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派教育 > 执教感悟 > 正文

班级管理有“笨”招

作者:徐秋燕 发布时间:2015-10-20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寻求一切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即使有些方法有些“笨”, 但是只要有效,我就会尝试。

一、手中有“本”

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工作中与笔记本结缘,正是由于我一年不如一年的记性。而这一用,就是好几年了。一本在手,班级管理也就顺手多了。

1、开学有“本”,心中有数。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按说担任班主任已有十多年了的我,应该算是带班经验比较丰富了,但是每接手一个新班,总会感叹:接任过这么多班级,怎么班班情况都不一样?老班又该遇上新问题啦!所以,原本认为管用的办法有时还真不管用。每到这时,我总是会提醒自己不管带什么样的班级,都不要急,要沉下心来,做好带班的计划。这本笔记本也就正式启用了。

首先,利用开学之前的这段时间,好好地收集学生的一手材料,包括:学生成绩、过去表现、家庭状况、家庭背景、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支持配合程度等等。按照这些信息,尽最大努力地收集,情况收集包括学生报到时的观察及与家长第一次接触时的印象。而这些信息都要详细记载在笔记本上,做到“手中有本”、“心中有数”。

其次,在开学后的一个星期内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为以后与这些学生“第一次正面交锋时”收集信息,让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能因材施教。这一周的记载很关键,因为这是学生留给班主任老师的最初印象,也是班主任老师全方位了解孩子的最佳时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至于记载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如第一次写作业情况的记载,书写是否工整、美观,作业是否有拖拉等;如上课时听讲情况记载,特别爱动脑、爱发言的学生、特别爱做小动作的学生、特爱插嘴的学生等;再如课后爱打闹、午睡课不肯睡觉的学生……这样的记载一目了然,随手翻阅,以便参考。

说来也怪,这本笔记本虽然不会讲话,但威力挺大,那些学习态度不端正、行为不文明的学生见了它就挺怕。

2、教育有“本”,温柔无痕。

每接一个班,我都会这么对他们说:“老师的记性比较差,一般只记住你的优点。老师允许你犯错,只要你犯了错及时改正,老师也会和你一起把这些错遗忘。”这句话通常都很能产生好的效应,但总有几个孩子不受用。于是,在屡教不改的情况下不得不请家长配合教育。

说实在的,我的记性真的不太好。当和家长交谈孩子的问题时,脑袋常常短路,只记得孩子近几天的不良表现,时间再久远些的就忘记得干干净净。每到这时候,自已居然会觉得好像没到请家长的地步。为了能将孩子的情况说清楚,我不得不向其他学生求救,让他们补充说。通常他们一说,我也就记起来。这样,再和家长接着商讨教育孩子的措施。为了不让这种糗事再次发生,为了以家长、孩子负责,我用上了笔记本。这一用,效果相当好。

前几年,我教过一个班,男生本来就很调皮,二、三年级又陆陆续续地转来好几个,都是特殊家庭的孩子。其中轲最让我头疼。自从转入班级,班干部就不断地向我吐苦水,一帮男生像找到了大哥一样跟着闹腾起来。我试过暴风骤雨地大发雷霆,也试过和风细雨地说教,但仍然不见效果。经过一番思索,我尝试了这样的小策略:发下一本记录本,命题为《实话实说》,请每个同学把他的“英雄事迹”认真写下来,结果呢!一张纸不够写,足足用了五张纸。这下,被欺负过的同学扬眉吐气了,他的脸绿了,曾蠢蠢欲动的男生们收敛了些,似乎在静观其变;接着我把这些“证据”给家长过目,结果家长脸红了,当场要揍他;再来,我又把《实话实说》改为《爱帮才会赢》,让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帮助他改正缺点,内容写的依然是与他相关的事,但每过一个星期我就让他自己读一遍,约定两个星期与家长见面一次。不到两星期,这方法就见效了!这真是“千言万语抵不过纸上一句话”。

二、好事多“磨”

有句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作为班主任,哪个不是操透了心,磨破了嘴?我也不例外。但现在,我觉得这“磨”不光是磨嘴皮子的“磨”,还是 “消磨”的“磨”,“打磨”的“磨”,消磨的是时间,打磨的是耐心。

去年的班级里,我教过这样一个男生飞:上课随意走位子、从不听讲、下了课大闹教室、一到写作业就更难了愁眉苦脸,半天也写不出几个字、不排队、不做操……怎样才能改变他呢?我每天都在观察,每天都在思考,每天都在尝试。两个星期后,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要想改变他,急不得,慢慢来!于是,我便和他开始“磨”起了时间,“磨”起了耐心。读书、作业、做操……只要我有时间,就陪着他。就做操这件小事来说吧。每天课间大锻炼,都是先做操后自由活动。每到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就特别开心。我知道这孩子爱玩,便想出了一个“长久之计”。每天做操的时候,我都在认真地观察,做完操后留下一部分做操不认真或不会做操的孩子。我发现这些孩子基本都是班级中违规违纪的活跃分子。这其中当然少不了他。这时,我的计划才正式开始。留下的孩子跟我学做操。刚开始,飞不以为然,仍是一副老腔调,对我的话充耳不闻。我呢,也不去强管着他,只要求呆在我身旁就行。对其他的孩子,我的要求却格外严格,一节一节地教,一节一节地过关。一天没练好,第二天接着练,直到过关了,才能去自由活动。一个星期过后,那些态度不端正的孩子乖了,认真了。磨了几星期后,被留下的孩子越来越少了。看到他们的改变,我特别有成就感。因为我发现这种做法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一举三得呀!一得,孩子们做操认真了,规范了;二得,这些孩子违反纪律的行为少了;三得,杀鸡儆猴嘛!让飞自己看,自己思考,自己想做操。看,做操过关了去自由活动的孩子显得异常珍惜这失去的宝贵时光,玩得更高兴了,其中还有几个还不时到还在练操的孩子面前炫耀重获“自由”的快乐。再来看看几个星期后的他吧,似乎有点听话啦,手、脚稍稍动动啦……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时机到了!我开始对他提出了做操的要求,当然,这要求不能太高,要慢慢来。我一节节地示范,他一节节地跟着做,动作基本到位了,我就心满意足地让他去自由活动。在经历过做操这件事后,飞对我的态度有所转变,能听进我说的话,学习、纪律等方面也慢慢有了进步。我想:这磨,是值得的。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

现在,我又接到了一个新班,又该带着好奇、带着思考前行了。

(前洲中心小学 徐秋燕)

编辑:周灵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