卖活动,为广西路桐小学共筹得了2100元善款。圣诞节当天,她带着6个伯藜学社的成员去新街口的街上售卖苹果。他们在街头大声地向路过的行人说:“祝你圣诞节快乐!”她说:“本来想用这样的方式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最后她发现,在和别人说圣诞快乐时,自己也很快乐。”

  大三她担任伯藜学社社长一职,社员们都亲切的叫她天琴姐姐。她带领着两百多人的社团举办各种活动,对社团各方面工作都做了改革,为社团工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社团的指导老师这样评价她:一个稳重、识大体、有能力的好帮手。

  帮助别人,也帮助自己

  来自农村的她,从小就接受着国家的资助。大一进校后,作为贫困生,她申请了由著名慈善家陶欣伯先生提供的助学资助——伯藜助学金。通过院里和学校的层层筛选和面试,她最终获得了该助学金,从此多了个名字——陶学子。这是所有获得伯藜助学金的学生共同的名字。当时面试的倪慧老师问她:“天琴,你的情况相对来说,也不是那么困难,如果这次你没能获得这个助学金,你会怎么想呢?”她回答到:“我申请助学金,只是想用我力所能及的方式减轻一下父亲的负担,让他不要那么累,如果别人比我更需要这笔钱,我觉得是更应该给他们的。”

  “在得到社会这么多关心和照顾后,我也在想着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他人,将陶爷爷利己达人的助人精神传播得更远。”她这样说,也在这样做着。

  大二结束后的暑假,她参加伯藜“微光耀途支教团”,前往甘肃天水的华歧乡李山小学进行了短期支教。在支教过程中,她作为小班的班主任,将他们班的名字取为“智勇班”。她说:“我希望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勇敢、积极的种子,让他们能直面生活的困难。”也是那段经历让她真切地体会到了教育的差异性,这在她心中种下了一颗支教的种子。

  到了大四上,当她看到辅导员发在群里的关于研究生支教团的消息时,她激动了。在她担心自己考研准备时间不够时,得知可以继续圆支教梦的同时,又能保送研究生这个消息,她怎能不满心雀跃呢?于是她立马着手准备材料。最后在通过了院里筛选、推荐,学校选拔、面试等多层考核后,她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者。现在服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学校。她秉承着“到西部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优良精神,服务于祖国的人才匮乏区,她将在那里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南林大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李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