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派教育 > 大家论道 > 正文

师从孩子来

作者:史楠 发布时间:2017-03-0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我的身份虽然是老师。但与其说我教会了孩子多少,倒不如说我从孩子那儿学到了很多。

  一、打破“框子”,跳出来

  案例

  1:

  在一次区域游戏中,孩子们还是像往常一样,选择好自己喜欢的区域后就开始玩儿了起来。我也开始了游戏观察记录。不一会儿,我听到了偷偷说话的声音。抬头一看,原来是图书角的小朋友。正当我准备上前提醒他们游戏规则时,我看到了这样一幕:个子最高的萌萌扮演妈妈,拿着一本童话书,轻声而又温柔地读着。其余的小朋友则是扮演宝宝,静静地依偎在她身旁,嘴角洋溢着满足的微笑。

  看到这样连空气里都充满甜蜜的情景,我的心底涌动着一股深深的惊喜和感动。我没有想到孩子们会在图书角里玩娃娃家的游戏,更没有想到他们能把两种看上去不相关的区域游戏融为一体,在其中得到前所未有的愉快和满足。

  反观自己,总是习以为常地将区域游戏独立开来。认为角色游戏只能在娃娃家进行,孩子们在图书角就只能安安静静地看书。每天都是千篇一律,也难怪孩子们对游戏的兴趣一点点减少。所幸,孩子们创造性地“整合游戏”点醒了我。

  孩子对于游戏尚且有创新的玩儿法,教师更应该不遑多让了,否则该如何去激发孩子的创造性呢?那么第一步,同时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打破自己的思维框架,跳出来。只有这样才能看到另一番天地,才能花样游戏。不然教师只能是井底之蛙,不要说促进孩子创造力的发展,连吸引孩子的兴趣都做不到。

  所以,向孩子学习:打破“框子”,跳出来!

  二、不怕犯错,说出来

  案例

  2:

  在课堂上,总能听到同一个发言的声音。它的主人是一个叫腾腾的男孩儿。不论对错与否,他都会和你分享自己的想法。即使说错了,大家笑他,他也是摸摸自己头,憨憨地笑着说,“那我再想想啊。”

  曾经有一次,腾腾接连说的都不对,小朋友们哄笑一堂。可他还是憨憨一笑,请大家让他再想想。

  我对此一度感到困惑,是什么给了腾腾勇气,让他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使会因为说错而被大家笑呢。要知道,作为成年人,我们有时也会由于顾虑别人的看法而不敢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啊!

  带着这个问题,我找到了腾腾。当我问他:“腾腾,为什么小朋友都笑你说错了,你下一次还是会举手发言呢?你就不怕又说错了吗?”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史老师,我就是想把我的答案说出来,错就错呗!改了不就好了吗?”

  “错就错呗,改了不就好了吗?”在孩子看来很简单的一件事,于我们而言却很难做到。为什么?因为我们害怕犯错!我们怕说错了,会被别人笑、被别人说。所以,渐渐地我们开始沉默,奉行“不说不错,多说多错”的生存观念。于是乎,我们成了没有思想的人,只会人云亦云。

  而现如今,课程游戏化改革正需要我们教师勇于改变自己。可我们连说出自己的想法都不敢,谈何改变自己?更不用说实施课程游戏化了。

  所以,要想推动课程游戏化的进程,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变得和孩子一样不怕犯错,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错了也没关系,课程改革本身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课程只有在我们不断地“说错”甚至“做错”中,才能一步步得到完善,从而更贴近幼儿的心灵,贴近幼儿的生活,促进他们的发展。反之,课程游戏化只会在我们的沉默中离孩子越来越远。

  所以,向孩子学习:

  不怕犯错,说出来

  !

  三、坚持到底,“拼”起来

  案例

  3:

  在我们教室里放着一幅奥特曼大拼图。虽然很有吸引力,但是由于难拼,小朋友们都不怎么去玩儿。即使去玩儿,也是拼一半儿就放弃了。

  而在今天的区域游戏中,菡菡却选择了这副拼图玩儿了起来。我估摸着,菡菡也是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一不会拼就不玩儿了。所以,我也没怎么观察他。

  直到出区音乐响起,其他孩子告诉我:“史老师,我们都收玩具了!菡菡还在那儿拼呢!”我才意识到,菡菡一直在那儿玩拼图,并没有中途来找我换玩具。我便走上前跟他说:“菡菡,你真棒!坚持拼到现在!可是,今天的游戏时间结束了,妈妈马上要来接你了。我们明天再拼好吗?”菡菡看着我,用请求的语气跟我说:“史老师,我可不可以等会儿拼好了再和妈妈回家啊?我很快的!”因为马上就到放学时间了,我便随口说道:“好啊!”

  “菡菡,妈妈来接你了。快跟我回家吧!”“妈妈,我要把图拼好再回家,史老师刚才答应我了!”说着,菡菡便拿起拼图拼起来了。“菡菡,先跟妈妈回家好吗?其他小朋友都回家了。老师相信你明天一定可以把图拼好的!”“我今天就可以拼好的,求求你们啦!”菡菡一边抱着小拳头一边说道。我和他妈妈忍俊不禁,就让他拼了下去。

  其实菡菡一半都没有拼好,因为实在是太难拼了。有好几次他的脸上都急出汗了,我和他妈妈就劝他明天再拼,可菡菡就是想今天拼好。

  “妈妈,史老师,我拼好啦!”映入眼帘的是一副拼好的就像是刚买来还没拆封的拼图,我和他妈妈都惊呆了。菡菡竟然一个人拼好了这么大、这么难的拼图!“菡菡,你太厉害了,妈妈最爱你!”菡菡的妈妈抱着菡菡就亲了起来。

  “菡菡,你比老师还棒诶!我都拼不出来。你能告诉我老师,为什么你一定要把图拼好才回家吗?你看,外面天都黑了。”“嗯,全部拼好了才是盒子上的图片。”“菡菡,你看啊,这个拼图这么难拼,你要是跟老师说换个拼图玩,你现在都在家吃晚饭了。为什么不换啊?”“我觉得自己一定可以拼好的!”

  为什么难以拼好的图片能被一个孩子拼好呢?因为他坚持拼下去。哪怕再难,他也相信自己一定行!其实,课程游戏化就是这副“大拼图”。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和孩子一样有足够的耐心和自信,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持“拼下去”。也只有这样,拼出来的才是完整绚丽的图片。否则,就算是只有最后一块没有拼好,那也只能称之为“一堆碎片”。

  所以,向孩子学习:坚持到底,拼起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古人诚不我欺。我从孩子身上学到了远不止这些,所以请允许我向这些可爱的娃娃老师说一声:“老师,谢谢你!”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幼儿园)

责任编辑:李月昭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